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一個經典的角色——
余華作品《活著》里的“福貴”。
他一生風雨飄搖,親人相繼離去,苦難如影隨形。
可他依舊在命運的夾縫中,倔強地、樂觀地、堅韌地活著。
而今天,在現(xiàn)實生活中——
也有一個叫“福貴”的人,正用相似的方式,打動成千上萬人的心。
她的父親是智力缺陷,只有5歲孩童的智商;
她的母親先天殘疾,不會說話,生活無法自理;
她的叔叔也有殘疾,還在工地打工時砸傷腿,留下了永久后遺癥;
遠嫁的嬸嬸實在不堪重負,留下一對兒女,“逃”回了娘家;
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80多歲的爺爺身上。
她自己也因這段無法選擇的出身,在婚姻中受盡冷眼,最終黯然離婚。
現(xiàn)在很多的網友,都有這樣的言論,“既然養(yǎng)不起我,就不要生我”。
而李福貴的原生家庭,都不能算“養(yǎng)不起”,而是“活都活不起”。
然而,就在越來越多人習慣將失意歸咎于原生家庭、把抱怨當作常態(tài)的今天——
她卻像石縫中鉆出的草,從沒將人生的苦難當作停滯不前的借口。
她沒有控訴、沒有逃避,更沒有自我憐憫。
反而在貧瘠的土地上,長出了堅韌又明亮的根。
她把自己的日常拍成了視頻,上傳到了網上。
干農活,擺攤賣菜,做飯,收拾家里……
視頻并不精美,也沒有精心策劃的腳本。
甚至看上去有點粗糙。
但她的臉上總是笑容燦爛,對生活的熱情從未減少。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份真實的日常、樸素的堅持,她打動了千千萬萬屏幕前的普通人,治愈了大家那顆疲憊的心。
“如果生活特別累,就會看看你,覺得沒什么大不了,會去好好熱愛生活?!?/em>
“壓力大的時候,我就看看你的視頻,就覺得生活也沒那么糟糕了?!?/em>
她的漲粉速度堪稱恐怖。
6月下旬,她的粉絲量為607萬;
7月中旬,已經突破800萬;
8月21日,突破900萬;
而從900萬到1000萬,更是僅僅用了不到10天。
她就像一株向著光生長的向日葵。
從不見她抱怨土壤的貧瘠,只看見她努力綻放的模樣。
看著她在苦難中歡笑的樣子,很多人理解了《活著》里的那句話: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p>
原來,“活著”的真正含義——
不是在優(yōu)越條件下享受生命,而是在荊棘遍地的路上,依然能走得抬頭挺胸、笑得真心實意。
02
說起來,李福貴還是“95后”,今年不過才27歲。
這個年紀,在很多人還自稱“寶寶”、被全家呵護的當下,本應剛剛步入社會、憧憬未來。
可她的人生,卻早已被命運推著提前長大。
一家人中,老的老、殘的殘,全部的重擔,都壓在了她尚且單薄的肩膀上。
她沒有讀很多的書,上學時還經常被同學們嘲笑,甚至霸凌。
但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灰暗的過往,并沒有吞噬她內心的光亮。
她依然選擇了善良。
當別人還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她已默默成為整個家的頂梁柱。
2013年,她初中畢業(yè),便孤身一人到新鄉(xiāng)打工。
月薪不足1000元,她卻堅持寄回家一半,自己只留四百多元租房生活。
2017年,她想學一門能安身立命的手藝,就去影樓做助理學化妝。
她勤勞肯干又踏實,才半年多,她的工資就漲到2500元。
更寶貴的是,在那段時期,她學到了拍攝和視頻剪輯的基礎技能。
后來,她結了婚。
但婚姻并沒有成為她的救贖,反而又一次傷害了她。
她索性回到農村老家,一心幫爺爺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打藥、除草、澆地……地里的活好像永遠忙不完。
可她從無怨言,只因她不做,就要年邁的爺爺去做。
她總是拼盡全力,多干一點、再多干一點。
除了干農活之外,她想著要多賺一點錢改善家里,所以做起了小生意。
凌晨4點鐘,天還沒亮,她就已經出發(fā)前往農貿市場。
仔細挑選最好的貨物后,她用借來的三輪車,拉到人多的地方。
然后扯開嗓子,大聲吆喝,迎接來購買的顧客。
她做生意實誠,待人熱情,臉上永遠掛著燦爛的笑容。
別人買東西,她會說:你先嘗嘗,好吃了再買;
有人買的量大,她會多送半斤,還主動抹零;
有些獨居老人買的太多,她還會勸著少買點,吃不完就浪費了。
