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問題上充當“和平使者”的特朗普,突然和歐洲做了一筆生意,數(shù)千枚導彈將陸續(xù)送到烏軍手中,至于能不能用來打俄羅斯,全看特朗普“心情”。
“普特會”、“澤特會”剛剛結(jié)束不久,美國已經(jīng)談妥了一筆價值8.5億美元的訂單。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報道,特朗普政府本周批準向烏克蘭出售3350枚增程攻擊彈藥導彈,預計將在6周內(nèi)開始交付,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消費由歐洲國家買單”。
【“廉價”是這批導彈最顯著的特點】
又一批彈藥到手,烏軍松了一口氣
說起來,這批巡航導彈還是在拜登政府時期研制的武器,結(jié)果讓特朗普摘走了“勝利果實”,也算是一種“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了,
這批彈藥若能如期交付,對于當下的烏軍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助力,因為目前烏軍除了兵力不夠,彈藥不足之外,還有一個比較致命的短板,是缺乏“夠得著”俄本土的遠程武器,為數(shù)不多的手段,是派無人機進行打擊,作用十分有限。
如果烏軍手中,掌握著能夠打擊俄軍指揮部、彈藥庫、后勤線等縱深目標的武器,對于俄烏戰(zhàn)局的走向來說,的確可以帶來一些變數(shù)。
恰巧,美軍送來的這批巡航導彈,射程約為240-450公里,意味著烏軍不用再把戰(zhàn)機派往主戰(zhàn)場,找個后方隱蔽的陣地就能發(fā)射。
【按照美方的說法,這批導彈能解決烏軍不少問題】
更關鍵的是,該武器的精度號稱能達到“10米內(nèi)CEP50”,也就是半數(shù)以上炮彈能砸中目標點10米范圍內(nèi),這是什么概念?要是打俄軍的指揮所或者彈藥庫,一枚就能端掉半個指揮班子或者一堆彈藥,比扔幾十發(fā)普通炸彈管用多了。
還有個細節(jié)容易被忽略,美方聲稱,該導彈能在GPS信號被干擾的情況下正常工作。
在俄軍這幾年沒少用電子干擾對付烏軍的衛(wèi)星制導武器,以前烏軍導彈飛著飛著“迷路”的情況不少見的背景下,該導彈的導航系統(tǒng)專門針對這點優(yōu)化,就算GPS信號弱了甚至斷了,也能靠慣性導航或者其他手段把彈頭精準送過去。
最重要的是,該導彈據(jù)說有著美軍武器中罕見的“低成本”優(yōu)勢,在大量供應下,俄軍指揮官就得重新算賬了,后方的補給線、雷達站會不會被烏軍遠程“點名”,說不定原本要投入前線的兵力,得挪一部分去守后方目標,這一來一回,烏軍前線的壓力就輕了。
【俄軍要面對更大的壓力】
歐洲買單、美國賺錢
當然,要說這批武器能夠起到扭轉(zhuǎn)整個戰(zhàn)局的作用,也屬實高估了西方的實力和低估了俄軍的水平,但有一點毫無疑問:歐洲正在一條“必輸無疑”的道路上狂奔。
表面看,這是歐洲出錢、美國出槍、烏克蘭賣命的“三角合作”,但扒開一層又一層的利益,內(nèi)核其實就是“大國吃肉、小國買單”的老劇本。
先說美國,這筆8.5億美元的訂單,主要靠歐洲國家掏腰包,美國軍工復合體早就盯著烏克蘭戰(zhàn)場了,現(xiàn)在歐洲替美國付錢買,美國軍火商不用自己墊資,也不用求國會批預算,直接開足馬力生產(chǎn),賺得盆滿缽滿。
更妙的是,武器的數(shù)據(jù)鏈、維護標準全由美國定,歐洲買了之后,還得接著找美國買零件、學操作,這一茬接一茬的生意,夠美國軍工企業(yè)吃好幾年。
再看歐洲,其實歐洲國家不是看不清現(xiàn)狀,之所以愿意掏這個錢,說白了是“被迫綁票”。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歐洲安全環(huán)境徹底變天,東邊鄰居打仗,西邊美國又時不時“變臉”,歐洲想自己扛起防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依靠美國,又得按照美國的“指揮棒”行事。
這次“歐洲買單”的機制,其實是歐洲和美國做的“交易”:歐洲出錢買美國的安全承諾(至少讓美國別不管烏克蘭),美國則借著這個機會清理庫存、賺利潤,順便把歐洲綁得更緊。
但這種“合作”里,歐洲的虧吃大了,本來想借援烏提升自己的軍工能力,結(jié)果現(xiàn)在援烏用的全是美國貨,長此以往,歐洲的防務自主權只會越來越弱,到最后還是得看美國的臉色。
說到底,這場沖突延續(xù)到現(xiàn)在,本質(zhì)就是美國用“歐洲的錢、烏克蘭的人”來維持自己對歐洲的控制,同時消耗俄羅斯。
歐洲想自保,卻掉進了美國的“利益陷阱”;烏克蘭想贏,卻被綁定為消耗戰(zhàn)的“棋子”;美國則躲在后面數(shù)錢,順便把戰(zhàn)略對手拖垮。
【歐洲政要“上訪”的效果不佳】
打不打俄羅斯,全在特朗普“一念之間”
最后,這筆訂單還埋藏著最后一個“坑”:由于這批武器最大射程接近500公里,因此在使用這些武器轟炸俄本土之前,烏克蘭還得向美國打報告才行。
說白了,局勢發(fā)展到這個地步,主動權依然在特朗普手中,算是把“美國優(yōu)先”玩明白了——在烏克蘭問題上,他的態(tài)度比天氣變得還快,前陣子還說要“快速促和”,轉(zhuǎn)頭就罵戰(zhàn)爭傷亡多;剛和普京見了面談合作,回頭又批準對烏賣導彈,這種反復,不是他“性情多變”,而是他心里那本“利益賬”算得清楚。
比如,如果那天澤連斯基又讓特朗普感到不滿了,美方完全可以下令放緩交付速度,甚至暫停軍援,到時候俄軍的攻勢再猛,烏軍也只能干瞪眼。
【特朗普也許沒有調(diào)和的能力,但絕對有攪局的能力】
比如,特朗普的決策和他在美國的政治利益深度綁定,要是烏克蘭戰(zhàn)場局勢好轉(zhuǎn),他能說“看,我促和有方”;要是局勢惡化,他可以把責任推給歐洲“沒出夠錢”、烏克蘭“太無能”。
說白了,現(xiàn)在的俄烏沖突就像一場“提線木偶戲”:歐洲出錢當“金主”,烏克蘭拼命當“演員”,美國出武器當“導演”,而特朗普就是那個攥著提線的人,他的一句話、一個決定,就能讓局勢發(fā)生變化,這或許就是當前俄烏沖突最荒誕,也最真實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