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夏天,河南商丘的小村子里炸開了鍋 —— 張家老二張明光,拿著清華大學(xué)博士證書回來了。
誰都知道這證書有多金貴:家里窮得叮當(dāng)響,哥哥妹妹早早退學(xué)供他讀書,父母在田里刨了二十年,就盼著他出人頭地。
如今他成了 “全村第一個清華博士”,街坊鄰居都圍著夸 “文曲星下凡”,父母更是笑得合不攏嘴,覺得苦日子總算熬到頭了。
在清華,身邊的人都太優(yōu)秀,張明光一刻也不懈怠,一路攻讀到博士學(xué)位,畢業(yè)后,順理成章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可誰也沒料到,一年后,張明光突然跟家里說:“我要去當(dāng)和尚。”
女友哭著攔,父母連夜跑到北京下跪求,他卻鐵了心走進龍泉寺。
這一去,就是 16 年。如今再提他,沒人喊 “張明光” 了,都叫 “賢清法師”。
有人說他傻,放著高薪日子不過;也有人說他通透,找到了真正的活法。他到底后悔沒?
01
他走了二十年,卻沒活成自己
1980 年,張明光出生在商丘一個普通農(nóng)家,上面有哥,下面有妹,三個孩子的吃穿用度,全靠父母在地里摳。
小時候的張明光,跟別的農(nóng)村娃不一樣 —— 不貪玩兒,就愛看書,成績永遠是班里第一。
父母雖然沒文化,卻認準 “讀書能改命”,哪怕自己勒緊褲腰帶,也得供他上學(xué)。
后來家里實在撐不起三個孩子的學(xué)費,哥哥妹妹主動退了學(xué),攥著書包跟他說:
“弟,你好好讀,我們在家?guī)鸵r爸媽。”
從那天起,張明光就沒了 “選擇” 的資格。
他像上了發(fā)條的鐘,一路從初中考到高中,再到高考時,硬是憑著一股狠勁,敲開了清華大學(xué)的大門。
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父親蹲在門檻上抽了半包煙,母親抹著眼淚把通知書摸了又摸。
全村人都來道喜,有人說 “張家要飛黃騰達了”,有人說 “明光以后就是大城市的人了”。
可沒人知道,張明光心里沒多少歡喜,只有沉甸甸的壓力 —— 他不是為自己讀,是為全家的希望讀。
到了清華,張明光才知道什么叫 “人外有人”。
他學(xué)的工程熱物理是熱門理工科,班里同學(xué)不是省狀元就是競賽大神,他那點 “農(nóng)村學(xué)霸” 的光環(huán),到這兒啥也不是。
為了不落后,他每天泡在圖書館,凌晨才回宿舍,周末也不休息,一門心思啃書本。
就這么熬了九年,他從本科讀到博士,手里攥著人人羨慕的清華文憑,順利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還跟女友談了婚論嫁。
在外人眼里,他已經(jīng) “逆天改命”,活成了寒門子弟的榜樣??芍挥袕埫鞴庾约呵宄?,他心里空得慌。
工作后的日子,按理說該順風(fēng)順水,可他總覺得不對勁。
辦公室里的人情往來,他學(xué)不會;對著報表和方案,他提不起勁;有時候明明沒什么事,卻會突然煩躁、焦慮。
他說:“別人都說教育是把人點燃,可我總覺得自己沒被點燃過,像個只會做題的機器?!?/strong>
后來偶然翻到一本佛學(xué)書,里面講 “平靜”“接納”,他突然像被戳中了 ——
那些讓他心煩的事,在這些文字里好像都有了答案。慢慢的,他心里冒出一個念頭:或許,這才是他要找的東西。
02
他選了 “靈魂歸處”,卻傷了最親的人
2008 年的一天,張明光突然跟女友說:“我想好了,要去龍泉寺出家?!?/p>
女友當(dāng)場就哭了,拉著他的手勸:“你是不是工作太累了?咱們休息幾天,別犯傻行不行?”
可他態(tài)度特別堅決,說這不是一時沖動,是想了很久的決定。
消息傳到老家,父母像遭了晴天霹靂。父親連夜買了火車票,母親揣著幾個饅頭,倆人一路顛簸到北京,直奔龍泉寺。
見到張明光時,他已經(jīng)剃光了頭發(fā),穿著僧袍。母親一下子就跪了下去,拉著他的衣角哭:
“兒啊,你跟我們回家好不好?你要是出家了,我們老兩口怎么辦?你哥你妹的犧牲不都白費了嗎?”