而老人總是回復,早點給你買完,你就可以早點回家。
擺攤之余,她還會幫老人曬麥子、給失智母親扎小辮、為老鄉(xiāng)拍照片……
在她的視頻里,你看不到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只看得到普通老百姓的樸實和善良。
當然,擺攤的路上總有各種意外。
車壞了,秤壞了,下起了大暴雨……
但樂觀的她從不沮喪,總是一笑而過,想辦法解決。
賣完菜回家,她也顧不上休息,轉身又鉆進廚房。
雖然沒有昂貴的食材,但普普通通的蔬菜瓜果,經她的雙手,總能變成溫暖的一餐。
她最牽掛的,還是在地里干活的爺爺。
飯做好了,她就快步送去田頭。
而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
她遠遠地喊一聲“爺”,爺爺抬起頭,笑著回應一聲“哎”。
那一刻,所有辛苦仿佛都被溫柔治愈。
日子再難,有這一聲回應,就都有了堅持的意義。
她沒有宏大的夢想,只想讓爺爺吃上一口熱飯,讓這個家再多一點溫暖。
可恰恰是這最樸素的愿望,撐起了許多人早已遺忘的——
活著的尊嚴。
她讓我們看到:
善良,是一種選擇;堅強,是一種能力。
而愛,是在塵埃里依然開出的花。
03
生活給她最酸的檸檬,她卻默默釀成了甘甜的檸檬水。
很多人問她,為啥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心態(tài)還能這么好。
她只是笑著說:
“既然生命給了我這樣的安排,那我應該做的,就是如何把生命活得更加絢爛。”
雖然身處溝壑,但她心里裝著的,卻是詩意生活。
不忙的時候,她用心裝點著自家的小院:
窗戶框沿長了霉斑,她拆下來仔細打磨、重刷油漆,再掛上素雅的窗簾,讓陽光透進來。
從路邊拾來的舊木頭,經她巧手改造,變成錯落有致的綠植花架。
爺爺房中的桌子早已陳舊褪色,她重新打磨、上漆。
還親手繪上幾朵溫柔的小花,讓整個房間都明亮起來。
她不僅將困苦的日子過得明亮,更將這份溫暖與光芒,毫無保留地傾注給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把媽媽當作孩子般悉心照料:
不愿吃飯時溫柔哄勸,不想洗頭時耐心說服;
就連媽媽不小心大小便失禁,她也毫不埋怨,而總是及時清洗更換。
正因為有福貴無微不至的關懷,智力有限的母親始終保持著整潔與體面。
父親勞作之余,總愛坐在一旁認真寫字。
他還常常教父親寫字。
雖然一個字都要教很多次,父親還總是寫得歪歪扭扭。
但在她眼中,父親的每一筆每一劃都值得驕傲。
她時常鼓勵他,守護著他這份簡單的快樂。
閑暇時,她還會牽著父母的手,一家人一起去趕集、逛公園。
旁人或許投來異樣的目光,但她從不閃躲,始終坦然大方。
因為別人眼中的“負擔”,恰恰是她生命中最珍貴的親人。
只要父母還在身邊,她就覺得無比幸福。
賺到第一筆錢后,她第一時間帶著爺爺去了北京。
因為福貴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她給爺爺許諾過:
“等我長大了,帶爺爺去坐飛機,帶爺爺去天安門。”
而今,爺爺背彎了、眼花了,時間不等人,她不想留下遺憾。
更令人感動的是——
她還用自己做自媒體賺來的兩萬元,包下了兩輛大巴,組織了全村46位老人前往鄭州旅游。
那一刻,福貴不再只是一個守護小家的女兒,更成為了照亮整個村莊的溫暖之光。
而在爆火之后,她并沒有迷失自己。
面對潑天流量,她始終異常清醒:
“爆火不是件特別好的事,流量是屬于山里老人的。我只是媒介,讓他們的善良被看見?!?/p>
這份難得的清醒與堅守,讓她在浮躁的網絡環(huán)境中,成為一股真實而溫暖的力量。
很多人來她家打卡,她直接掛了一個牌子:
“不閑聊,不交友,不合作,不見面?!?/p>
這塊牌子,是她為自己和家人筑起的溫柔邊界,也是對簡單生活最后的堅守。
在如今這個短視頻時代,“網紅”和“流量”已經慢慢成了一個貶義詞。
因為,太多浮躁與淺薄的人,憑借獵奇、低俗甚至虛假的內容一夜爆紅。
但李福貴卻讓我們看到,流量本身從不是原罪——
真正定義流量價值的,是站在它背后的人
她不曾刻意博取眼球,卻以最本真的生活、最樸素的堅持,打動了千萬人心。
她或許從沒想過改變世界,但她卻真實地照亮了許多人。
她讓我們在抱怨生活時悄悄自省,在迷茫低落時,多出一份往前走的勇氣。
她讓“活著”這兩個字,重新?lián)碛辛酥亓颗c尊嚴。
祝愿她的未來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