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AIS信息圖顯示,菲律賓海岸警衛(wèi)隊“梅爾喬拉·阿基諾”號與“巴加凱”號兩艘巡邏艦,在半月礁附近海域徘徊30多個小時后,目前已經(jīng)轉向東南方向航行,疑似放棄了對仁愛礁"馬德雷山"號的補給任務,掉頭返回菲律賓本土。
此前菲律賓漁政部門的“弗朗西斯科·達戈霍伊”號更是在前一天就關閉了AIS設備,匆匆調(diào)頭返航,沒有繼續(xù)跟隨海岸警衛(wèi)隊活動。
精心設計的補給行動
這三艘菲律賓執(zhí)法船只從巴拉望島港口出發(fā)的,穿越了南海九段線,抵達了距離巴拉望島約100公里的半月礁周邊海域,而半月礁恰好位于巴拉望島與仁愛礁之間,菲律賓顯然是計劃穿過半月礁抵達仁愛礁。
事實上,中國海警對菲律賓此次行動早已作出預案,半月礁距離仁愛礁約93.64公里,是菲律賓船只前往南沙群島的必經(jīng)之地。
半月礁自古便是中國固有領土,但是近年來中菲在這里也已發(fā)生摩擦。2018年菲律賓聲稱“德爾皮拉爾”號護衛(wèi)艦在半月礁擱淺,企圖制造非法坐灘事件,但在中方拖船第一時間到場監(jiān)控下,只得草草將軍艦拖走。
如今菲律賓在仁愛礁附近的非法坐灘軍艦"馬德雷山"號,本身能夠儲備的物資有限,菲律賓以往每40天就要給這“馬德雷山”號運送物資,確保船上的人員不會斷水斷糧。而據(jù)菲軍警部門自己透露,他們上次向仁愛礁運輸補給還是在今年6月,按時間推算如今著船上物資已經(jīng)所剩無幾,菲律賓該安排補給了。
果不其然,菲軍總參謀長布勞納在艦隊出發(fā)的前一天,信心十足的公開宣稱將在不久后的某天向"馬德雷山"號運送補給物資,向菲律賓國內(nèi)民眾證明政府還有前往仁愛礁運輸物資的強大實力,但口號歸口號,實際行動依舊小心翼翼。
菲律賓常用的伎倆在中國建立的南海常態(tài)化監(jiān)控體系面前,這些小動作毫無意義。無論是天上的衛(wèi)星、海上的巡邏船,還是水下的監(jiān)測設備,都能在數(shù)分鐘內(nèi)鎖定其航線。
菲律賓艦隊一出發(fā),中國海警立刻意識到,他們此次大概率是要前往仁愛礁進行補給運輸行動——立功的機會,真的來了!
而中國海警的“天羅地網(wǎng)”早已張開,主力艦5304號在半月礁附近早已就位,一方面徹底切斷其進入仁愛礁的可能,另一方面也防止菲律賓在半月礁再生事端,可謂一舉兩得。
菲艦隊在半月礁西南部海域遇到了等候多時的中國海警5304艦,這艘3000噸級執(zhí)法船航速超30節(jié),配備艦炮系統(tǒng),噸位與火力全面壓制菲艦,而仁愛礁潟湖入口被18艘海警船和9艘民兵船徹底鎖死,形成“三層防線”。
在此情況下,菲艦隊被迫改變計劃,開始圍繞半月礁活動,試圖通過長時間周旋挑起事端,分散中國海警的注意力找到突破口。
中國海警始終保持高度警惕,5304艦始終緊隨菲律賓艦隊,不給菲方任何過分靠近半月礁的可乘之機。雙方僵持了30多個小時后,菲律賓船隊終于認清現(xiàn)實,他們連半月礁都無法突破,更別說到達100公里外的仁愛礁了,不得不放棄任務選擇掉頭。
海軍"南拖185"拖船
這套戰(zhàn)術源自黃巖島沖突后的轉型——中國海警已經(jīng)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拒止”。8月21日,中國海警3306艦前出至距馬尼拉灣僅50公里處,像“守門員”般堵死菲艦出港路徑,使其喪失突襲能力。
此次菲律賓補給行動的失敗不僅意味著"馬德雷山"號上的菲軍人員面臨斷糧風險,更會對小馬科斯政府產(chǎn)生不小的心理沖擊。