父親也紅著眼眶,說:“我們不盼你大富大貴,就盼你平平安安過日子,你怎么就這么犟呢?”
周圍的人也跟著勸,說他 “讀書讀傻了”,說他 “不孝”,說他 “對不起家人”。
可張明光只是蹲下來,幫母親擦了擦眼淚,說:
“爸,媽,做人得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總跟著別人的期待活。我知道你們難過,但我在這兒,心里才踏實?!?/strong>
那天,父母哭到嗓子沙啞,他也紅了眼,可還是沒松口。
最后,父母只能抹著眼淚離開寺廟 —— 他們沒辦法說服兒子,只能眼睜睜看著他選了一條 “不尋常” 的路。
從那以后,“張明光” 成了過去,寺里多了個 “賢清法師”。
他每天跟著師父們念經(jīng)、打坐、干活,日子過得簡單又規(guī)律。
以前工作時的焦慮、煩躁,慢慢都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踏實的平靜。
可塵世里的家人,卻要替他承受太多。
鄰居們的議論聲沒斷過,有人同情,有人諷刺;哥哥妹妹偶爾去看他,回來也會偷偷抹眼淚。
有人問他,會不會覺得對不起家人?他沒多說,只說:“我知道他們苦,只能慢慢等他們理解?!?/p>
03
16 年后,他沒后悔,家人也終于松了心
一晃 16 年過去,當(dāng)年爭議滿滿的 “清華博士和尚”,如今活成了另一種樣子。
先變的是龍泉寺。這些年,寺里來了不少 “高學(xué)歷法師”:有北京工業(yè)大學(xué)計算機系畢業(yè)的,開發(fā)了個 “賢二機器僧”,能用聊天的方式講佛法;
有以前開廣告公司的,現(xiàn)在負責(zé)做寺廟的動畫、漫畫,把佛經(jīng)故事畫得生動有趣;
還有北大碩博畢業(yè)的,用量子力學(xué)講佛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聽。
賢清法師也沒閑著。他把在清華學(xué)的管理知識用在寺廟運營上,規(guī)范了香火管理、義工安排,讓寺廟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他還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開國學(xué)講座,用大白話講佛法里的智慧,比如 “怎么緩解焦慮”“怎么跟自己和解”,很多年輕人都愛聽。
有人說,沒想到和尚也能這么 “潮”,賢清法師笑著說:
“佛法是老的,但我們是活在當(dāng)下的,得讓更多人聽得懂、用得上才行。”
更讓人欣慰的是,他和父母的關(guān)系,也慢慢緩和了。
前幾年,父母身體不太好,賢清法師經(jīng)常打電話回家,叮囑他們注意身體。
后來老兩口空閑了,也會主動去寺廟看看他。
第一次去的時候,母親還擔(dān)心他過得苦,可看到他住的地方干凈整潔,看到他跟師父們有說有笑;
看到他臉上那種以前從未有過的輕松笑容,母親心里的石頭,慢慢落了地。
有一次,母親拉著他的手說:“兒啊,以前媽總覺得你傻,放著好日子不過。現(xiàn)在看你這么開心,媽也不怪你了?!?/p>
父親也說:“只要你過得踏實,我們就放心了。”
如今,老兩口去寺廟的次數(shù)多了,有時候還會幫著做點力所能及的活。
遇到有人問起兒子,母親會笑著說:“他現(xiàn)在是賢清法師,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呢?!?/strong>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理解賢清法師的選擇。
有人說,現(xiàn)在的人壓力太大了,能找到讓自己心安的地方,比什么都重要;
也有人說,他不是逃避,是勇敢 —— 畢竟不是誰都有勇氣放下世俗的一切,去追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像有人說的:“現(xiàn)在年輕人愛去上香,不是躺平,是還想盼著點什么,這也是一種上進?!?/p>
賢清法師的選擇,其實也是一種 “上進”,只不過他追的不是房子、車子,是心里的 “踏實”。
有人問他,這 16 年后悔過嗎?他搖搖頭,說:
“以前總覺得,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才叫成功?,F(xiàn)在才明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是真的圓滿?!?/strong>
是啊,人生哪有什么標準答案?有人喜歡都市的繁華,有人偏愛山林的寧靜;有人追求世俗的成功,有人向往精神的自由。
只要不傷害別人,只要能讓自己心安,每一種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作者:等風(fēng)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zhí)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nèi)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guān)注我,持續(xù)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