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書畫藝術(shù)中,筆以墨為精神,墨以筆為筋骨。筆墨承載著書畫藝術(shù)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書畫家作品語言和流派特色的一種標(biāo)志。要了解一位書畫家或一種流派,必須對其筆墨語言有深入的了解。比如要讀懂黃賓虹的字畫,就必須對他所對提出的“五筆七墨”理論有深入的理解,否則是讀不懂他的字畫的。
黃賓虹當(dāng)時說他的畫要五十年后人們才讀得懂,就說明他的畫是逆潮流的,不是畫給一般的受眾看的。現(xiàn)在看來雖然專業(yè)人士能讀懂了黃賓虹的字畫,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黃賓虹的字畫還是非常難以讀懂的,因為他的字畫本來就是給高段位的人看的。我聽一位書法博士親口說,他十年前根本讀不懂黃賓虹的書法,現(xiàn)在也只是稍懂了其中的十分之三,足以說明沒有深厚的書畫實踐和文化沉淀,是很難進(jìn)入其書畫境界的。
上一篇文章嘉強和大家聊了黃賓虹總結(jié)的“五筆”理論,此文就和大家聊聊他的“七墨”理論,不對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黃賓虹總結(jié)的“七墨”指的是:濃、淡、潑、積、破、焦、宿。
濃墨法
濃墨一般是墨汁不加水或加少許水,讓線條或畫面呈現(xiàn)濃黑的效果。使用濃墨法貴在滋潤活脫,不使呆滯,所以沾墨后要注意用筆速度,不可停留過久。
蘇東坡和劉墉就比較喜歡和擅長使用濃墨,劉墉在書法史上還被稱為“濃墨宰相”,他的書法特點就是用墨濃黑厚重且體豐骨勁敦實。
關(guān)于用濃墨,蘇東坡有過精彩的論述:若黑而不光,索然無神。要使其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兒目睛。東坡的這一論斷,已說盡了用濃墨的要訣。
淡墨法
淡墨就是墨汁中加入的水量比較多,使墨汁比較清淡。
董其昌、林散之都比較擅長用淡墨,王文治更是得董其昌神髓,其書法用墨秀逸瀟疏,韻致卓絕,被稱為“淡墨探花”。
破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