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了兩年轟轟烈烈的“特種兵旅游”后,人們好像累了。
高強度打卡游的優(yōu)勢在于能在短時間內(nèi)去到眾多的景點,但是過于緊湊的行程往往以體力的耗竭為代價,等人們拖著疲憊的身子踏上返程,才發(fā)現(xiàn)假期結束時是最需要假期來治愈身心的時候。
說好的度假,變成渡劫。(圖/unsplash)
這也是為什么最近社交媒體上開始流行起了淡淡的“白人式度假”,根據(jù)《2025年小紅書文旅靈感出游種草指南》報告,在海量的旅行筆記里,“慢旅行”成了一種新趨勢。每當我問朋友準備如何度過假期的時候,得到的回復都從“去哪兒玩?!弊兂闪恕罢覀€地方躺著”。
去一個地方,最好不要太遠,定一個舒服的酒店,最好是有泳池或者舒服的躺椅,每天睡到自然醒,吃一頓慢早餐,然后懶洋洋繼續(xù)躺著,如果想動的話,人太多的熱門景點就算了,就到附近輕松溜達溜達,做做spa,度過無所事事的一天。
在早前,中國人是不能理解這種旅游方式的。畢竟,已經(jīng)花那么多錢去旅行,到了目的地后卻哪里也不去,錢不是白花了嗎?
躺著那么好嗎?(圖/《白蓮花度假村3》)
從“特種兵旅行”,到只想躺著
小時候,我家客廳正中的墻上掛著一幅罩著玻璃的風景畫,畫面里是一片碧藍色的泳池,周圍長著兩排整齊高大的棕櫚樹,棕櫚樹下是一張張白色的躺椅。那場景對一個鄉(xiāng)村兒童來說過于陌生,甚至有些詭異,以至于我經(jīng)常出神地盯著,想象著里面會發(fā)生什么。
等我長大一些,看了許多外國電影,終于知道了那場景就是傳說中的度假,在干凈的泳池、高大的棕櫚樹和潔白的沙灘旁,人們懶懶地躺著,無聊中,故事就會發(fā)生。
躺著躺著,故事就會發(fā)生。(圖/《暗處的女兒》)
但我從來沒有真正體驗過這種度假方式的迷人之處,畢竟它的性價比顯得很低。
等長大后開始有經(jīng)濟條件“度假”之后,我也和許多人一樣,從馬蜂窩等旅游網(wǎng)站上看一篇篇旅游攻略,希望在有限的幾天時間內(nèi)玩遍某個省份的精華。
高強度的打卡旅游,看起來好像在短時間內(nèi)“玩”了許多景點,但內(nèi)心的真正愉悅也可能會隨著旅游次數(shù)變多而所剩無幾。尤其是這些年隨著國內(nèi)景點開發(fā)逐漸同質化,去幾個不同城市,竟都能逛到同款古城,如此玩過幾次,很容易就會對這種狂逛景點的特種兵旅游方式感到疲倦。
人擠人的古城。(圖/作者攝)
后來,我最接近“白人式度假”的一次,是因為某次工作任務,被安排住進一家位于中東海邊的星級酒店。早上起床,人們稀稀拉拉地從房間出來,在陽光下慢悠悠地吃著早餐,有人邊吃邊閑聊幾句,有人在發(fā)呆,有人看報紙,只有我一個人習慣性地像要處理幾千萬的生意一樣孜孜不倦地刷著手機。
露天泳池旁邊,已經(jīng)有人像海豹一樣癱著,人們伸展著各種形狀的身體,讓陽光曬到每一寸年輕的或者松松垮垮的皮膚。他們竟然什么都不做,只是躺著、趴著,連話也不說,在那樣的氛圍下,仿佛時鐘都被調(diào)慢了。
海灘邊,坦然露出松弛皮膚的老人。(圖/unsplash)
我也學著找到一個沒被太陽曬到的沙灘椅上,準備躺著。但作為一個生怕浪費任何時間的東亞人,躺著就不能只是躺著,還得從包里掏出一本書來看,否則如何對得起這段閑暇時光?
待在這樣一個碧海藍天下,舒服的風微拂著,我忍不住想,這些男女老少,搭乘近10個小時的飛機來到這個島嶼,難道只為了在這躺著?
