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88名身著白色上衣的青年整齊列隊,清亮而堅定的和聲順著長安街蔓延——這不是專業(yè)藝術團體的演出,而是北京郵電大學學子將“課外活動”搬到了國家盛典的現(xiàn)場。
課外活動從不是課堂之外的“閑筆”,它不僅錘煉了個人的能力,更讓青春與時代同頻。在此次的廣場合唱團中,北京郵電大學將課外活動從校園的實驗室、草坪,一直延伸到了天安門廣場這樣的重要舞臺,讓學子在更廣闊的天地里成長。
這支88人的北郵合唱團,為了在國慶盛典上完美呈現(xiàn)18首作品,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從校內排練室里逐字逐句校準音準,到跨校合練時與其他團隊磨合聲部,再到深夜里頂著疲憊參加全要素演練,300多個小時的訓練里,沒有人因為學業(yè)繁忙而缺席,也沒有人因為反復練習而懈怠。
與此同時,112名北郵志愿者組成的服務團,也在慶典現(xiàn)場書寫著屬于他們的 “課外答卷”。他們的任務并不輕松:觀禮臺口引導需要熟記每一個區(qū)域的路線,避免觀眾走錯方向;北區(qū)衛(wèi)生間服務要時刻關注物資補給,確保環(huán)境整潔;遠端集結點四惠公交站的路線指引,更是要頂著人流,耐心解答每一位參與者的疑問。
為了做好這些工作,志愿者們提前接受了2次專項培訓、16學時的通識培訓,還多次到崗位實地勘察,甚至模擬了人流高峰時的引導場景?;顒赢斕?,他們凌晨4點就到達崗位,直到慶典結束后仍堅守現(xiàn)場整理物資,十幾個小時里,汗水浸濕了志愿服,卻沒人喊過一聲累。
從天安門廣場上的合唱與志愿服務就能看出,北郵從不只注重學生的專業(yè)成績,更在意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青年——既要有扎實的學識,也要有擔當的情懷,既要能在實驗室里鉆研技術,也要能在社會舞臺上貢獻力量。
而這樣的培養(yǎng)理念,在校園里的“郵苑春日”社團活動中,同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2025年4月,37場社團活動會吸引了3000多名學子參與,從科技到公益,從文化到體育,每一場活動都像是一扇窗,讓學生看到課堂之外的廣闊世界。
智能車焊接訓練營里,焊槍的火花照亮了學子們專注的眼神,他們在一次次調試中掌握工程實踐的技巧;紅雁助學的志愿者們隔著屏幕,為偏遠地區(qū)的孩子講解 AI 知識,把專業(yè)所學變成傳遞溫暖的工具;關雎漢服社的同學們梳起傳統(tǒng)發(fā)髻,在鏡頭前重現(xiàn)千年文化的韻味……這些活動看似各有側重,卻都在悄悄塑造著北郵學子的模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協(xié)作,在奉獻中懂得責任,在探索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
其實,北郵的課外活動從來都不是 “額外負擔”,而是與課堂學習相輔相成的 “第二課堂”。在天安門廣場合唱的同學,不僅鍛煉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更在與祖國同慶的過程中加深了家國情懷;參與志愿服務的學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提升了溝通能力,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奉獻”的內涵;課外活動中的每一次嘗試,都在為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積累經驗。
這樣的北京郵電大學,或許正是當代大學生所期待的成長環(huán)境:既有嚴謹的學術氛圍,又有廣闊的實踐舞臺;既注重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也關注綜合素質的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