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說需要馬上手術(shù),但是我手頭差8000塊...能不能先借我應(yīng)應(yīng)急?”電話那頭,65歲的王師傅聲音有些虛弱。
李女士握著電話,猶豫了幾秒:“這個...最近我手頭也挺緊的...”
第二天一早,當(dāng)李女士看到王師傅家門口的那張紙條時,整個人都愣住了。
01
春城的老小區(qū)里,兩扇對門緊緊相鄰。
左邊住著王師傅,今年65歲,三年前老伴去世后就一個人生活。
他是個退休電工,個子不高,頭發(fā)花白,總是穿著那幾件洗得發(fā)白的襯衫。
王師傅的女兒在省城工作,一年回來不了幾次。
平時家里靜得像座空房子,只有電視的聲音偶爾傳出來。
右邊住著李女士,35歲,離婚后帶著7歲的兒子小明。
她在市里的一家會計事務(wù)所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忙得腳不沾地。
小明上小學(xué)二年級,是個懂事的孩子,但畢竟年紀(jì)小,需要人照顧。
兩家人平時見面也就點點頭,算不上熟悉,更談不上交情。
王師傅覺得李女士是個能干的女人,一個人帶孩子不容易。
李女士則認(rèn)為王師傅是個安靜的老人,從不給鄰居添麻煩。
誰也沒想到,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會讓兩家人的生活產(chǎn)生這樣的交集。
那是兩年前的一個秋日下午。
李女士因為臨時有個客戶要趕報表,不得不加班到七點多。
小明放學(xué)后按往常一樣回到家,卻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
7歲的孩子害怕了,站在樓道里哭了起來。
王師傅剛從樓下買菜回來,聽到哭聲就停下了腳步。
“小朋友,你怎么了?”王師傅蹲下身子,聲音很溫和。
“我媽媽不在家,我進不去?!毙∶鞒槠f。
王師傅看了看表,已經(jīng)快八點了。
“要不先到爺爺家坐一會兒?等你媽媽回來?!?/p>
小明點點頭,跟著王師傅進了門。
王師傅給小明倒了杯溫水,拿出幾塊餅干。
“作業(yè)寫完了嗎?”
“還沒有?!毙∶餍÷曊f。
“那先寫作業(yè)吧,爺爺陪著你?!?/p>
就這樣,小明在王師傅的小桌子上寫完了當(dāng)天的作業(yè)。
八點半,李女士匆匆忙忙趕回來,發(fā)現(xiàn)兒子不在家,急得不行。
正要下樓找人,就聽到對門傳來說話聲。
李女士敲響了王師傅家的門。
“實在不好意思,給您添麻煩了。”李女士滿臉歉意。
“沒事沒事,孩子很乖的?!蓖鯉煾敌χf。
從那天起,李女士對這個鄰居有了不一樣的印象。
第二天,她特意買了些水果送到王師傅家。
“真的太感謝您了,以后如果再有這種情況...”
“沒關(guān)系,有事就說一聲?!蓖鯉煾禂[擺手。
可是李女士沒想到,這種情況竟然越來越多。
![]()
一個月后的某天,李女士又要加班。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敲響了王師傅的門。
“王師傅,今天又要麻煩您了?!?/p>
“不麻煩,把鑰匙給我,我去接小明?!?/p>
就這樣,王師傅開始了他的“接孩子”生涯。
每天下午三點半,小區(qū)里的孩子們陸續(xù)放學(xué)。
王師傅總是準(zhǔn)時出現(xiàn)在學(xué)校門口。
“小明,爺爺來了!”
小明看到王師傅,總是高興地跑過去。
“爺爺,今天老師表揚我了!”
“真棒,回家告訴爺爺詳細(xì)過程?!?/p>
王師傅會牽著小明的手,慢慢走回家。
路上遇到熟人,王師傅總是自豪地介紹:“這是我鄰居家的孩子?!?/p>
回到家后,王師傅會給小明準(zhǔn)備些小點心。
有時是幾塊餅干,有時是一個蘋果。
“先吃點東西,然后寫作業(yè)?!?/p>
小明很聽話,總是先吃完點心再拿出作業(yè)本。
王師傅雖然文化不高,但基本的加減法還是會的。
遇到不會的題目,他就陪著小明一起琢磨。
“這道題咱們慢慢想,不著急?!?/p>
有時候?qū)嵲诟悴欢?,王師傅就在旁邊陪著?/p>
“等你媽媽回來再問她。”
下雨天,王師傅會提前帶著雨傘去學(xué)校。
“別淋濕了,感冒了你媽媽該擔(dān)心了?!?/p>
天冷的時候,他會給小明帶上圍巾。
“小孩子抵抗力差,要注意保暖?!?/p>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整整兩年。
無論刮風(fēng)下雨,王師傅從未缺席過。
02
兩年來,王師傅和小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小明有時候會主動跟王師傅分享學(xué)校的趣事。
“爺爺,今天體育課我跑了第三名!”
