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抗戰(zhàn)史上,"狼牙山五壯士"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名字。五位戰(zhàn)士在生死關頭縱身一躍,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氣概。而在這五位壯士中,葛振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卻用余生證明了什么叫做"永不褪色的英雄本色"。他晚年享受正師級待遇,受到聶榮臻元帥和楊成武將軍的親自接見,但他始終謙遜低調,將那段驚天動地的往事輕描淡寫地稱為"任務"。
1941年9月25日,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qū)籠罩在戰(zhàn)爭的陰云中。日軍調集了3500多兵力,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對狼牙山地區(qū)發(fā)動了猛烈的圍攻,企圖殲滅這里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一團七連奉命掩護主力部隊和群眾轉移,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zhàn)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承擔了最后的阻擊任務。
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五位戰(zhàn)士利用狼牙山的險要地形,頑強地擊退了敵人五次沖鋒,殲敵50多名。當他們完成掩護任務時,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往主力轉移方向的安全之路,另一條是通往狼牙山頂峰棋盤陀的絕路。為了不暴露主力部隊的轉移方向,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毅然帶領戰(zhàn)士們向棋盤陀走去。
在頂峰上,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用完了,五位戰(zhàn)士就用石頭砸向敵人。最后時刻,馬寶玉將最后一顆手榴彈投向敵群,然后第一個縱身跳下懸崖。葛振林和其他三位戰(zhàn)士也高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相繼跳下深谷。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壯烈犧牲,而葛振林和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奇跡般地生還,但都身負重傷。
晉察冀軍區(qū)隨后授予五人"狼牙山五壯士"光榮稱號,他們的英雄事跡被載入史冊,后來更是被收錄進小學語文課本,成為億萬中國人熟悉的英雄故事。
葛振林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曲陽縣一個貧苦家庭,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正式加入八路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狼牙山戰(zhàn)斗后,他傷愈歸隊,繼續(xù)投身革命事業(yè),先后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戰(zhàn)場上屢建戰(zhàn)功。
朝鮮停戰(zhàn)后,葛振林回國并被分配到湖南工作,歷任湖南省警衛(wèi)團后勤處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衡陽市衡南縣兵役局副局長、衡陽市人武部副部長等職。1962年,他調任衡陽軍分區(qū)后勤部副部長。
在工作和生活中,葛振林始終保持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他在后勤部負責軍裝發(fā)放和后勤保障物資管理,從來沒出過錯。雖然身為戰(zhàn)斗英雄,但他從不搞特殊化,甚至連他的兒子都是通過課本和電影才知道父親就是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1966年春,因常年征戰(zhàn)留下的傷病,49歲的葛振林向組織申請離崗休養(yǎng)并獲得批準。1981年7月,他正式離休,享受副師級待遇,1983年6月提高為正師級待遇。
離休后的葛振林并沒有安享晚年,而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關心下一代成長的工作中。他擔任衡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成為全國近200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他經常到學校給孩子們講革命傳統(tǒng),給困難學生送學習用品,并親自回復青少年的來信。
在近四十年時間里,葛振林的足跡遍布衡陽市數十所學校以及全國十多個省市的校園、軍營和廠礦,累計作報告400余場。每次作報告,他從不用麥克風,即使年事已高,依然用洪亮的河北鄉(xiāng)音講述那些革命故事。他很少提及自己狼牙山跳崖的壯舉,更多的是講那些鮮為人知的戰(zhàn)斗故事,最后總是語重心長地叮囑孩子們:"現在的日子多好啊,都是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強"。
葛振林去學校講課,能騎車時就騎車,騎不動了就拄著拐杖步行。有人送來"報告費",他總是堅決退還。一次,衡陽鐵路學校的校長拿著20元講課費上門,被他攥著胳膊推出門:"把錢拿去給孩子買鉛筆、買書本,比給我強!"他常自掏腰包,給家庭困難的學生買學習用品;收到青少年的來信,他總會及時回復,卻從未在單位報銷過一張郵票。
葛振林一生獲得了許多榮譽。1941年9月,他被晉察冀軍區(qū)授予"狼牙山五壯士"光榮稱號和"民族英雄獎章"、"青年獎章"各一枚。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同年被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授予"優(yōu)秀校外輔導員"稱號。
1980年代,軍隊系統(tǒng)改革期間,葛振林作為重點英模對象參加了北京的一場軍隊高級干部紀念抗戰(zhàn)勝利活動。在會上,聶榮臻元帥和楊成武將軍專門接見了他。楊成武是當年晉察冀軍區(qū)的司令,狼牙山戰(zhàn)役的總部署者之一。會后,聶榮臻曾口頭表達:"葛振林代表了活下來的民族氣節(jié)"。這句話后被參會者記錄在會議紀要手稿中,原件現存于衡陽市檔案館。
盡管獲得如此多的榮譽和高層領導的認可,葛振林始終保持著謙遜低調的品格。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他從不主動提及自己的事跡,有人稱贊他是"大英雄",他也只是笑呵呵地擺手:"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不算啥"。他常說:"人們尊敬我,是因為我是'狼牙山五壯士'的一員,可和長眠地下的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比,我又算什么?所有榮譽,都該屬于黨和人民,屬于犧牲的戰(zhàn)友"。
在日常生活中,葛振林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他常年穿著一身舊軍裝,戴個黃軍帽(戴帽子是因為跳崖時碰了頭,需要擋風)。鄰居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葛兩毛",因為街上的人都知道,葛老買東西若余幾毛錢找零,總說句不要了擺手就走。他做了一件西服,但從來沒穿過,始終保持著革命軍人的樸素本色。
2004年11月11日,葛振林因病入院接受治療,被診斷為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老病、支氣管哮喘、冠心病等多種病癥。2005年3月21日23時10分,因肺功能、心功能、腎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在湖南衡陽169醫(yī)院逝世,享年88歲。
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葛振林依然保持著樂觀堅強的態(tài)度。護士們稱他為"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當幾名小學生拎著水果到醫(yī)院想聽葛爺爺講故事時,床上的老人顫抖著聲音回答:"娃娃們,現在不行,等我好了就給你們講"。這一幕讓在場的人們無不感動落淚。
葛振林逝世后,衡陽市殯儀館最大的靈堂三門齊開,人群和花圈還是擠滿了院落。在吊唁人群中,有須眉皆白、舉止整肅的老者,也有普通的男女老少。聶榮臻將軍的女兒聶力中將也送來了花圈。
賣期刊的鄰居蘆石安感慨地說:"可是現在街上都冷清了,那個愛說笑的老頭去了"。在普通市民眼中,葛振林"不像個英雄,倒是個瘦瘦的干巴老頭"。但他沒有架子,常來問寒問暖,讓普通人心里覺得"蠻舒服的"。他常常會問蹬三輪的、賣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么樣,幾個娃,上學了嗎?
葛振林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義。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英雄壯舉難能可貴,而更加可貴的,是一輩子始終保持崇高、純粹和完美。在那縱身一躍的悲壯之后,葛振林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永不褪去的英雄本色和對黨的無限忠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