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道公認的世界級難題:若交給當今最快的超級經(jīng)典計算機,需要百萬億年才能算出答案。然而,就在一眨眼間,一臺全新機器給出了精確結(jié)果——這并非科幻,而是剛剛發(fā)生的現(xiàn)實。
它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團隊聯(lián)合攻關研制出的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2025 年 3 月,他們將 105 個高性能量子比特與 182 個耦合比特集成到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正式宣告誕生。
這項里程碑式成果首先以碾壓級速度刷新“量子優(yōu)越性”紀錄:在特定任務上,它比全球最快的超級經(jīng)典計算機快上千萬億倍。更令人振奮的是,它在量子計算的核心戰(zhàn)場“量子糾錯”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首次跨越了夢寐以求的“盈虧平衡點”。
那么,何謂“盈虧平衡點”?為何連期刊審稿人都認為這一工作“構(gòu)建了目前最高水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那么,就請各位讀者保持好奇心,來和我們一同揭開這一突破的神秘面紗吧!
量子“魔力”與守護神——
量子計算機與糾錯之戰(zhàn)
量子計算機被視為未來計算的“神器”,其核心在于利用量子力學的兩大特性——疊加與糾纏。經(jīng)典比特非 0 即 1,如同單盞開關;而量子比特(Qubit)卻可以同時處于 0 和 1 的疊加態(tài),如同能同時照亮兩種狀態(tài)的燈。當多個量子比特發(fā)生糾纏,它們的狀態(tài)便緊密關聯(lián),形成一個龐大的并行計算空間。這使得量子計算機在處理某些復雜問題時,潛力遠超經(jīng)典計算機。
量子比特的一般定義是兩級量子系統(tǒng)的量子態(tài)(圖片來源:Wikipedia)
然而,承載這份“魔力”的量子態(tài)極其脆弱。環(huán)境中細微的熱量和噪聲干擾,都可能導致量子態(tài)“崩潰”并丟失信息,這種現(xiàn)象稱為“退相干”。計算過程中的微小錯誤可能被迅速放大,導致結(jié)果完全錯誤。這成為阻礙量子計算機實用化的“阿喀琉斯之踵”。
量子糾錯(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QEC)正是對抗這一弱點的“守護神”,其目標并非徹底消除物理錯誤(這近乎不可能),而是通過“冗余備份”和“主動修復”策略,構(gòu)建更穩(wěn)定、抗錯的堡壘——邏輯量子比特(Logical Qubit)。
簡言之,就是將一份量子信息巧妙地分布式存儲在多個物理量子比特的關聯(lián)狀態(tài)中。即使其中一兩個物理比特出錯,通過周期性的“體檢”(測量特定關聯(lián)信息)和“治療”(糾錯操作),也能發(fā)現(xiàn)并修復錯誤,保護邏輯比特中的核心信息。
但是,量子糾錯本身并非免費,它需要引入額外的量子比特(輔助比特)和復雜的量子門操作。不幸的是,這些操作本身也不完美,會引入新的錯誤!這就導致了一個根本困境:如果糾錯過程引入的錯誤(“成本”)超過了它能修復的錯誤(“收益”),那么糾錯就變成了凈虧損,得不償失。因此,實現(xiàn)“盈虧平衡點”即糾錯帶來的凈收益大于零——成為整個量子計算領域公認的、通往實用化道路上的最關鍵里程碑之一。
跨越生死線——
邏輯比特的勝利與“越糾越對”
想要更好地理解“祖沖之三號”在糾錯上的突破,我們首先需要區(qū)分兩種量子比特:
一種是物理量子比特(Physical Qubit):構(gòu)成量子計算機硬件的最基本單元(如“祖沖之三號”芯片上的超導量子比特)。它們直接暴露在外界噪聲環(huán)境中,如同無盔甲的戰(zhàn)士,極易出錯,能保持量子態(tài)的時間(相干時間)很短。
另一種是邏輯量子比特(Logical Qubit):由多個物理量子比特通過特定量子糾錯碼(如本次實驗采用的“表面碼”)編碼組合而成的受保護“團隊”。量子信息分布式存儲于團隊的“集體狀態(tài)”中。團隊通過成員間的相互監(jiān)督與協(xié)作(糾錯操作),保護核心信息安全,即使個別成員出錯。
盈虧平衡點的核心判據(jù)在于:邏輯比特“團隊”的有效壽命(邏輯相干時間),是否超過了構(gòu)成該團隊的所有物理比特“成員”中,最易出錯的那個成員的原始壽命(物理相干時間)。
如果未達平衡點,即邏輯團隊壽命短于最差成員原始壽命,就說明糾錯凈虧損(團隊協(xié)作反而加速失?。?。而如果達到平衡點,即邏輯團隊壽命超過最差成員原始壽命,就表明糾錯凈收益(團隊協(xié)作有效延長了信息壽命)!
“祖沖之三號”平臺實現(xiàn)的,正是這一期盼已久的里程碑!研究團隊在該先進系統(tǒng)上精心設計并實施了復雜的量子糾錯方案。實驗結(jié)果確鑿無疑:他們首次在超導量子計算體系中,清晰觀測到邏輯量子比特的相干時間,明確超過了其編碼中所有物理量子比特中最短的那個的相干時間!