“厲害,下次爭取跑第二名?!?/p>
王師傅總是很認(rèn)真地聽,很認(rèn)真地回應(yīng)。
有一次小明發(fā)燒了,李女士還在公司開會。
王師傅二話不說,背著小明就往診所跑。
“醫(yī)生,快看看這孩子,燒得厲害?!?/p>
在診所里,王師傅比親爺爺還著急。
一直守到李女士趕來,才松了口氣。
“王師傅,真是太感謝您了?!崩钆垦劾锖鴾I。
“孩子要緊,其他的都是小事?!?/p>
逢年過節(jié),王師傅會做些小菜給小明嘗鮮。
“這是爺爺小時候最愛吃的,你試試看?!?/p>
李女士也會邀請王師傅到家里吃飯。
“王師傅,您一個人也挺孤單的,來家里熱鬧熱鬧。”
這樣的邀請,王師傅很少拒絕。
看著小明狼吞虎咽地吃飯,王師傅心里也暖暖的。
“慢點吃,沒人跟你搶。”
鄰居們都知道王師傅的善心。
“老王真是個好人,這樣的鄰居上哪找去?!?/p>
“人家孩子跟著他,比跟著親爺爺都親?!?/p>
這些夸獎的話,王師傅聽了總是笑笑。
“都是應(yīng)該做的,沒什么?!?/p>
但李女士心里清楚,這份情意有多珍貴。
她也想過要給王師傅一些報酬,但每次都被拒絕了。
“咱們是鄰居,說這些就見外了?!?/p>
就這樣,兩年的時光在溫暖中悄然流逝。
其實,王師傅為了接小明,放棄了很多東西。
小區(qū)的老年活動中心曾經(jīng)找過他。
“老王,來我們這兒做個管理員吧,一個月1500塊。”
王師傅考慮了一下,最終搖搖頭。
“工作時間是下午2點到6點,我要接孩子?!?/p>
“那可惜了,這工作挺適合你的?!?/p>
王師傅笑了笑,沒有多說什么。
還有一次,小區(qū)保安隊長找到他。
“王師傅,晚上來做個兼職保安怎么樣?”
“晚上要陪孩子寫作業(yè),怕時間沖不開?!?/p>
這些賺錢的機會,王師傅都一一推掉了。
他的理由很簡單:不能耽誤接小明。
王師傅的生活其實很簡單,也很節(jié)儉。
一件襯衫穿了好幾年,領(lǐng)子都有些發(fā)黃了。
鞋子也是那幾雙,輪換著穿。
![]()
電視是十幾年前買的老式彩電,畫面都有些模糊了。
但他從不抱怨,也從不向任何人訴苦。
在他看來,能幫到李女士母子,就是最大的滿足。
“人活著就要有點用處,不能白占地方。”
這是王師傅常說的一句話。
李女士雖然心里感激,但對這些細(xì)節(jié)并不了解。
她只知道王師傅人很好,很可靠。
至于王師傅為此付出了什么,她從未深入了解過。
偶爾想起來會買些水果或者小菜表示感謝。
王師傅總是很高興地接受。
“謝謝,你有心了。”
但這些小恩小惠,和王師傅的付出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
時間久了,李女士也把王師傅的幫助當(dāng)成了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
那是一個星期三的晚上,王師傅突然覺得胃部劇痛。
起初他以為是吃壞了什么,想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疼痛越來越劇烈,冷汗直冒。
王師傅意識到情況不對,趕緊叫了救護車。
到了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臉色嚴(yán)肅。
“胃潰瘍穿孔,需要立即手術(shù)?!?/p>
“手術(shù)費用大概多少?”王師傅問。
“總共需要2萬多一點,你準(zhǔn)備了多少?”
王師傅翻了翻錢包,又查了查銀行卡。
“我這里只有1萬2千塊。”
“那還差8千多,需要盡快補齊?!?/p>
王師傅的女兒在外地出差,一時半會兒趕不回來。
而且銀行卡也在女兒那里,取錢很不方便。
“有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先借點?”護士問。
王師傅想了想,腦子里浮現(xiàn)出李女士的身影。
她做會計,應(yīng)該手頭有些積蓄。
而且這兩年幫了她這么多,開口借點錢應(yīng)該不是問題。
“麻煩您幫我打個電話?!?/p>
王師傅把李女士的號碼告訴了護士。
電話接通了,是李女士的聲音。
“您好,請問是李女士嗎?”
“是的,請問您是?”
“我是人民醫(yī)院的護士,您的鄰居王師傅住院了?!?/p>
李女士一聽,立刻緊張起來。
“什么情況?嚴(yán)重嗎?”
“胃穿孔,需要手術(shù),但是費用還差一些。”
“王師傅想跟您說幾句話。”
護士把電話遞給了王師傅。
“李女士,實在不好意思,這么晚打擾你。”王師傅的聲音很虛弱。
“王師傅,您別客氣,情況怎么樣?”
