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關于朱婷的采訪引發(fā)了球迷熱議,她回國現(xiàn)身河南女排聯(lián)賽的推廣活動,順勢接受了媒體的提問,尤其是關于手腕傷病和國家隊未來的敏感話題,可謂信息量不小
從現(xiàn)場情況來看,朱婷依舊帶著護腕出鏡,這個細節(jié)一出來立刻引人擔憂,畢竟這只手腕的傷病已經(jīng)伴隨她多年,從東京奧運會到留洋意甲,場上時有高光,也始終有隱憂,她本人也坦言無法百分之百痊愈,只能邊打邊養(yǎng),聽上去無奈,但對一個主力強攻來說,這就是現(xiàn)實,球迷想看的那種徹底康復幾乎是奢望
問題來了,這樣的狀態(tài)還能否承擔國家隊的重任,從競技層面說,朱婷去意甲打滿賽季,表現(xiàn)一如既往,說明帶傷作戰(zhàn)不是不可行,只是風險更大,但國家隊要的是長期規(guī)劃,不是孤注一擲的賭局,尤其眼下新一屆女排正在磨合陣容,年輕球員接連頂上,主教練蔡斌也在推進更新?lián)Q代,這時候是否再度召回朱婷,就成了微妙的選擇題
更敏感的是球衣號碼一事,新名單里她和袁心玥的號碼都已經(jīng)由新人頂替,這個細節(jié)耐人尋味,要知道過去幾個奧運周期,核心球員即便不打比賽,號碼通常也會為她們保留,象征意義大于戰(zhàn)術意義,現(xiàn)在號碼不在,等于默認了陣容重建的大方向,也難怪朱婷在采訪中選擇沉默,沒有正面回應是否回歸的問題,一句話都沒說,態(tài)度卻已經(jīng)說明問題
當然,球迷也不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戲碼,還記得2016年里約奧運前,郎平也是以老帶新,張常寧、龔翔宇都是在朱婷的帶動下迅速成長,這樣的傳承模式其實最穩(wěn)妥,現(xiàn)在的問題是,朱婷的身體狀況能否承擔這樣的“帶娃任務,如果她可以打有限的場次,起到壓陣效果,那對于年輕隊伍成長無疑是加分項,可如果勉強上陣,風險就是雙輸
繞不過的還是“態(tài)度二字,朱婷自己說得很清楚,只要國家隊需要,她隨時愿意披上戰(zhàn)袍,這句話過去說過,現(xiàn)在依然沒變,換句話說,主動權根本不在她手里,而在教練組,在管理層,這其中的博弈和考量,外界猜測再多也沒用,最后還是要看球隊戰(zhàn)略怎么走
從大環(huán)境來看,女排的陣容換血迫在眉睫,可現(xiàn)實也很骨感,我們年輕隊員確實有天賦,但國際大賽的起伏擺在那兒,沒有經(jīng)驗的支撐,比賽中很容易崩盤,這時候如果能有朱婷這樣的大腿坐鎮(zhèn),球員在心理上就穩(wěn)很多,哪怕她不是全勤出戰(zhàn),光是精神領袖的存在,也是對球隊氣質的加持,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延續(xù)價值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一直依賴朱婷,那所謂的更新?lián)Q代如何落地,球隊始終不敢放手讓年輕人沖擊世界強隊,這樣一來,看似穩(wěn)妥,其實是在拖延,不得不承認,這也是教練組面臨的兩難局面,所以有時我們對他們的選擇不滿,但換做誰來坐在這個位置,也一樣會頭大
你說巧不巧,今年世錦賽名單公布時,關于朱婷是否回歸已經(jīng)吵過一輪,現(xiàn)在她回國接受采訪,沉默回應反而成了新的爆點,輿論又開始拉扯,有人罵教練組擺爛,有人力挺徹底換代,還有人喊永遠要留位置給大功臣,每一派都有道理,但真要做決定時,沒有一條路是零風險
所以最后還是要冷靜總結,朱婷的手腕短期內不會痊愈,但也依然能打,是否回歸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國家隊要不要她,而不是她愿不愿意,目前看,球隊繼續(xù)鍛煉新人是大方向,但在重大比賽前留一個朱婷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這就是現(xiàn)實的拉扯
就像很多球迷說的,我們當然期待看到朱婷能再一次披上國家隊戰(zhàn)袍,那種場景光想想都激動,可同時也該接受另一種結局,那就是她未必會再是全勤主力,這并不是對她的不公,而是所有頂尖運動員都會面對的節(jié)點,帶著遺憾,也帶著尊重,這是運動的另一種真相
歸根結底,現(xiàn)在沒必要對噴,也沒必要斷言,只能等教練組揭曉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論朱婷是否回歸,當她走上球場的一刻,掌聲都會屬于她,這就是她存在的意義,也是她的價值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