當國際乒聯(lián)世界錦標賽即將回歸1926年的起源之地時,我們回望英格蘭最偉大的冠軍們。從溫布利的乒乓球臺到溫布爾登的網(wǎng)球中心球場——安·瓊斯女士以青少年乒乓球世界錦標賽獎牌獲得者的身份開啟征程,最終加冕網(wǎng)球圣殿的傳奇。
想象這樣的場景:1954年,15歲的少女手持球拍站在溫布利球場,代表英格蘭參加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十余年后,同樣是這位女孩,31歲時在溫布爾登中心球場捧起玫瑰露水盤(溫布爾登網(wǎng)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獎盤),征服了網(wǎng)球界最具聲望的賽事。
這并非體育虛構——而是安·瓊斯(Ann Jones)女士非凡的真實人生。她不僅在一種球拍運動中表現(xiàn)出色,更是在兩種運動(乒乓球+網(wǎng)球)中稱霸。
當一個人既贏得溫網(wǎng)單打桂冠,又獲選BBC年度體育人物時,她已躋身英國體育傳奇殿堂。但若她還在青少年時期就曾在完全不同的體育領域收獲10枚世錦賽獎牌?這便足以讓她晉升傳奇地位。
乒乓球不僅是安的熱情所在,更是家族事業(yè)。出生于堪稱乒乓球王朝的家庭,她自幼浸潤在這項運動的精英環(huán)境中。父親阿德里安·海登不僅是英格蘭國手,更是世錦賽傳奇人物——從1928年斯德哥爾摩錦標賽到1953年布加勒斯特世錦賽,他累計獲得了驚人的14枚獎牌。
母親多麗絲·喬丹與姨媽瑪喬麗·海登同樣也是英格蘭國手,這意味著年幼的安幾乎自蹣跚學步時就與球拍為伴。"父母將我培養(yǎng)成乒乓球冠軍",她如是回憶,而成績本身便是最好的證明。
1954年,就在父親獲得最后一塊世錦賽獎牌的一年后,15歲的安首次登上這項運動的最大舞臺。舉辦地?正是溫布利。這座即將在2026年再度迎接世界頂尖球隊、見證我們百年慶典的城市。
她的首秀堪稱驚艷。左撇子少女與凱西·貝斯特搭檔女雙,一路殺入全英內戰(zhàn)決賽。雖然最終獲得銀牌——在充滿戲劇性的生日對決中輸給21歲雙胞胎黛安與羅莎琳德·羅——安已然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的登場。四位英格蘭選手聯(lián)手斬獲團體銅牌,安的獎牌收藏就此開啟。
隨后而來的是令任何運動員艷羨的獎牌豐收期。1955年與1956年連創(chuàng)佳績,1957年斯德哥爾摩世錦賽更是考驗著這位強者的意志。安當年闖入全部三項決賽,卻均與冠軍失之交臂。但即便失利,她已證明自己躋身世界頂尖之列。
1959年再添獎牌,1958年歐錦賽團體金牌與國際榮譽紛至沓來。當安決定轉戰(zhàn)網(wǎng)球時,她已累計獲得10枚世錦賽獎牌,這個成就使其穩(wěn)居英格蘭乒乓球史上獲獎最多的運動員行列。
轉戰(zhàn)網(wǎng)球或許令人驚訝,但安的球拍技藝早已超越運動邊界。她的網(wǎng)球成就甚至超越了乒乓球輝煌——兩次法網(wǎng)單打冠軍及1969年那段難忘的溫網(wǎng)奪冠傳奇。
但最重要的或許是,她與比利·簡·金等偶像人物共同成為職業(yè)化與女性體育平等的先驅。其影響力遠超越球場,為后代女性運動員重塑了體育格局。
當我們邁向2026年倫敦世錦賽——同時紀念首屆世錦賽與國際乒聯(lián)成立百年之際——安的故事成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完美橋梁。她曾親歷1954年倫敦世錦賽,在英格蘭本土收獲首枚獎牌。
如今,在我們迎接世界重回倫敦參與百年慶典之時,安從乒乓神童到全球體育偶像的旅程提醒著我們這些錦標賽的意義:它們不僅是獎牌與榮耀的角逐,更是夢想成真與傳奇誕生的舞臺。
在獨家訪談中,安分享雙重職業(yè)生涯的感悟,回顧球拍運動的演進,并暢談在見證倫敦再度迎來世錦賽之際,如何理解這場乒乓球百年慶典的意義。
乒乓網(wǎng)胡清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