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劇愛好者們這次是真的沉默了。愛奇藝迷霧劇場新劇《目之所及》8月29日剛一開播,就以4.9分的豆瓣開分刷新了系列最低紀錄,把之前《致命愿望》4.0分的"爛片標簽"又往前挪了一大步。要知道,這個曾經(jīng)誕生過《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9分神作的黃金廠牌,如今交出的這份答卷,讓觀眾忍不住吐槽:"這哪是什么懸疑劇,分明是豪門倫理劇套了件懸疑的外衣。"
地域懸浮癥:川普混搭歐式豪宅
最讓觀眾覺得出戲的,是那"四不像"的地域設(shè)定。宣傳時明明打著"川渝市井懸疑"的旗號,結(jié)果正片里,歐式水晶吊燈的豪宅里擺著麻辣 這種語言上的混亂,在國產(chǎn)劇里早有先例。2009年的《大生活》就因為四川話和普通話交替出現(xiàn),被批成"沒放夠辣椒的水煮魚",沒想到十五年后,《目之所及》又重蹈了覆轍。有重慶觀眾較真道:"警察跟蹤嫌疑人時直接問服務(wù)員'剛才那人去哪兒了'?這在現(xiàn)實里,早就被當成瘋子了!"這段被罵上熱搜的劇情,暴露的不光是細節(jié)上的粗糙,更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敷衍。 更讓人覺得割裂的是視覺風格。明明故事設(shè)定在多雨潮濕的川渝地區(qū),劇中人物卻住著帶旋轉(zhuǎn)樓梯的別墅,女主的化妝臺比奢侈品柜臺還要亮堂。有觀眾翻出宣傳海報對比:"說好的'接地氣市井懸疑'呢?這分明是在《小時代》片場拍懸疑片啊。" 懸疑變倫理:三角戀蓋過破案線 作為一部懸疑劇,《目之所及》的破案線被觀眾吐槽"還不如家庭倫理劇來得刺激"。開篇殺人案引出的丈夫家暴、妻子說謊、情人遇害等情節(jié),本應(yīng)該是層層遞進的懸疑伏筆,卻被網(wǎng)友扒出全是老套路:"家暴、出軌、復(fù)仇的buff疊了個滿,就像十年前的狗血劇換了身衣服。" 迷霧劇場的招牌本是"12集精品短劇",但這部劇剛播4集就暴露了節(jié)奏問題。警察跟蹤嫌疑人時不亮身份,服務(wù)員還能配合;妻子明明報了家暴警,卻謊稱夫妻和睦——這些反邏輯的劇情,讓懸疑感消失得無影無蹤。有觀眾總結(jié)道:"前兩集靠配樂營造緊張感,后兩集靠吵架推動劇情,還不如直接改名叫《豪門怨婦圖鑒》。" 對比《隱秘的角落》靠爬山梗封神,《目之所及》的懸疑設(shè)計就顯得格外敷衍。劇中所謂的"高能反轉(zhuǎn)"——丈夫假死、雙胞胎疑云等設(shè)定,早被網(wǎng)友在彈幕里劇透得底朝天。懸疑愛好者失望地表示:"現(xiàn)在看迷霧劇場,就像拆盲盒拆到了重復(fù)款,套路都猜膩了。" 演技救不了爛劇本:羅晉瘋批難掩邏輯硬傷 就算演員們集體發(fā)力,也沒能扶起這部搖搖欲墜的劇。羅晉飾演的家暴丈夫貢獻了"瘋批名場面",掐脖子的戲份因為眼神到位上了熱搜;余男飾演的刑警隊長氣場全開,被贊"刑偵劇女主的正確打開方式"。但再好的演技也架不住離譜的劇情,有觀眾調(diào)侃:"羅晉演得越瘋,越顯得劇本邏輯有多傻。" 這已經(jīng)不是迷霧劇場第一次翻車了。從《致命愿望》的4.0分到如今《目之所及》的4.9分,曾經(jīng)的"懸疑劇天花板"為啥頻頻失手?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隱秘的角落》靠社會議題出圈后,跟風者只學到了家暴、出軌這些元素,卻丟掉了扎實的劇本打磨。"觀眾對懸疑劇的要求早就升級了,單純靠獵奇設(shè)定和明星陣容就能糊弄人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 目前《目之所及》的差評還在不斷增加,不少觀眾懷念2020年那個推出《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黃金時期。那時候的迷霧劇場,靠"每10分鐘一個反轉(zhuǎn)"的緊湊劇情征服了觀眾,而現(xiàn)在的新作,卻靠"每10分鐘一個槽點"引發(fā)熱議。有網(wǎng)友痛心疾首地說:"再這么折騰下去,迷霧劇場怕是要改名叫'迷霧騙局'了!" 從9.2分到4.9分,迷霧劇場的口碑滑梯著實讓人唏噓。這部被寄予厚望的新劇,最終成了觀眾口中"用奶油煮火鍋"的失敗實驗——既丟了懸疑的魂,又沒接住地域的味。接下來愛奇藝能不能救回這個金字招牌?恐怕還得等下一部作品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