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長春電影節(jié)金鹿獎頒獎典禮的落幕,像一場熱鬧的電影散場。有網(wǎng)友為劉昊然憑《解密》封帝歡呼,也有觀眾為林曉杰借《小小的我》爆冷奪后感到驚訝。
其實,這兩個名字背后,藏著演技的較勁、市場的判斷,還有華語電影悄悄變天的信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獲獎名單:實力在角色里藏不住
1、劉昊然:出演諜戰(zhàn)劇磨出的轉(zhuǎn)型底氣
很多觀眾沒人想到,劉昊然會用“容金珍”這個角色,把“青春偶像”的標簽撕得這么徹底。
劉昊然在《解密》中扮演的破譯專家,是個腦子里裝著密碼、心里壓著秘密的矛盾體。為了貼角色,他硬生生減了12斤,原本略帶少年感的臉龐變窄,眼神里多了幾分緊繃;還專門找密碼學老師補課,在劇組里抱著厚厚的《密碼學史》啃,連休息時都在琢磨“破譯時該皺多大的眉頭”。
戲里最打動人的,是容金珍發(fā)現(xiàn)密碼被篡改時的那場戲。他沒大喊大叫,只是手指攥著紙張發(fā)白,瞳孔慢慢放大,最后喉結(jié)滾了兩下,才擠出一句“晚了”。
這種“克制的崩潰”,把高智商者的驕傲和無助演活了。評委后來提過,就是這段表演,讓他們敲定了影帝歸屬。對劉昊然來說,這不是偶然,從《唐探》的少年秦風到如今的容金珍,他終于從“吃青春飯”的隊列里,跳進了“靠演技站腳”的圈子。
2、林曉杰:15分鐘戲份里的演技暴擊
林曉杰拿影后,臺下好多人下意識掏手機查她的名字。不是不認識,是沒人敢想,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演員會憑借15分鐘戲份逆襲。
《小小的我》里她演外婆,戲份集中在戰(zhàn)亂時的兩個場景:一是把僅有的半塊餅掰給外孫,自己咽著口水說“外婆不餓”;二是離別時摸外孫的頭,手剛抬起來又縮回去,最后只說了句“記得回家的路”。
沒有夸張的哭戲,甚至臺詞都沒幾句,但她眼里的舍不得、手里的顫抖,把“小人物的疼”揉進了細節(jié)里。導演楊荔鈉后來透露,拍餅的那場戲,林曉杰主動加了個“擦外孫嘴角餅干渣”的動作,一條過,現(xiàn)場工作人員都紅了眼。之前她總說“中年演員沒機會”,這次獲獎后她笑稱:“原來機會不分戲份多少,只看你有沒有把角色裝在心里。”
二、競爭格局:贏家背后都是硬對手
1、影帝角逐:劉昊然贏在“角色穿透力”
今年影帝的場子,說是“神仙打架”一點不夸張。易烊千璽在《小小的我》中扮演的腦癱少年劉春和,王傳君在《南京照相館》里演的攝影師,都是個性鮮活的角色。
不過,劉昊然的優(yōu)勢,在于他的“不可替代性”。評委的評價是:“易烊千璽的演技不錯,但人物的素質(zhì)有點刻意;王傳君的戲沉,但角色張力不如容金珍。劉昊然贏在,他讓觀眾相信‘他就是容金珍’?!?/p>
2、影后角逐:林曉杰爆冷藏著“評委心思”
影后這邊,一開始大家都押高葉或者詠梅。高葉在《南京照相館》里演的老板娘,潑辣又心軟,一句“日子再難也得扛”成了名場面;詠梅在《出走的決心》里的抑郁癥母親,那種“笑著哭”的演技,早就圈了一波好感;還有張子楓的志愿軍、劉浩存的追夢女孩,各有各的亮點。
林曉杰能突圍,很哥覺得關鍵是作品比較“貼地氣”。眾所周知,金鹿獎近年一直提“社會價值”,《小小的我》講的戰(zhàn)亂里的親情,剛好戳中這個點。她的表演沒有“演”的痕跡,就像隔壁鄰居家的外婆,這種“真實感”成了加分項。
因此有業(yè)內(nèi)人說:“不是高葉、詠梅演得不好,是林曉杰的角色更能讓普通人共情,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諜戰(zhàn)或抑郁癥,但幾乎每個人都有個疼自己的外婆。”
二、爭議焦點:獎項從來不是“全民滿意”
1、劉昊然的“票數(shù)爭議”:多作品入圍是優(yōu)勢還是干擾?
