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圣彼得堡同學局”巴斯特雷金的履歷,就是一部“普京式權力樣本”為什么是最高法院?國內外的微妙背景而這一次,五十年老同學巴斯特雷金,成了普京翻棋盤時的最大贏家。
俄羅斯人都知道,普京治國有個鐵律——關鍵崗位必須是“自己人”。而“自己人”分兩類:
圣彼得堡幫:同學、同鄉(xiāng)、老熟人,比如梅德韋杰夫、波德諾索娃。
希拉維克集團:克格勃、軍隊、內務部系統(tǒng)出來的硬角色,比如紹伊古、佐洛托夫。
這兩大陣營,基本就是普京二十多年執(zhí)政的雙支柱。
而巴斯特雷金,身份特別微妙:他兩邊的血統(tǒng)都有。1971年,普京和他一起在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學院念書,老同學五十多年交情;畢業(yè)后,他又進了內務部偵查部門,深扎在強力系統(tǒng)里。等于一腳踩在普京的同學圈,一腳站在權力鐵拳部門。
這就是他能成為“最大贏家”的最大底氣。
別小看這個人。2006年,普京親自把他提到副總檢察長,專盯刑事案件,成了普京安插在檢察院的一只“眼睛”。一年后,他直接升為第一副總檢察長,還兼任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主席。
2011年,偵查委員會徹底獨立成部門,巴斯特雷金一直做到今天。這個機構干的活很直白——調查全俄羅斯的刑事案件,甚至還要盯著國防部、內務部的腐敗問題。
換句話說,他手里這把刀,不但能切別人,也能切自己人。
比如2024年,為了讓別洛烏索夫順利接手國防部,普京必須先清掉紹伊古的殘余勢力。結果一批國防部副部長,就是巴斯特雷金手下偵查委員會動手拉下去的。
能想象吧?這種角色,既是普京的“劊子手”,又是“保險絲”。
有人會問,既然巴斯特雷金72歲,怎么還能繼續(xù)?答案很簡單:偵查委員會的主席有年齡上限70歲,但最高法院院長沒有。
普京這手安排相當高明:
1.
幫老同學延壽 —— 換個崗位,讓他繼續(xù)在核心圈子里發(fā)光發(fā)熱。
2.
3.
掌控司法高地 —— 有個絕對信任的人坐在最高法院,等于把最后的裁判權牢牢抓住。
4.
5.
順勢洗牌偵查委員會 —— 把巴斯特雷金挪走,普京就能重新安插新人,進一步調整強力部門格局。
6.
別忘了,上一任院長波德諾索娃,去年才病逝?,F(xiàn)在這個空缺,本身就是俄羅斯政壇的一張稀缺“入場券”。
時間點也很巧:
外部,美國和俄羅斯剛剛有過談判,俄烏戰(zhàn)爭又起波瀾。
內部,俄羅斯在要不要“妥協(xié)讓步”上爭吵不休。
這種時候,普京把自己人送上最高司法寶座,傳遞出的信號很清楚:一旦局勢需要,他能用司法手段快速收網。
而且最高法院院長一坐,就是十年起步,巴斯特雷金完全可能復制列別杰夫的軌跡——從蘇聯(lián)解體后干到去世。
所以這次調整,本質不是“誰當院長”的問題,而是普京權力體系的一次鞏固:
既安撫了圣彼得堡幫;
又穩(wěn)住了希拉維克集團;
還順勢調整偵查委員會;
最重要的,是在風云變幻的俄烏與美俄博弈背景下,給自己加了一道“司法護城河”。
普京的權力棋局從來沒有“閑子”,每一步都是對未來局勢的防御。
參考文獻:
調查委員會主席亞歷山大·巴斯特里金被認為是俄羅斯聯(lián)邦最高法院院長職位的候選人。 Ведомост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