“祖沖之三號”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的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這如同經(jīng)營一家小店,需要權衡投入和產(chǎn)出。其中,支出(成本)包含雇傭店員(輔助比特)、運營管理(糾錯操作),這些都會消耗資源(引入錯誤)。收入(收益)來自通過運營管理(糾錯),防止貨物損壞(糾正物理比特錯誤),實現(xiàn)銷售(保護信息)。
長久以來,小店入不敷出(支出>收入)。而“祖沖之三號”的實驗證明,小店終于開始盈利(收入>支出)!或者說,給珍貴信息穿上“防護服”(糾錯編碼)后,防護服非但未因自身快速損耗(糾錯操作錯誤)而失效,反而讓內(nèi)部信息比僅靠最差物理比特“裸奔”時存活得更久!
這一突破的劃時代意義在于:它從實驗上確鑿證明了量子糾錯能帶來凈的保護增益,實現(xiàn)了“越糾越對”!這驗證了量子糾錯理論的基石,掃除了通向?qū)嵱没孔佑嬎銠C道路上的根本性疑慮。它標志著人類在保護脆弱量子信息、實現(xiàn)長時間可靠計算的征途中,跨越了最具象征意義的“生死線”,為未來構(gòu)建真正容錯的量子計算機(即使部分硬件出錯,整體計算依然正確)打開了核心大門。
算力巔峰:玻色采樣再證量子優(yōu)越性
“祖沖之三號”不僅是一個精密的糾錯研究平臺,其本身也是一個世界頂尖的超導量子計算引擎,105 個高性能量子比特賦予了它強大的并行計算能力。
為了充分展示其澎湃算力,研究人員利用“祖沖之三號”執(zhí)行了一項對經(jīng)典計算機而言極其艱巨的任務——高斯玻色采樣(Gaussian Boson Sampling, GBS)。這類問題的核心是模擬光量子(玻色子)在復雜線性光學網(wǎng)絡中傳播和干涉后的概率分布。其計算難度會隨著問題規(guī)模(光子數(shù)、模式數(shù))指數(shù)級爆炸式增長,是驗證量子計算優(yōu)越性的經(jīng)典任務之一。經(jīng)典超級計算機面對稍大規(guī)模的高斯玻色采樣,所需計算時間將變得無比漫長甚至不可能完成,而量子計算機則能相對高效地模擬其核心過程。
高斯玻色采樣實驗中時間復雜度的演變趨勢。其中,SYC 和 ZCZ 分別代表谷歌Sycamore系列超導量子處理器和中科大“祖沖之”系列超導量子處理器。(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祖沖之三號”交出的答卷令人震撼:它在執(zhí)行特定規(guī)模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時,速度比當今全球最快的經(jīng)典超級計算機快了整整 15 個數(shù)量級(即一千萬億倍)!這不僅是“祖沖之”系列量子處理器算力的又一次巨大飛躍,更是在超導量子計算體系上以無可爭議的優(yōu)勢再次實現(xiàn)了“量子計算優(yōu)越性”(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Supremacy)。這意味著在解決這類特定復雜問題上,“祖沖之三號”展現(xiàn)出了所有經(jīng)典計算機都無法企及的處理速度,如同一輛超級跑車將自行車遠遠甩在身后。
結(jié)語——國際量子年的中國里程碑,
未來之路在糾錯
“祖沖之三號”的成功,是中國量子科技在 2025 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國際量子年結(jié)出的雙生碩果,意義深遠:
首先,它樹立了量子糾錯領域的里程碑。這項突破首次跨越量子糾錯的盈虧平衡點,實現(xiàn)“越糾越對”,驗證了容錯量子計算的可行性根基。這不僅是超導量子計算的突破,更是整個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重大進展。
其次,它再次證明了我國量子計算的優(yōu)越性。以 105 比特規(guī)模和 15 個數(shù)量級的性能優(yōu)勢,“祖沖之三號”再次刷新并鞏固了我國在超導量子計算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彰顯了強大的工程實現(xiàn)能力。
量子計算的三個發(fā)展階段(圖片來源:騰訊量子實驗室)
值此國際量子年,“祖沖之三號”的雙突破,是中國為全球量子科技發(fā)展獻上的厚禮。它清晰標注了量子計算發(fā)展的關鍵坐標:從演示量子優(yōu)越性的算力巔峰,到攻克量子糾錯的可靠性基石。這標志著量子計算研究正從“證明我能行”的階段,邁向“又快又準”的新紀元。
參考文獻
[1]Gao D, Fan D, Zha C, et al. Establishing a new benchmark in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with 105-qubit zuchongzhi 3.0 processor[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 134(9): 090601.
[2]Arute F, Arya K, Babbush R, et al. 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J]. Nature, 2019, 574(7779): 505-510.
[3]Wu Y, Bao W S, Cao S, et al. Strong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using a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processor[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1, 127(18): 180501.
[4]Zhu Q, Cao S, Chen F, et al.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via 60-qubit 24-cycle random circuit sampling[J]. Science bulletin, 2022, 67(3): 240-245.
策劃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國
作者丨欒春陽 王雨桐 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
監(jiān)制丨中國科普博覽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張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