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輯:
IP不只是熒幕
2015年夏天,當朱威廉的紅色跑車飛馳過上海的二十年后,東北長白山山腳下聚集起了一群人。
這群少男少女們打起了“等你十年又何妨,好過天涯各一方”的標語,仿佛一場盛大的狂歡,充滿了儀式感。
在《盜墓筆記》設定的世界觀里,這一年是“小哥”張起靈遁入長白山青銅門后十年出山的日子。
在南派三叔當年寫這個橋段的時候,他可能不會想到,這本小說將會締造現(xiàn)象級別的“出圈”效應,并開了一波賣“CP”狂潮。
一個男頻小說能做到這一波,讓晉江的一眾爆款文情何以堪。
現(xiàn)實中,長白山當然沒有青銅門,張起靈當然沒有從長白山中走出來,但每年依舊會有書迷,聚集在長白山,宛如慶典。
時光荏苒,距離那個夏天,其實也已經過了十年的時間。這個十年,對于網絡文學來說,其實也是一個新的時代在緩緩拉開帷幕。
也許我們可以稱之為:IP時代。
2015年,值得《盜墓筆記》粉絲銘記的,不只是長白山八月份的太陽,還有《盜墓筆記》的電視劇,登錄愛奇藝平臺。
這部以五毛錢特效著稱的電視劇,其實無意之中開啟了后來很多電視劇的先河,同時也宣布了大IP時代的到來。
時代不是突然來的,只是在某個歷史河流滾滾向前的瞬間,出現(xiàn)了一個拐點。
《盜墓筆記》劇照(2015)
在這之前,并非沒有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把時間往前調五年或者十年,清宮穿越小說在被書迷不斷追捧了幾年后,最終以《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為代表的一批影視劇一炮而紅。
甚至再早一點,諸如《亮劍》等IP伴隨著李云龍的大老粗形象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意識不到這些劇本來自網上的世界。
在網上購物對普通人還顯得遙遠的時代里,網上的文字變成電視劇和電影,實在是有些離奇。網絡文學的作者們更愿意用實體出版和影視劇改編提高自己的地位,試圖做到某種程度上的“洗白”。
畢竟第一個公認的網絡文學作家加入作協(xié),是在2008年之后的事情了。
網絡文學
時間在2010年以后,世界線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上的改變。
假如我們把流瀲紫等人的身份建構定義為第一代或者前幾代的網絡文學作家,那當年《甄嬛傳》的橫空出世,讓所有人都見證了網絡文學的作品,也有成為國民劇的可能性。
這部片子過于經典,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是很多人吃著午餐的下飯神劇。
這部由鄭曉龍導演的劇,締造了一批能被人們長期記住的熒屏形象,孫儷犀利的眼神和風情萬種的身姿,伴隨著陳建斌的一句句“嬛嬛”,重新定義了大眾視角里的“后宮”。
如果你是一個熟悉網絡文學的老讀者,你肯定能從《甄嬛傳》里面看到很多獨屬于網絡文學的“爽文”橋段。
《甄嬛傳》實體書
比如在后宮里面,余鶯兒蕩著秋千讓甄嬛行禮,而身為后妃的甄嬛居然和皇上玩起了互不認識還互生情愫的戀愛劇。最后在甄嬛被欺負的時候,四爺神兵天降,把自己另一個媳婦余鶯兒打入冷宮,順便來個深情表白。
非常“晉江”的寫法,不帶任何邏輯性,主打一個爽文感,但在這之前,市場吃不準,這種爽文套路有沒有大眾去看。
什么樣的劇本適合改編,至少在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選擇上,所有人都慎之又慎。
在這之前,以青春娛樂風格主打的湖南臺連續(xù)播出過《一起來看流星雨》,以及前文提到的《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都是他們的杰作。
不過他們也嘗試過《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歷史正劇,但很明顯,這部神劇在當年并沒有掀起太多浪花。
那些爆火的電視劇
網絡文學處在一個很尷尬的處境中,在這之前,人們更愿意相信《杜拉拉升職記》或者《亮劍》這樣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才是網絡文學中最好改編的代表,而皇帝和妃子之間的情情愛愛未必能成為主流。
但《甄嬛傳》改變了這一切,網絡文學的“爽文”橋段只要演員到位制作精良,也可能成為國民劇。
