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難道真的有人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上趕著去過苦難挨打的日子?
還真的這人怎么選擇!
從光鮮亮麗的央視主持人,到慘遭虐待的美國媳婦。
曹晴究竟是為了什么,要義無反顧地嫁給一個美國老男人?
是為了所謂的真愛?
她又是為什么遭到了虐待?
如今的她又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曹晴出生在1978年的蘇州,曹晴從小家境不錯,父母寵著她長大,她那時候就表現(xiàn)出對主持的興趣,學?;顒涌倫凵吓_說兩句。
長大后,她考上北京廣播學院,畢業(yè)那年直接進了央視,從底層做起,負責一些科學和農(nóng)業(yè)類的節(jié)目,比如《走近科學》和《聚焦三農(nóng)》。
主持風格自然,不做作,觀眾看著舒服,領(lǐng)導也認可。
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她還去內(nèi)場采訪過運動員,包括那個著名的短跑冠軍博爾特,這讓她的事業(yè)更上一層樓。
要是按這個勢頭走下去,她很可能成為央視的骨干力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生活總有意外,2015年夏天,曹晴在一次商業(yè)活動上認識了屠中恒。
這老哥追起姑娘來那叫一個舍得下本,三天兩頭往央視跑,送的禮物能堆滿化妝間。臺里老同事都勸她:"這老幫菜比你大兩輪,圖啥呢?"曹晴倒好,直接來了句:"人家在美國開診所,年入百萬美金,這叫真愛無敵懂不懂?"
婚禮辦得那叫一個排場,前外交部長當證婚人, 還對妻子極其摳搜,明明他也有著一定的賺錢能力,可他卻總想著去壓榨妻子。 以至于她在來生理期的時候,都不敢和丈夫要衛(wèi)生巾! 在經(jīng)歷了百般折磨之后,本以為曹晴會想盡一切方式逃離這樣噩夢般的生活,可她似乎還格外地樂在其中! 是什么原因讓曹晴會活得如此的憋屈?難道她真的不覺得丈夫這樣的行為是對自身的不尊重嗎? 被不斷貶低,從未進行反抗 現(xiàn)在很多央視的女主持人,她們并不覺得自己要靠男人才能過上好生活。 始終覺得自己是完全有能力,讓自己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好的。 從別墅到無形囚籠 2016年6月,曹晴滿懷憧憬地隨丈夫移居洛杉磯。然而,她走進的不是天堂,而是一個精心構(gòu)建的囚籠?;榍澳莻€溫柔多金的屠中恒,婚后露出了另一副面孔,他的控制欲強大到令人窒息。 虐待并非從拳頭開始,而是從系統(tǒng)性的剝奪開始。屠中恒首先沒收了她的護照和所有身份證件。在陌生的國度,一個持有臨時綠卡的女人,瞬間變成了法律意義上的“黑戶”,無法獨立找工作,甚至連尋求庇護都變得困難。 接著是經(jīng)濟命脈的切斷。曹晴沒有任何獨立的銀行賬戶,手上沒有一分錢。別墅再大,她也只是個一無所有的依附者。最駭人聽聞的,是屠中恒將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變成了控制它的武器。 嚴格限制她的飲食,家里的冰箱明明塞滿了食物,她卻只能吃剩飯,甚至是過期的食物。有時候,連剩飯都沒有。身高一米六八的她,體重驟降到只有48公斤,整個人瘦到脫相。更匪夷所思的是,他一年只給她買一包衛(wèi)生巾。這種折磨,早已超越了身體層面,是對一個女性尊嚴的徹底摧毀。 被禁止外出,沒有車鑰匙,語言不通,與外界完全隔絕。有一次,好心的鄰居看她可憐,給了她幾塊餅干。這件小事竟成了屠中恒懲罰她的導火索,他把她關(guān)進了地下室。那棟豪華別墅,對她而言,早已變成了一座插翅難飛的牢籠。 法庭上的卑微乞求 2017年8月,忍無可忍的曹晴終于走上了洛杉磯的法庭。她當庭哭訴自己所受的種種非人待遇,沒有食物,沒有人身自由,沒有錢。然而,當法官問她是否要求離婚時,她的回答震驚了所有人。 她搖著頭,淚眼婆娑地表示,自己不愿離婚,只是希望丈夫能“對她好一些”。對面的屠中恒則全盤否認了所有指控,反過來指責她懶惰、拜金、不盡妻子的義務,甚至拋出了自己無法生育的秘密,將一切爭吵歸咎于此。 屠中恒給了她兩個選擇:要么自己出去工作,要么離婚回國。這兩個選項,對當時身心俱疲、與社會脫節(jié)已久的曹晴來說,無異于兩條絕路。在美國找工作?語言不通,身份受限,談何容易。離婚回國?那等于向全世界宣告,她當初辭職遠嫁的決定,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慘敗。 曾經(jīng)的公眾人物,這種“顏面掃地”的恐懼,可能比身體的饑餓和傷痛更難以承受。所以她選擇了最令人不解的第三條路:維持現(xiàn)狀。她卑微的乞求,不是什么“戀愛腦”,而是在絕望中權(quán)衡利弊后,做出的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理性”選擇。留在婚姻里,至少還有一個棲身之所。 她的決定,讓輿論瞬間反轉(zhuǎn)。最初的同情變成了質(zhì)疑和不解,這無疑又加重了她的孤立,讓她更沒有勇氣走出那座圍城。 結(jié)語 曹晴的悲劇,是一個被虛幻的“豪門夢”點燃,被一套系統(tǒng)性的控制手段禁錮,最終被她自己內(nèi)心復雜的困境徹底鎖死的死循環(huán)。她的故事像一面棱鏡,折射出跨國婚姻光環(huán)下,巨大的文化、經(jīng)濟和權(quán)力不對等,可能帶來何其毀滅性的后果。它也狠狠地敲打了每一個旁觀者,讓我們明白,質(zhì)問一個家暴受害者“為什么不離開”,是多么的輕巧與殘忍。因為真正困住一個人的,除了有形的暴力,更有那些根植于內(nèi)心和社會偏見中的無形枷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