因為在5304艦全程監(jiān)視攔截之際,中國海軍的"南拖185"拖船也出現(xiàn)在了仁愛礁附近海域,雖然中方的拖船并沒有展開具體行動,但這無疑向小馬科斯政府展示了中方的決心和能力,威懾不言而喻。
中國的策略清晰明確:通過海上執(zhí)法力量的常態(tài)化巡航,輔以必要時的海軍力量支援,形成對南海爭議區(qū)域的全方位控制。這種做法既堅決又克制,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避免了局勢的過度升級。
菲方“碰瓷”與盟友退縮
菲律賓之所以不斷冒險,與小馬科斯的執(zhí)政困境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如今下不來臺的局面。
從小馬科斯上臺執(zhí)政開始,菲律賓就選擇與美國進一步綁定,且經(jīng)過3年多的對內(nèi)“菲律賓強硬”宣傳,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已經(jīng)被調(diào)動了起來,在國內(nèi)民調(diào)支持率不斷下跌的局面下,小馬科斯已經(jīng)徹底失去將船上的菲軍人員撤出來的魄力了。
如今仁愛礁上的“馬德雷山”號已連續(xù)近100天再未收到一粒米,打破仙賓礁斷供紀錄。衛(wèi)星圖譜顯示,以破船為圓心,半徑400米海域已成“死亡圈”,艦尾裂縫擴張到4米寬,船艙積滿腐臭海水,發(fā)電機成了廢鐵,船體每小時泄漏400升污水,日均排出2公斤鉛汞毒物,相當于往海里扔20枚廢電池。
菲律賓海軍內(nèi)部報告承認:“抗浪極限僅3米,而南海季風浪高已達2.5米。 ”一場臺風就足以讓這艘腐蝕率超90%的廢鐵解體。
當菲律賓“馬德雷山號”上的坐灘士兵食物耗盡、淡水短缺,被迫收集雨水維生,多人出現(xiàn)脫水癥狀之際。8月15日,小馬科斯政府卻拉攏澳加舉行“阿隆2025”聯(lián)合軍演,赤裸裸地將菲士兵的生命作為自己政治博弈的籌碼。
然而菲方寄望的“外援”再次讓菲律賓失望了,3600名士兵、驅(qū)逐艦、F/A-18戰(zhàn)機看似聲勢浩大,但是澳大利亞驅(qū)逐艦始終在200海里外兜圈,加拿大巡邏艦躲進巴拉望島海域。
美軍ESB-5“米格爾·基思”號遠征艦停泊蘇比克灣,5架F-35A降落克拉克機場——看似撐腰,實則冷眼旁觀。
為打破仁愛礁補給僵局,8月19日凌晨“馬德雷山號”偷偷釋放兩艘小艇,以10米近距離危險接近中國海警船,冒險“碰瓷”,試圖制造事端嫁禍中方。而中方通過無線電警告和燈光信號依法驅(qū)離,菲艇被迫撤回。
而在此次行動無果而終,沒能順利突破中國部署在半月礁、仙賓礁一線的封鎖線后,菲律賓接下來肯定還會有動作。其一無非是外交渠道,尋求美國等域外勢力的支持,同時試探中國的態(tài)度;其二是從其他地方調(diào)船只過來,在半月礁、仙賓礁等地方同時開展行動,想通過這種方式分散中國的注意力,讓真正的運輸船隊能到達仁愛礁。
最后可能就是直接通過空投,確?!榜R德雷山”號不會立刻斷糧,然后再嘗試以其他途徑來解決問題。
如今菲律賓總統(tǒng)小馬科斯在7月國情咨文中罕見回避提及“馬德雷山號”,轉而強調(diào)臺風救災;而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私下卻改口:“首要目標是活著”——比總統(tǒng)認慫的更直白。
在此次半月礁的交鋒后,中國已經(jīng)將球踢了回去,下一步就看小馬科斯政府是選擇重回對話協(xié)商的正確軌道,避免在錯誤道路上越行越遠,還是要在一味迎合域外勢力,加劇地區(qū)緊張的邪路上走到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