“醫(yī)生說需要馬上手術(shù),但是我手頭差8000塊錢?!?/p>
王師傅停頓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能不能先借我應(yīng)應(yīng)急?等我女兒回來就還給你?!?/p>
03
電話那頭,李女士沉默了幾秒鐘。
8000塊錢,對她來說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
最近她正準(zhǔn)備給小明報個英語培訓(xùn)班,要花5000塊。
家里的衛(wèi)生間也需要重新裝修,預(yù)算是1萬多。
再加上日常的開銷,手頭確實有些緊。
雖然王師傅這兩年幫了不少忙,但8000塊錢...
李女士心里開始盤算起來。
“王師傅,這個...我最近手頭也挺緊的。”
“小明馬上要報培訓(xùn)班,還有家里要裝修...”
王師傅在電話里安靜地聽著。
“要不您再想想其他辦法?”李女士試探著問。
“或者問問其他朋友?”
王師傅沉默了幾秒鐘。
他本來以為,這個要求不算過分。
畢竟這兩年的情分在那里。
而且他也不是不還,只是應(yīng)急而已。
但李女士的態(tài)度讓他有些失望。
“我再想想別的辦法?!蓖鯉煾德曇舾犹撊趿?。
“那好吧,您好好休息,有什么事再聯(lián)系?!?/p>
李女士掛斷了電話,心里有些不安。
但很快,她就開始安慰自己。
王師傅又不是沒有其他朋友,肯定能想到辦法的。
而且自己確實有難處,不能勉強。
再說了,幫忙接孩子是他自愿的,又不是我強求的。
這樣想著,李女士的心里平衡了一些。
她繼續(xù)忙著自己的事情,準(zhǔn)備明天給小明聯(lián)系培訓(xùn)班。
病房里,王師傅放下電話,心里五味雜陳。
護士看他臉色不好,關(guān)心地問:
“怎么樣?朋友能幫忙嗎?”
“她說手頭也緊,讓我想想其他辦法?!?/p>
王師傅苦笑了一下。
護士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安慰幾句。
“那您還有其他朋友嗎?”
王師傅想了想,開始逐個打電話。
第一個電話打給了老同事老張。
“老王?這么晚了有事嗎?”
“老張,我住院了,想借點錢應(yīng)急?!?/p>
“多少?”
“8000塊。”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
“老王,不是我不想幫,實在是我剛給兒子買了房子,借了一身債。”
“要不我問問其他人?”
第二個電話打給了樓下的張阿姨。
張阿姨聽說情況后很著急。
“老王,我這里有3000塊,你先拿著用。”
“太感謝了,張阿姨?!?/p>
第三個電話打給了另一個老朋友。
“老李,能借我2000塊錢嗎?”
“當(dāng)然可以,明天我就給你送來?!?/p>
就這樣,王師傅東拼西湊,總算湊夠了手術(shù)費。
但這個過程,讓他深深體會到了什么叫雪中送炭。
張阿姨家里條件并不好,但毫不猶豫地拿出了錢。
老朋友們雖然能力有限,但都盡力而為。
反而是他幫了兩年的鄰居,卻在關(guān)鍵時刻選擇了推脫。
凌晨兩點,王師傅被推進了手術(shù)室。
張阿姨和幾個老朋友都趕到了醫(yī)院。
“老王,你放心,我們都在這里陪著?!?/p>
手術(shù)進行了三個多小時。
凌晨五點,醫(yī)生走出手術(shù)室。
“手術(shù)很成功,病人需要好好休息。”
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
張阿姨第一個走進病房。
“老王,感覺怎么樣?”
“好多了,謝謝大家?!蓖鯉煾堤撊醯卣f。
“你這是說什么話,咱們是多少年的老鄰居了。”
老朋友們輪流守護了一夜。
![]()
直到第二天上午,王師傅的女兒才趕到醫(yī)院。
“爸,您怎么樣?醫(yī)藥費的事情...”
“已經(jīng)解決了,都是鄰居朋友幫的忙。”
女兒聽了很感動,連聲道謝。
“等爸爸出院了,我一定好好感謝大家?!?/p>
在醫(yī)院住了三天,王師傅的身體逐漸恢復(fù)。
醫(yī)生說可以回家休養(yǎng)了。
臨出院前,王師傅讓女兒寫了一張紙條。
“貼在咱們家門口,跟李女士說一聲。”
女兒看了紙條的內(nèi)容,有些不解。
“爸,您和這個鄰居是不是有什么誤會?”
“沒有誤會,只是有些事情看清楚了?!?/p>
王師傅的語氣很平靜,但女兒能感受到其中的失望。
04
第二天一早,李女士準(zhǔn)備送小明上學(xué)。
她推開門,卻發(fā)現(xiàn)對門貼著一張紙條,頓時令她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