劉昊然在長春電影節(jié)共有三部作品入圍,讓不少觀眾覺得“三個角色分流了評委注意力,反而顯得不專注”,甚至有網(wǎng)友質(zhì)疑“是不是靠作品數(shù)量堆出來的提名”。
但評委會主席陳寶國直接回應:“我們評的是‘最佳表演’,不是‘最佳工作量’?!督饷堋防锶萁鹫涞膶哟胃?,比另外兩個角色更突出,這就夠了。”
更沒人否認的是陳浩然的“商業(yè)+藝術”的雙能力。如今他主演的電影累計票房已經(jīng)達到了250億,《唐探1900》單部37億,說明觀眾買賬。
有影評人說:“現(xiàn)在能同時抓住票房和獎項的年輕演員沒幾個,劉昊然的爭議,本質(zhì)是大家對‘流量轉(zhuǎn)型’還沒完全放心,但他用角色把心放下來了。”
2、林曉杰的“質(zhì)疑聲”:是逆襲還是評委偏心?
“詠梅比其他候選人更該拿獎”“高葉沒入圍就夠可惜了,林曉杰怎么會爆冷”,頒獎后網(wǎng)上類似的聲音不少。但也有人反駁:“詠梅的演技沒問題,但《出走的決心》太文藝,受眾面窄,很多觀眾可能都沒看過部電影。
林曉杰自己倒看得開,采訪時說:“有人喜歡就有人不喜歡,很正常。我只是慶幸,中年演員的‘小角色’,終于有人看見了?!逼鋵嵥膭俪?,也藏著行業(yè)的小心思。
近年中年女演員總說“沒戲拍”,林曉杰的獲獎,像給市場遞了個信號:不是沒機會,而是應該把小角色演成“大亮點”。
四、行業(yè)意義:新生代正在搶班奪權
1、劉昊然:90后演員的“扛旗者”
之前提到90后演員,大家總先想到“流量”“粉絲”,劉昊然拿獎后,這個標簽開始松動。他不是第一個嘗試轉(zhuǎn)型的,但卻是少數(shù)能“轉(zhuǎn)型成功還站穩(wěn)”的演員,從《唐探》的喜劇到《解密》的諜戰(zhàn),跨度大卻沒翻車,還能兼顧票房和獎項。
業(yè)內(nèi)已經(jīng)有人預測,劉昊然接下來可能沖擊金雞獎、百花獎,要是能拿個“三金”提名,就能徹底坐穩(wěn)“90后演技派”的頭把交椅。更重要的是,他給同年齡段演員指了條路:別盯著偶像劇里的“霸總”“校草”,沉下心演個有分量的角色,比什么都強。
2、林曉杰:中年演員的“破局者”
其實,林曉杰的獲獎,比劉昊然更有“破圈意義”。之前中年女演員要么演“媽媽”“婆婆”,要么只能在小成本劇里打轉(zhuǎn),林曉杰用15分鐘戲份證明:中年演員也能當“主角”,也能拿影后?,F(xiàn)在已經(jīng)有三個現(xiàn)實主義題材劇組找她,都是挑大梁的角色,這在之前是不敢想的。
有制片人說:林曉杰拿獎后,我們選中年女演員時,不會再只看“”有沒有流量’,更會看‘能不能演活角色’?!边@或許就是她給行業(yè)帶來的改變——讓中年女演員的“價值”,不再只綁在“年齡”上,而是綁在“演技”上
把“新生代”推到臺前,“金鹿角”的風向變了嗎?
連續(xù)兩年把影后頒給年輕演員——2024年是00后的李庚希,2025年是90后的劉昊然配“中生代”林曉杰,金鹿獎的心思很明顯:要推華語電影的“新勢力”。
2025年上半年的數(shù)據(jù)也能佐證:新生代演員主演的電影,票房占比已經(jīng)超過60%,觀眾不再只認“老戲骨”,只要演得好,年輕人一樣能扛票房。
對此,有人說這是“行業(yè)新陳代謝”,也有人擔心“會不會捧殺”。但不管怎么說,劉昊然和林曉杰的獲獎,像給華語電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原來年輕演員能演深度角色,中年演員能靠小角色逆襲,這個行業(yè),還有很多可能性,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