這就為后來很多IP的改編開了一條新路。
后續(xù)《盜墓筆記》和其他一批大IP的上馬,在投資方眼里也就變得可能了起來。
但我們還是會下意識地去認為,發(fā)出那句“大人,時代變了”的,不是2011年的《甄嬛傳》,而是2015年的《盜墓筆記》,盡管前者比起后者好看得多。
歷史用無數(shù)的黑色幽默闡述過這樣的真理:對的時間,比對的東西更重要。
四年的時間,中國人從3G還未完全普及的2011年邁入了智能機遍地開花的2015年。
小時候完完全全看著網絡文學長大的一代人,已經擁有了初步的消費能力。
智能時代
在2015年的夏天,李易峰飾演的吳邪和楊洋飾演的“小哥”張起靈出現(xiàn)在了觀眾面前。在經過幾集的快節(jié)奏劇情后,一群人齊聚七星魯王宮,開啟了探險之旅。
這部只有短短12集的電視劇,帶著很多“網劇”和試水的色彩,甚至在開播之初,許多觀眾根本不知道這部電視劇到底有多長,因為片名就叫《盜墓筆記》,沒有出現(xiàn)“七星魯王宮”這樣的標識。
但后來的數(shù)據表明,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試水。早在上映之前,這部劇在網上的宣傳就已經鋪天蓋地,又特意選擇了學生們高三結束和暑假前后的時間上映,萬眾矚目到了一塌糊涂的地步。
上映開始,便播了兩集先導集。上線不到一天,點擊量隨即破億,成為有史以來最快破億的網劇,創(chuàng)下網劇首播最高紀錄。
也許《盜墓筆記》不是文筆最好的小說,但放眼全網,很少有哪部小說像《盜墓筆記》這樣自帶龐大的流量。
讀者們?yōu)榱俗穭∩踔量梢院敛唤橐獾亟邮芪迕X的特效和男主們只有顏值沒有演技的拉胯表現(xiàn)。
為了最大程度上驗證這一點,愛奇藝甚至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當年所謂的影視劇網站會員,只不過是可以享受免廣告的服務而已,但從《盜墓筆記》開始,以愛奇藝為代表的網站們開始自動加“buff”。
如果你開了愛奇藝的黃金會員,你就可以比其他普通觀眾多看到兩集的劇情,即所謂的“超前點播”。最后的結果是僅僅靠著這筆收入,就足以讓投資方賺得盆滿缽滿。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開。
愛奇藝開通vip的頁面
資本方開始意識到,一本好的網絡小說其實本身就自帶讀者。而經歷過讀者檢驗后,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劇本。
而在當時,有大量的小說還未曾得到開發(fā),那些在網絡文學前十年沉積下來的經典,就像埋藏在深山中的武林秘籍一樣,讓資本和觀眾怦然心動。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閱文集團更像是一個結果,而非是手段。
閱文集團
吳文輝這批行業(yè)制定者看得非常清楚:
“因為在我們的平臺上作家的價值是非常清楚、非常簡單的,用戶喜歡還是不喜歡,用戶愿意為你付多少錢,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那么新老作家之間流動的速度會非??臁灰阌凶銐虻姆劢z,你就可以成為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作家?!?/p>
在2015年之后的十年,上述的一切都在應驗著。
我們當然還能找到更多的蛛絲馬跡,證明2015年在網絡文學史的不同尋常。
在這一年的下半年,由正午陽光制作的古裝大片《瑯琊榜》上映。
作為和《偽裝者》一時瑜亮的作品且主演幾乎完全復刻,很少有人關注到前者其實也是很典型的網文劇本。
《瑯琊榜》劇照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這種上來就是帥到炸天的人設,有著很明顯的女頻文色彩在里面。
作為典型的“晉江出品”,假如你將《瑯琊榜》定義為歷史權謀劇,那它顯然跟千禧年頭十年的《雍正王朝》乃至《大明王朝1566》大相徑庭。
你在劇里感受不到“每個人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或者“思危、思退、思變”這樣的燒腦和權謀。
你很難相信,一個謀士,掌握著江湖第一大幫派,和掌握宮廷十萬禁軍的大統(tǒng)領勾肩搭背,自家前女友還是邊境一方軍閥。
都把劇本寫成這樣了,還要高呼“為了大義”計謀算盡,換成正常人高低得問一下最終boss梁帝一句:
“陛下何故造反?”
