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葉蓮娜,一名90后塞爾維亞女孩。
小時候一部中國古裝片激起我對中國的熱愛。我自學漢語,在中國人的資助下來到中國留學,下了飛機,我竟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在我的認知里,中國人應該和劇中人一樣,身著漢服。
就是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開啟了我在中國妙趣橫生的旅程:穿漢服、旗袍、參加粵語歌比賽,還成了紅娘……
我愛中國,它開啟了我的夢想,讓我相信:有勇氣,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
(2021年在北京當平面模特的照片)
我出生于塞爾維亞北部的諾維薩德,爸爸是一名水暖工,媽媽則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家里還有兩個弟弟。
雖然家境不好,但爸爸媽媽給了我們充裕的愛,我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
小時候的我聰明活潑,對新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三四歲時就能認字會讀會寫,還整天纏著媽媽教給我新的知識。
我最喜歡看的是童話故事,感覺永遠都看不膩。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寫童話故事,一個筆記本都被我寫滿了,老師同學都因此對我刮目相看。
但到了我8歲的那一年,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突然之間莫名其妙地說話結巴了,越是著急結巴得越厲害。
爸媽帶我去看了醫(yī)生,但毫無效果。在小伙伴們異樣的目光中我變得敏感內向。
(一歲時的我和媽媽的合影)
我不愿和小朋友們玩了,放學之后更多的時間是躲在家里看電視。12歲那年的某一天,我放學后又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視機,這次電視里放映的是一部外國劇。
雖然臺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里面的人物造型、音樂插曲、傳統(tǒng)元素統(tǒng)統(tǒng)讓我著迷,特別是里面那個酷酷的俊美少年(后來才知道他叫斷浪)讓我怦然心動。
我趕緊問爸爸這是哪里的電視劇,爸爸告訴我這是中國的電視劇,就這樣,“中國”這兩個字像烙鐵一樣深深烙進了我的心里。
為了能聽懂電視劇里的臺詞,我竟突發(fā)奇想要學習中文。
我們塞爾維亞的小學是8年制,我看風云那年讀6年級,就是說我在小學畢業(yè)前已經(jīng)開始學中文了。
爸爸對我的決定很支持,本來給我報了一個漢語班,但因為我口吃,被老師勸退了。
爸爸又跑了許多地方,好不容易給我淘了一本漢語詞典。我照著這本詞典自學非常吃力,但倔強的我不愿意放棄。
(自學漢語手抄的歌詞,當年自己就是“心凌女孩”了)
后來我認識了我們當?shù)刂袊痰昀锏囊粋€小姐姐,她有許多帶有MV和歌詞的華語音樂光盤、電視劇光盤等。
我于是跟她借來這些光盤,用抄歌詞、翻譯歌詞的方法自學中文,學習效果顯著,事實證明,這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方法之一。
2010年,我考上了塞爾維亞最古老、最難考的語言高中Karlovacka的漢語班。
我通過自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課程對我來說很簡單。我的漢語水平,令老師大為震驚,特許我按自己的進度學習。
那時候,我年年都拿獎學金,每個月5000第納爾,合人民幣300塊錢。
高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像萬花筒一樣五彩斑斕,我的同學都忙著跳舞、聚會、談戀愛,我卻沉浸在中文的世界里如癡如醉。
這世上沒有白白的付出,你流過的每一滴汗水都將化作耀眼奪目的珍珠。
(剛來北京在故宮)
高一時,我參加了漢語橋中文演講比賽,本來可以拿第一名的,卻因口吃只得了第三名。我依然很開心,因為這是對我學習成果的一次檢驗。
那次比賽引起了當?shù)孛襟w的關注,有很多電視臺、報刊記者來采訪我,一個不起眼的鄉(xiāng)下女孩因為漢語好,一下子成了塞爾維亞的“大明星”。
不久,我們國家與中國企業(yè)為困難學生發(fā)起一個捐贈活動。我受邀在活動現(xiàn)場唱一首漢語歌,我唱的是《北京歡迎你》。
“北京歡迎你,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我動情地唱著,眼里閃爍著淚花,同時一個信念越來越清晰:我要去中國!我要去北京!