不一會兒,泳池里開始有人了。一個男人把大約兩歲大的小人兒背在自己身上游了起來,不一會兒,當寶寶適應了水之后,他便拉著寶寶的小手,讓他學著在水里漂浮。
人們似乎不打算走出這座酒店了。許多人在泳池旁邊懶懶地曬幾個小時太陽,接著只不過是走到海灘,在海里撲騰撲騰,隨后又躺到了海灘邊的椅子上,裹著個毯子喝著冰水,隨后又陷入了神游。
發(fā)呆,大概就是“白人式度假”的精髓。有時候經(jīng)常能看到小紅書上人們拍下歐洲路人隨地大小發(fā)呆的場面,在路邊的椅子上、在街心公園的草坪上,人們對著空氣陷入停滯。
我們早就聽許多哲學家論述過“無聊”。歸根結底,無聊是一種人對時間正常的感知,是生命的狀態(tài),許多靈感和生產(chǎn)力,都是在人無聊閑暇的“空”的狀態(tài)中產(chǎn)生的。
放空,多么奢侈。(圖/《森林民宿》)
我想到蔡明亮的電影,處在其中的主角們,總有大段大段的“無聊”,主角有時只是對著某個物體發(fā)呆,比如盯著一只蟑螂然后用圓規(guī)扎進去、騎著車漫無目的地穿梭,讓人感覺到時間滴答滴答流逝的質感。起初看這樣的電影會讓人昏昏欲睡,但看多了之后,不知不覺,自己身上細膩的感知力好像也回來了一些。
再后來,我又有過幾次“充實”的假期旅游,行程自然安排得滿滿當當,一路風景壯美,不過事后回想起來,最懷念的,竟然是走到腿發(fā)脹之后,在街心公園遇到了碗狀的秋千,我把整個身體都躺進去,徹底由地心引力擺布。
那時候剛下過一陣雨,但天空烏云已經(jīng)拉開,我看著樹葉嵌在天空里,差點就要睡著。
國產(chǎn)版“老錢風”度假
是什么樣的?
實際上,“找個地方躺著”已經(jīng)成了這些年的旅游趨勢之一。小紅書上的staycation的話題,有1.1億的瀏覽,接近40萬人參與的討論。
顧名思義,staycation就是在家里或者離家不要太遠的地方度過休閑假期。早在21世紀初美國經(jīng)濟大衰退時期就出現(xiàn)過,那時候的中產(chǎn)家庭財富縮水,便開始流行在附近度假,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暴發(fā),人們甚至發(fā)明了“居家度假”,在自家小院或者家附近的河邊、草地躺躺。
隨地大小躺也算度假。(圖/《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最近幾年,這一趨勢傳到國內(nèi)就演變成了以“躺”為主的“周邊游”——找個環(huán)境好的度假酒店或者民宿,舒舒服服地休息幾天。根據(jù)DT財經(jīng)的問卷統(tǒng)計,2025年五一小長假,近郊度假、躺平式旅游以及就地旅游的人群占據(jù)了主流。
不同于打卡景點的旅游方式,對喜愛staycation的人們來說,建設于不同地理環(huán)境、有著不同設計風格、設備和服務的酒店本身,就是旅游的“景點”。根據(jù)馬蜂窩發(fā)布的《2021“微度假”風行報告》,多達49.8%的用戶對住宿所附加的特色體驗抱有極大期待。
通常來說,這些酒店有健身房、兒童樂園、無邊泳池、水療、酒吧等各式各樣的休閑玩樂設施,景觀也各有主題,比如覆蓋大雪的、建在懸崖邊的、嵌在大山里的,人們在酒店轄區(qū)的環(huán)境里,也能體驗到不同的度假風格。
去山里放空,成了新賽道。(圖/《森林民宿》)
更加進階的典型案例,大概就是美劇《白蓮花度假村》里的度假村模樣。這些酒店本身大多建在自然資源豐富的小島,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再加上酒店的療愈特色,人們可以在其中享受豐富的冥想、水療等康復活動,每天都有多樣新鮮的體驗可供選擇。
想象下,早上睡到自然醒,拉開窗簾就有綠水青山映入眼簾,吃上一頓營養(yǎng)豐富、造型別致的早餐,再去做個喜歡的運動,累了就隨時躺在躺椅上睡會兒……“老錢風”度假,大概就是這么樸實無華。
不少酒店集團也在這幾年推出了“度假”類型的酒店。比如2022年亞朵推出了新的都市度假酒店薩和,發(fā)力高端度假;2024年,錦江酒店也首次成立了獨立的度假公寓事業(yè)部;最近幾年,君亭酒店旗下的君瀾品牌也在加碼更多的度假酒店。
