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認知里,寺廟往往是遠離世俗紛擾、莊嚴肅穆的清凈之地。然而,近日一則令人瞠目結舌的新聞打破了這份寧靜:兩名男子竟然將賊手伸向了寺廟,偷走了重達446斤的 “金灰”,最終雙雙獲刑八個月。
此消息一經傳出,瞬間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網友們紛紛驚嘆:“偷什么不好,干嘛要偷這個?” 寺廟的 “金灰” 又為何會成為不法分子覬覦的目標?
01
貪念作祟,離奇盜竊案起因荒誕
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間,被告人楊某某和周某某,盯上了寺廟里的 “金灰”。他們多次前往廈門市同安區(qū)以及泉州市的各大寺廟,趁人不備,偷偷摸摸地盜取寺廟燃燒爐中的 “金灰”。
幾個月的時間里,楊某某盜竊 “金灰” 共計282斤,經過價格認定,這些 “金灰” 價值6208元;周某某盜竊 “金灰” 共計164斤,價值3389元。兩人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很快就被公安機關成功抓獲歸案。
“金灰”,也叫金紙灰,是祭拜的金紙等燒掉的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K2CO3)??梢杂米鹘ㄖ稀⒎柿匣蛳礈靹?;如果金紙鍍了金,可以回收提取出鉑金。
按照同安區(qū)人民法院提供的鑒定結果,這兩人盜竊的確實是有“金”的“金灰”,含金量都特別高且二者的贓物單價有區(qū)別,楊某某的單價為22元/斤,周某某的單價為20.6元/斤(金箔紙生產廠家回收價)。
法院經過審理后認為,被告人楊某某和周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多次秘密竊取他人財物,且涉案金額分別達到了6208元和3389元,均屬于數額較大的范疇(超過3000元不足3萬元),其行為已然構成盜竊罪。周某某的單價便宜1元多,但因為是累犯,所以量刑與楊某某一樣,都是8個月。
消息傳出后,網友們紛紛開啟了 “吐槽模式”。有人調侃道:“這兩人是不是對‘金’字有什么特殊的執(zhí)念,連‘金灰’都不放過。” 還有人哭笑不得地說:“現在小偷的‘創(chuàng)意’都這么新奇了嗎?偷東西不偷真金白銀,反而去偷香灰,真是聞所未聞。”
不過,玩笑歸玩笑,這起案件背后所反映出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為什么這兩名男子會盯上看似不起眼的 “金灰” 呢?難道 “金灰” 真的暗藏玄機,有著巨大的價值?
02
為何盯上寺院香灰?
其實,所謂的 “金灰”,主要來源于人們在寺廟祭拜時焚燒的紙錢、金箔等物品。金箔紙錢被焚燒后會留下灰燼,其中可能會殘留一些金屬成分,尤其是金箔燃燒后殘留的微量黃金,以及錫等金屬的殘留,讓這些 “金灰” 有了一定的回收再利用價值。
一位從事貴金屬回收的業(yè)內人士透露,部分高檔香里確實含有微量的金箔,燒完后會混在灰燼里。但要從 “金灰” 中提煉出黃金,那可絕非易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香灰,因為其中的黃金含量極其微量。然后,還得采用復雜的化學方法進行溶解、過濾等一系列操作,整個過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技術門檻和成本都極高。
有專家曾經算過一筆賬,按市面上常見的 “金灰” 金含量來計算,一噸香灰最多能提煉出幾克黃金,價值也就幾百塊錢。而在提煉過程中,還需要投入設備、人工以及購買化學藥劑等成本,算下來基本是虧本買賣。
如此看來,這兩名男子偷了446斤 “金灰”,即便按照最高含量來估算,價值也不過幾千塊錢,為了這點錢去坐牢,實在是得不償失,可謂是虧到了家。
03
偷“香灰”怎么能構成犯罪?
或許有人會覺得疑惑,不就是偷了點香灰嗎,給菩薩佛祖的東西再回饋給人,怎么就構成犯罪了呢?
事實上,雖然 “金灰” 看似普通,但它仍然屬于寺廟的財物。當信眾將金箔紙錢投入寺廟的焚燒爐時,這些物品的所有權便轉移給了寺廟。而焚燒后的 “金灰” 作為物質形態(tài)轉化物,依舊歸寺廟管理支配。
寺廟有權通過提煉貴金屬、售賣金灰等方式對其進行處置(即便可能未入賬)。哪怕寺廟未及時清理焚燒爐,“金灰” 仍屬于 “場所管理者合法占有的財物”,這就如同飯店吃剩的餐廚廢油歸商家所有是一個道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都將面臨法律的制裁。
在這起案件中,楊某某和周某某多次盜竊 “金灰”,且涉案金額達到了 “數額較大” 的標準,其行為構成盜竊罪毋庸置疑。
類似案件并非個例。2025年1月,兩名男子驅車從浙江來到蘇州,凌晨在一處寺廟盜走大量香灰,作案動機如出一轍。
2022年8月,湖北武漢一男子因欠下外債,聽信寺廟香灰能提煉黃金的傳言,深夜到寺廟盜竊香灰,最終被警方抓獲。
2022年7月,江蘇揚州高郵市一處寺廟的香灰兩個月內兩次被盜,損失上萬元。嫌疑人均是聽信了香灰能提煉黃金的說法。
辦案民警解釋道:“香灰是信徒的一種捐贈,屬于寺廟的正常收入,因此屬于寺廟的財物?!边@些頻發(fā)的案件不僅給寺廟造成損失,也反映出部分人科學素養(yǎng)的缺失和法律意識的淡薄。
這起案件看似荒誕離奇,卻讓大眾看到了人性的貪婪,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法律的威嚴和不可侵犯。希望通過這起案件,能夠讓更多的人引以為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法治觀念,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穩(wěn)定、法治的社會環(huán)境。
來源:綜合自釋圣文化禪之旅、松林濤聲
添加小編微信可進行業(yè)交流群
趕緊點擊下方二維碼加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