2014年,我向中國大使館提交申請去中國讀北京語言大學,在孔子學院通過5級漢語考試后,我順利拿到了錄取通知書。
手捧著錄取通知書,我激動得熱淚盈眶,要知道,那一年我們學校只考上了我一個人。
可就在要踏上去中國的旅程時,一個困難又橫亙在我面前:我買不起去中國的機票。
(在北京簋街)
去中國的愿望是如此強烈,我怎么可能輕易放棄?我開始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聯(lián)系了我高中的校長,向他說明我的困難。
校長替我向一家在塞爾維亞的中國企業(yè)申請求助,那家企業(yè)很慷慨地資助了我去中國的旅費。
還沒到達中國,已經(jīng)感受到了來自中國人的善意和溫暖,現(xiàn)在回想起這件事,我依然心存感激。
在家人的不舍和祝福中,我登上了飛機。第一次坐飛機,十分新奇,但更讓我激動的是,我即將到達我夢想的國度!
但一下飛機,我傻眼了:難道我是來錯了地方?因為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風云》那部電視劇里:古色古香的建筑,衣袂飄飄的男女……
可眼前的摩天大樓、地鐵、穿著時尚的現(xiàn)代服裝的人們,簡直要把我弄暈了,我竟天真地以為中國人現(xiàn)在還是像劇中人一樣穿漢服呢!
好在我來學校的第一天就知道了學校里有一個漢服社,我立即跑去盡情體驗了一把。另外北京城里也有不少漢服體驗館,那段日子我真的是過足了漢服癮。
(2020年在北京漢服體驗館)
因為我已經(jīng)通過漢語水平高級考試,就直接跳到大二,別人讀4年的本科,我只要讀3年就可以了。
我當時領的是全額獎學金,在滿足日常開銷之外還有盈余,我于是利用這筆錢去中國四處走走。
我先后去了西安、青島、上海、深圳、長沙、福州、沈陽和香港等地。
特別是第一次穿梭在西安古城,我竟有一種走進了古裝劇的錯覺,12歲時的夢想終于在這一刻實現(xiàn)了。
來到中國,我經(jīng)歷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穿漢服和旗袍、第一次化妝、第一次買時尚衣服……
其中有兩次特殊的經(jīng)歷尤其值得一提:一次是參加了對外經(jīng)貿大學的粵語歌猜歌比賽,比賽現(xiàn)場我猜中了一首又一首粵語歌。
臺下的觀眾一片贊嘆的同時也分外好奇:一個外國人怎么會對粵語這么熟悉呢?
他們哪里知道,我小時候自學漢語,向一個中國小姐姐借了許多音樂光盤,而那些光盤上的歌曲大多是粵語歌曲。
(2015年參加粵語歌比賽的時候)
還有一次,北京服裝學校來我們學校招外籍模特,在朋友的鼓勵下我報名了,沒想到我被幸運選中了。
雖然演出沒有報酬,但這個經(jīng)歷讓我學習到了很多舞臺經(jīng)驗,也讓我變得更加自信。
在中國的這些經(jīng)歷讓我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我的性格變得更外向開朗,多年的口吃竟也不再困擾我。
當我假期回到塞爾維亞的時候,我的家人和朋友幾乎都認不出我了。眼前這個穿著時髦、妝容精致、說話滔滔不絕的女孩,哪里還是曾經(jīng)那個土里土氣、不敢說話的鄉(xiāng)下妞!
大四快畢業(yè)的時候,我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考北京電影學院的碩士研究生。
(2016年旗袍模特大賽)
但這次的考試可不輕松,我廢寢忘食地準備了一個月,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了考場??荚嚪炙膫€部分:筆試、口試、面試和創(chuàng)意。
筆試考藝術理論,對我來說是最難的。
盡管我漢語學得已經(jīng)挺好的了,可那些專業(yè)術語抽象晦澀,難懂又難記,考完的時候我頭腦還是懵的。筆試通過了,其他的對我來說就沒有那么難了。
創(chuàng)意是現(xiàn)場編劇本,我編的是一個穿越時空的科幻故事。評委老師覺得我的這個作品想象豐富、創(chuàng)意十足。就這樣,我被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錄取了!