老版《三國演義》劇照
吐槽之下,其實也拉開了中國古裝劇新的一頁。
市場的趨勢告訴人們,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內容可以逐漸“失寵”,網絡文學的“爽”完全可以在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內大行其道。
于是人們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上,看到許多和之前畫風完全不同的作品。人們可以看到《全職高手》,看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看到《陳情令》,一直蔓延到《慶余年》,這才算是一個時代的框架初步浮現(xiàn)。
資本永遠在試錯和博弈之間曲折向前,至于產業(yè)本身是否如此,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2015年后續(xù)的很多年里,我們看到了很多層出不窮的爛片。諸如“斗氣化馬”之類的名場面時有發(fā)生,許多被人們奉為神作的網文劇本拍出來被一幫書迷唾棄,但這些到今天看來,似乎都算是“歷史的塵?!绷?。
熱門大IP小說
在互聯(lián)網頭腦發(fā)熱的幾年里,IP產業(yè)的孵化得到了極大的加速。創(chuàng)造IP,搶下IP,圍繞IP,發(fā)展IP,一系列的組合拳,成為了許多文化產業(yè)巨頭們的共識。
正如我們將 2014或是2014年 定義為網絡文學有一個轉折點一樣,當網絡文學的從業(yè)者們在2008年的時候,人們想的是如何寫出一本好作品;
如何在脫離臺版書日暮西山的利潤后能夠獨立地成為一個盈利的產業(yè);
如何讓網絡作家成為一個職業(yè)并且存續(xù)下去。
南派三叔與唐家三少
到了2015年,移動閱讀和凈網行動以及大IP時代的到來,讓網絡文學有了太多的可能。這個可能未必是寫作方面的可能,而是經濟方面的可能。
唐家三少的收入從2013年的2650萬,在數(shù)年后滾到了上億,主要原因就是圍繞“斗羅大陸”這個IP不斷進行拓展。
許多頭部作家在2020年前后,甚至出現(xiàn)了作品一字未寫剛剛發(fā)布,就被各方用數(shù)百萬天價去哄搶的程度。
當作品變成資本的一部分后,讓一批頭部作家先富起來,成為了時代的需求。
但先富的趨勢能不能帶動后來者,誰也不知道。
第八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
三十年的網絡文學史,讓網絡文學沉淀出了足夠多的一批經典。
而開發(fā)一個IP需要的時間長,成本高,能形成IP的終究是少數(shù)。
但市場的邏輯已經變了,作品為了IP服務,還是為了讀者服務,就此成為了一個問題。
至于數(shù)年之后免費網絡文學的興起,其實正是這個問題的折射。
往期回顧(點擊藍字):
策劃:翟晨旭 夏夜飛行
排版/編輯: 洛溪 夏夜飛行
作者后記:
十年前的我,是真的很認真地做過了去長白山的計劃,甚至在QQ群里參與了組織,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成。
青春就是這么個東西,有時候陰差陽錯,最后就是一去不返了。
也是在那個夏天,我在某個圖書館里打開了黑色封皮的筆記本,寫了些所謂“網絡文學二十談”之類的標題和內容。
對于今天正在更新的這個系列來說,確實可以說一句“歷史的車輪開始轉動”了。
那是2015年的夏天,那是十年前的夏天。
文學雜志小傳
轉載、商務、作者招募合作丨請后臺聯(lián)系,凡本平臺顯示“原創(chuàng)”標識的文章均可聯(lián)系編輯轉載,未經授權轉載視為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