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誰沒試過明明挺難受,還要假裝一切都行。前段時間我刷到小紅書,一個叫@claire rrrrr的帖子點贊超多,她分享自己每次想離職都被腦子里各種借口擋回去了,比如工資還成、外面形勢不好、租房還沒住滿一年怕賠押金,說到底就是一直安慰自己忍著。這話說出來,網(wǎng)友很有共鳴。比如上班時候,被同事開了會讓人尷尬的玩笑,本能覺得煩,但又趕緊找理由給對方洗地——“他大概沒惡意吧,是不是我太玻璃心了”。兩性關(guān)系類似,約會對象遲到倆小時,氣炸了還是自我催眠“他估計工作真忙”。相信不少人都懂這種自我說服的感覺。
長期這樣,其實麻木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心理學(xué)那邊說,老去修正自己感受,背后有幾點原因挺典型的。小時候,父母和老師拼命教你要懂事、堅強、理性,表達感受都成了“不成熟”的表現(xiàn),還劃分男生不能哭、女生必須乖巧。大家為了合群,把情緒都往肚子里咽,有啥委屈,全換成“沒事,我可以”的笑臉。再仔細想,其實還有童年經(jīng)歷造成的問題,心理學(xué)家喬尼絲·韋布講過“情感忽視”這回事。養(yǎng)育者光顧著吃喝拉撒,對孩子情緒需求不聞不問,這種“看不見”的冷漠讓很多人長大就覺得自己的感受不值錢。
別忘了,還有一種情況,自己看似在委屈內(nèi)心,其實是種自我保護。你明明討厭現(xiàn)在的工作,就是離不開,因為擔(dān)心失業(yè)、害怕沒安全感,結(jié)果慢慢習(xí)慣了犧牲自己感受,學(xué)得越來越會順從別人,看起來像是“成熟”,其實是怕失控。
這樣混久了會發(fā)生什么?羅杰斯人本主義理論提到過,人要活成別人希望的樣子,都在戴面具,時間久了連自己是誰都糊涂了。弗洛伊德早說過,壓抑的情緒不會消失,只會在某一天以更爛的方式爆發(fā)。不光如此,你會變得越來越?jīng)]有自信,凡事都想先問人,膽小,連挑衣服喝什么奶茶都要等別人定奪。在親密關(guān)系里更容易掉進假裝和諧的陷阱,明明生氣郁悶卻只會假笑,說著“隨便”“沒事”,但心里的火山一直憋著。
怎么擺脫呢?別總想著快速搞定不爽,多給自己點時間允許難過,你真的可以生氣或者爆哭一場,沒啥大不了的。然后,說清楚自己到底咋了,比如別用“我好難受”糊弄過去,而是具體點——對方遲到了我確實生氣,我希望下次提前說。生活瑣事也是,有問題趕緊處理,比如門鎖壞了別老拖著,每天回家搗鼓只會更煩。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說過“感覺是你活著的證明”,你越能聽見自己,越有底氣過出自己的節(jié)奏。
最后想說,其實沒人規(guī)定一定要當老好人?!侗挥憛挼挠職狻纺潜緯锇⒌吕仗徇^,如果人生只能選“受所有人喜歡”或“被部分人討厭”,他毫不猶豫選后者?;钪褪窍劝炎约夯蠲靼琢?,你不用迎合任何人,舒服最重要。世界和我,都希望你能勇敢做自己。如果你經(jīng)常陷進自我否認的怪圈,不妨多和懂你的人交流,哪怕只是聊聊最近哪件小事讓你不痛快,也許就會輕松不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