從12歲一部影視劇開始,到最后落腳在電影里?;仡^看看我走過的路,冥冥中似乎有天意。
但其中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是我一直都在向著最初的夢想默默努力,才創(chuàng)造了這個別人眼中的奇跡。
我在北影的第一部練習作品是講一對異國情侶的故事,男女演員是我挑選的,他們素不相識,但后來因戲生情;我后來的又一部作品也促成了一對,同學都戲稱我是“紅娘”。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yè)照2020年)
我也經(jīng)常受邀參演朋友的作品。只是稍微有點遺憾的是,不管是戲內還是戲外,我都沒有遇到自己的“斷浪”。
在北京,我遇到過許多追求我的男生,也遇到過自己暗戀的男生,但愛情從來都是雙向奔赴,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我不著急。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我努力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等待我的“斷浪”跨越山海,向我奔來。
2020年,我研究生畢業(yè),正趕上疫情爆發(fā)。在學校隔離的日子里除了寫畢業(yè)論文還有大把的時間無處消遣,有朋友建議我拍視頻。
這和我的專業(yè)有關聯(lián),我欣然接受,鏡頭前的我落落大方,口齒伶俐。
(去年夏天在廣電總臺)
視頻內容主要是傳播中國和塞爾維亞的文化,視頻一經(jīng)網(wǎng)絡傳播,就大受歡迎。我也因此找到了新的使命——做一名傳播中塞文化、傳遞中塞友誼的使者。
在做視頻的過程中,我第一次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兩國的很多傳統(tǒng)習俗異中有同。在塞爾維亞,圣誕節(jié)的午餐一家人會一起分享一條里面夾著硬幣的長面包。
這和中國新年餃子里包硬幣是一個道理,都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來年好運。
塞爾維亞和西方其他國家的圣誕節(jié)不一樣,不是12月25日,而是在1月7日。
在圣誕節(jié)前夕,所有塞族人會去找一個帶金色樹葉的橡樹枝,當平安夜到來時,每家每戶都會燃起橡樹枝。
那漫天火光的情景又和中國過年時燃放煙花爆竹的場面很像。
(在北京學習的照片)
所以,每次在中國過年,都會勾起我的思鄉(xiāng)之情。
去年我因思家心切,返回塞爾維亞看望家人,本來打算很快回到中國的,因為疫情直到現(xiàn)在還未能成行。
這次的久別,讓我感受到一種類似于鄉(xiāng)愁的情愫縈繞心間,原來我早已經(jīng)把中國當成了我的另一個故鄉(xiāng)。
記得我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次我在街上打出租車,司機師傅很好奇地問我:“為什么來到中國?”
我就跟他說了我的經(jīng)歷,大叔說中國有生世輪回的說法,說不定我的前世就是中國人,我小時候看的中國電視劇喚醒了我前世的記憶。
我覺得他的話很有意思,再有人問我為什么那么熱愛中國,我就調皮地回答:“因為我上輩子就是中國人?!?/strong>
(這張是最近在塞爾維亞諾維薩德拍的)
令人高興的是,我對漢語的熱愛影響了我最小的弟弟。
他后來也學習漢語,并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只不過因為疫情還沒有去學校報到。
疫情過去我們會一起回中國,并且還會帶上爸媽來看看我生活了7年的中國是什么樣子。
回國后,我依然堅持拍視頻,傳播中塞文化。在這些日子里,我見證了我們國家的飛速發(fā)展,在去北京之前,我沒有坐過高鐵,因為我們國家那時候還沒有高鐵。
但就在前段時間,我們塞爾維亞高鐵開通了!這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中國鐵建參與軌道建設,標志著我們塞爾維亞正式邁入高鐵時代,而這離不開中國的助力。
(2019年在北京三里屯當模特)
當然有時也會遇到有不了解中國的朋友問我一些尷尬的問題,比如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中國安全嗎?”
我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回答,到過中國的外國人應該都能達成共識:就治安方面,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超越中國。
但是她也有一點“不安全”,就是中國好吃的太多了!我太懷念北京的路邊美食了。
晚上和朋友走在路上,手抓餅、烤肉串的香味直往我鼻子里鉆,明知道有發(fā)胖的危險,還是禁不住誘惑,買一些抓在手里大塊朵頤。
身材誠可貴,形象價更高。若為美食故,二者皆可拋!
所以,中國的美食太“不安全”了,分分鐘就能瓦解你想減肥的意志。
(2021年在北京鼓樓)
閑下來的時候我會細數(shù)這些年走過的路。
我一直想過有意義的人生,而有意義的人生因人而異,不是符合某個固定生活模板的人生。
只要你喜歡做的事情能夠成為你的工作,你已經(jīng)非常成功。
我是一個喜歡創(chuàng)意,喜歡自由的人,所以我選擇以后的生活方向肯定會是在不同的地方創(chuàng)作的那種工作,也就是與藝術相關的。
我喜歡挑戰(zhàn)、喜歡改變、喜歡開闊眼界,而這些在中國全部可以實現(xiàn)。
小時候向往的地方,就是我希望長期生活的地方,這個目標這些年都沒變,以后永遠也不會變。
但愿疫情早點結束,讓我回到夢開始的地方——中國。更希望找到自己的“斷浪”,留在中國生活。
【口述 | 葉蓮娜】
【編輯 | 由韁】
真實人物采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jù)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罢鎸嵢宋锊稍L”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