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這東西,在中國城市里曾經(jīng)是主力軍,大家上下班、上學、出門辦事都靠它。
以前公交司機這份工作,收入穩(wěn)當,福利齊全,很多人搶著干,簡直是鐵飯碗。
本文圖片、描述源于網(wǎng)絡,旨在弘揚正能量,無不良引導。若涉版權或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將即刻刪除。
可現(xiàn)在情況變了樣,2025年,廣州公交集團一口氣取消了19條公交線路的運營。這還沒完,10天之后,又有5條線路停運的消息傳來。
這可不是廣州一家的問題,濟南去年停運了8條線路,其中一條連接新老城區(qū)的新線路,因為每天乘客太少,最多也就50人次,實在撐不下去只能停運。
為什么會這樣?
?——【·公交停運·】——?
現(xiàn)在坐公交車的人越來越少了,從2015年開始,全國各城市公交客流量就在逐年下降,平均每年降幅能達到3.5%。到了2024年,全國公共汽電車客運量較2015年下降了約48.2%。
這降幅,落在乘客眼里,就是從 "搶座位" 變成 "挑座位",從 "人貼人" 變成 "隔排坐"。
更別提這中間還有段疫情呢,那會兒客流量遭遇斷崖式下跌,到了2022年一統(tǒng)計,全國公共汽車客運量跟2014年高峰期相比,差不多少了60%。
平時咱們走在大街上,不管是上班趕路的早高峰,還是傍晚下班的晚高峰,偶爾瞥見路邊的公交站臺,總能明顯感覺到那兒的人少得可憐。
坐車的人少了,公交公司的收入自然也少了,但運營成本可一點沒降下來,甚至還在不斷增加。
就拿杭州公交集團2024年財務報告來說,全年營業(yè)收入有15億元,聽起來倒是不少,可扣除各項運營成本之后,凈虧損居然達到了1.5億元,這虧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一輛新能源公交車,購置成本超過80萬元,每年維護費用也得將近5萬元,人工成本也不低,司機、調(diào)度、維修等崗位,都得花錢養(yǎng)著。
而且為了保障民生,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公交票價在1元到3元之間,平均在2元左右,有些城市十年都沒漲過了。
即便票價這么親民,愿意選公交出門的人還是越來越少,這和現(xiàn)在的出行選擇越來越多元化有關系。
?——【·出行方式·】——?
現(xiàn)在地鐵四通八達,速度又快,還不堵車,2025年7月,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完成客運量29.2億人次,進站量17.4億人次,好多城市都在大力發(fā)展地鐵。
而且地鐵還有準時準點的優(yōu)勢,不管是上班族掐著時間通勤,還是趕飛機、高鐵的乘客,都不用擔心因為堵車誤事,自然成了不少人的出行首選。
其實地鐵也不是大家出行的首選,條件好點的家庭,都喜歡開私家車,出門想啥時候走就啥時候走,想停哪就停哪,方便得很。
沒車的人,路邊攔輛出租車,或者在手機上叫個網(wǎng)約車,幾分鐘車就到跟前了,服務還好。
如果是短距離出行,那就騎個電動車,輕松又自在。
如果以上出行方式都不能滿足你,那還可以選擇“共享單車”。
這共享單車可是公交車的一大競爭對手,從計費模式來看,多數(shù)共享單車采用“起步價+時長費”的方式。以常見的品牌為例,在廣州,美團單車工作日1.5元可騎行20分鐘,青桔單車1.5元可以騎15分鐘,哈啰單車則是平日前10分鐘1.5元。
這種模式對于顧客來說十分友好,2022年單車單次騎行平均時長11.7分鐘,這意味著,大量用戶使用共享單車時,只要支付起步價就能滿足出行需求。
再從2024年全國用戶使用頻率的數(shù)據(jù)來看,僅有6.69%的消費者很少騎共享單車,而有43.43%的消費者平均每周會騎3-4次,15.16%的消費者選擇5次及以上。
這意味著,國內(nèi)大部分共享單車用戶每周至少騎行1-4次,顯示出共享單車作為日常出行工具具備一定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這么多種出行方式,跟公交車比起來,要么速度快,要么更方便,價格也差不了多少,公交車自然就沒那么大吸引力了。
再加上公交車有時候運行速度慢,還容易堵車,準點率也不高,有些線路規(guī)劃得也不太合理,該設站的地方?jīng)]站,不該設站的地方倒是有,大家坐起來覺得不方便,慢慢地就都不選公交了。
面對這種困境,公交行業(yè)也沒坐以待斃,開始想辦法自救了。
?——【·創(chuàng)新方式·】——?
有一些公交企業(yè)搞起了創(chuàng)新運營模式,比如說“公交+快遞”,利用公交車在非運營時段的閑置運力,讓公交車兼職當“快遞車”。
武漢公交集團就這么干,這項業(yè)務開展以來,每個月能給企業(yè)增加大概50萬元的收入。
濱州公共汽車有限公司試點還推出“門到門”拼車服務“動態(tài)巴士”,乘客線上下單后,系統(tǒng)會自動安排離你最近的巴士趕來,還會計算出最佳線路。自2024年5月初試運行以來,已累計完成訂單72449單,運送乘客115110人,總運營里程超36萬公里,實現(xiàn)營運總收入近20萬元。
這種新型方式不僅滿足了乘客不同的出行需求,還給公交行業(yè)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思路。
還有些地方,把公交站改造成停車場,北京公交集團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在已經(jīng)在9個城區(qū)建成40座超級充電站,260臺充電樁能7×24小時提供服務。
同時,他們還開放了3000多個錯時共享停車位,像木樨園超級充電站、田村半壁店公交場站等,既解決了周邊居民停車難題,又充分利用了公交場站資源。
另外,技術革新也在助力公交行業(yè)轉型,智能公交系統(tǒng)讓乘客能實時查詢公交車位置,合理安排出行時間。
無人駕駛技術也在逐步應用,雖然現(xiàn)在還不算特別普及,但未來或許能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公交的安全性和準點率。
行業(yè)在進步,公交得“跨界融合”才能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希望公交能開辟新的收入來源,在競爭激烈的出行市場中重獲生機。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