除了商業(yè)化的度假酒店,這些年還有許多建在大城市“后花園”的設計型民宿。在小紅書上查看staycation,出現(xiàn)的帖子,大多以這類型的中高端民宿為主。
回到山野、海邊是一個逐漸興起的方向,這些年,許多有影響力的人帶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回流到周邊山村,開始結合在地文化,做出了一些結合住宿和文化輕體驗的品牌,都在主攻這種以躺為主的休閑度假式旅游。
小紅書上的staycation看起來都很誘人。(圖/截圖)
像在西南等一些少數(shù)民族文化比較豐富的地區(qū),出現(xiàn)了許多如扎染、紡織等扎根在山里的民宿。除了躺,人們還能根據(jù)自己的精力參加些趣味體驗,真正實現(xiàn)度假充電。
此外,一些慢躺游方式也在重新回歸。比如各種坐船游,一路躺到目的地,每天專注吃吃喝喝,睡覺、看風景,實現(xiàn)躺著環(huán)游全國,甚至環(huán)游世界。
游輪旅行,也以輕松休閑不耗體力為賣點。(圖/圖蟲創(chuàng)意)
松弛感,裝不出來
不過,也有不少人在沖著網(wǎng)上宣傳的staycation去度假后發(fā)出了真實的疑惑:房間很美,吹著空調(diào)看樹影子,但是只要到室外天氣還是很熱,所謂staycation是不是只是從家里挪到酒店吹空調(diào)?
是舒服躺還是做做樣子,似乎只有自己親自體驗了才能清楚。在各大設計型民宿的評論區(qū),都能看到一些不滿的評價。不少擺出一副“老錢風度假”模樣的民宿、酒店,在配套的細節(jié)上卻經(jīng)常經(jīng)不起考驗,網(wǎng)紅浴缸、私湯溫泉很可能擺拍效果大于實用;酒店門口環(huán)境雖好,再走幾步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片工地;而被詬病最多的點則是隔音太差。
此外,市面上稍微講究度假環(huán)境的酒店或者民宿,價格往往都不低,動輒上千元,想實現(xiàn)舒適躺平,這個價格可能得漲到兩三千,實在不是一筆隨意的消費。
好的民宿,躺平費用可不低。(圖/unsplash)
好不容易奢侈一把,當然要榨干性價比。正因為如此,在網(wǎng)上的許多“白人式度假”的分享里,總能看出一些緊繃的意味。果盤、下午茶擺放精致卻沒有享用的痕跡,仿佛只是為了拍照,而躺在慵懶沙灘椅子上的人們,也都妝容完美、一絲不茍。
每個打工人都能懂得那種用緊繃來凸顯松弛的局促。那種優(yōu)雅的、無所事事的、處在或豪華或自然的環(huán)境中的松弛,因為稀缺而成了想要被拿來展示的景觀。
美國經(jīng)濟學家凡勃侖在19世紀就寫了《有閑階級論》,來論述“有閑”實際上是一種中產(chǎn)用來裝點門面的炫耀性文化資本,越是無所事事,就越證明自己有無所事事的資本。因此,對一生要強的東亞人來說,展示閑暇本身又變成了一個新賽道。
可松弛本身是裝不出來的。要知道,許多打工人之所以能出現(xiàn)在度假村躺著,可能是通過“拼好假”以及調(diào)休等各種透支操作換來的假期。大多數(shù)年輕職工的帶薪假為5天,工齡10年后開始有10天年假,如果橫向對比,在世界19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中還處于落后水平,即使累計工作20年后達到年假上限15天,也只能排到100位左右。再加上許多公司還有著諸如“年假不能連著請”“調(diào)休不能和小長假連在一起”的潛規(guī)則,更讓好好度假變得艱難。
“拼好假”換來的假期,怎么松弛?(圖/《燃冬》)
相比之下,全世界中擁有最多年假的地區(qū)非歐盟國家莫屬,普遍都有4周以上,怪不得最會放空的當屬歐洲人了。即便是東亞卷國韓國,也擁有15天以上的帶薪假,之后隨著工作年限增加,帶薪假會增加至最多25天。
學會放空,恐怕是幾代人一生的功課。
不過,無論如何,渴望躺著、向往放空式的度假,至少是這么些年人們開始放棄“努力”執(zhí)念的一種趨勢,至少,不用表演認真,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作者| 劉車仔 編輯|陸一鳴 運營 | 羅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