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yī)學領域,樓欽元的名字曾如雷貫耳 。
他畢業(yè)于浙江醫(yī)科大學,于上個世紀 80 年代初留校投身社會醫(yī)學教育工作 。
隨后,在 90 年代初赴美,在印第安納普渡大學醫(yī)學中心以及美國禮來制藥公司深耕生物醫(yī)學研究與癌癥相關醫(yī)藥研究,一干就是數(shù)十載 。
多年的鉆研與實踐,讓他在癌癥研究領域聲名遠揚 。
2010 年退休后,他回到國內(nèi),在杭州師范大學和浙江農(nóng)林大學擔任英語教授 。
誰能料到,這位對癌癥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自己卻被癌癥的陰影籠罩 。
2017 年上半年 。
樓欽元在授課過程中,喉嚨開始時不時出現(xiàn)不適 。
每一次,他都需要用力咳出痰,嗓子才能稍微舒服一些 。
起初,他并未將此放在心上,只當是普通的喉嚨問題 。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咳嗽癥狀愈發(fā)嚴重,即便用力清痰,也無法緩解喉嚨的干癢與不適 。
周圍的同事和朋友紛紛勸他去醫(yī)院檢查,可他總覺得自己身體硬朗,除了咳嗽并無其他異樣,便沒有聽從勸告 。
為了緩解咳嗽,樓欽元選擇加大鍛煉強度 。
他認為,通過鍛煉可以增強肺部功能,從而治愈咳嗽 。
于是,他常常冒著烈日去爬山、騎車,甚至堅持打籃球 。
然而,事與愿違,咳嗽不僅沒有隨著鍛煉而減輕,反而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 。
到了 9 月 。
在一位臨床醫(yī)生朋友的強烈要求下,樓欽元終于去做了胸部 CT 檢查 。
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左肺有少量積液,右肺疑似炎癥改變,心包也有少量積液 。
隨后,他服用了一個療程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 。
用藥后,痰液似乎有所減少,但咳嗽依舊沒有明顯好轉 。
而且,血象白細胞及 CRP 均正常,這表明他并沒有氣管炎等急性炎癥 。
對于積液的成因,樓欽元心中雖有疑惑,但他依然沒有將其與癌癥聯(lián)系起來 。
畢竟,他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煙、不喝酒,還堅持鍛煉,在他看來,自己與癌癥似乎相距甚遠 。
進入 10 月 。
咳嗽愈發(fā)嚴重,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樓欽元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在一位醫(yī)生朋友近乎 “強迫” 的堅持下,他再次前往醫(yī)院做 CT 檢查 。
這一次的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 。
與 40 天前相比,左肺積液明顯增加,肺門陰影也擴大了 。
同時,血檢中的一系列腫瘤指標都升高了,尤其是主要針對肺癌的癌胚抗原 CEA,竟然高出了正常值 6 倍多 。
盡管腫瘤指標不能作為診斷癌癥的唯一標準,但如此大幅度的升高,讓樓欽元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 —— 他很有可能患上了肺癌,而且已經(jīng)有轉移的跡象 。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樓欽元立即將情況告知了在美國擔任心臟??漆t(yī)生的兒子 。
兒子得知消息后,泣不成聲,一方面為父親的病情感到悲痛,另一方面也責怪父親沒有早點重視身體的異常 。
在兒子的強烈要求下,樓欽元于 10 月 19 日深夜,從浦東登機飛往舊金山,隨后轉至梅德福,住進了兒子就職的 Asante 醫(yī)院 。
抵達美國的第二天凌晨 。
樓欽元便進行了胸、腹部對照 CT 檢查 。
因為增高的腫瘤指標首先指向消化道病變,所以除了胸部,腹部也需要進行檢查 。
好在這次檢查排除了胰腺、胃和結直腸腫瘤的可能 。
緊接著,醫(yī)生抽取了他左胸腔 525 毫升積液,在積液中發(fā)現(xiàn)了肺癌細胞,至此,肺癌確診 。
為了進一步確定病情,樓欽元又做了腦部核磁共振和全身 PET-CT 檢查 。
結果顯示,胸上部雙側淋巴、肺門、肝及右盆腔回腸已有轉移 。
隨后,對胸腔積液中的癌細胞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查,確定他患的是肺的非小細胞腺癌,且 EGFR 和 ALT 變異均為陰性,但 PD-L1 表達強陽性 。
11 月 2 日 。
樓欽元前往著名的德州休斯敦安德森癌癥中心 。
在這里,他的血液標本被送去做一項名為 Guardant360 的檢測 。
一個多星期后,結果出來了,他是 RET 變異,這種類型在所有肺癌病人中僅占 1%-2% 。
確診后,樓欽元開始了艱難的抗癌之路 。
2017 年 11 月 9 日,他接受了第一針 K 劑免疫療法 。
K 劑是一種拮抗 PD-1 的抗體,可以解除癌細胞的免疫保護機制,讓 T 細胞能夠識別和攻擊癌細胞 。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里,他共進行了 3 次 K 劑治療 。
每次治療后,他都感覺不錯,但好景不長,很快不適癥狀就會再次出現(xiàn),而且正常器官也受到了藥物的影響 。
他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出現(xiàn)了肺炎、胸悶氣急等癥狀,整個人極度虛弱 。
考慮到他的身體無法耐受 K 劑的副作用,醫(yī)生決定停止治療,并斷言他的預期壽命只剩下不到 3 個月 。
就在樓欽元一家陷入絕望之時 。
醫(yī)生帶來了一個新的消息,一款名為 LOXO-292 的藥物將于 2020 年 2 月開啟臨床試驗,建議樓欽元申請參與 。
樓欽元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滿心期待地提交了申請 。
然而,希望很快破滅,醫(yī)藥公司認為該藥會導致他的間質(zhì)性肺炎加重,拒絕了他的申請 。
一個月后 。
醫(yī)生又告知樓欽元,有一款小分子藥物也在進行臨床試驗,他可以考慮申請 。
這一次,樓欽元很幸運,3 月底,他順利拿到了臨床試驗的藥物 。
用藥后的 2 周,樓欽元明顯感覺身體在好轉,呼吸變得平緩,也不再氣急 。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也在不斷縮小 。
他和家人都以為,抗癌之路迎來了轉機,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
然而,命運再次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
用藥 2 個月后,樓欽元體內(nèi)的腫瘤突然開始變大 。
2019 年 1 月,腫瘤更是增大了一倍 。
這意味著他對臨床試驗的藥物產(chǎn)生了耐藥性,不得不退出試驗 。
此時的樓欽元,身體已經(jīng)極度虛弱,無力再承受新的治療 。
2019 年 2 月 15 日 。
樓欽元最終還是沒能戰(zhàn)勝病魔,在美國病逝,享年 72 歲 。
在患病期間,他寫下了 2.5 萬字的抗癌日記,詳細記錄了自己的抗癌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希望能以此警醒他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
回顧樓欽元的抗癌歷程,他的臨終悔恨令人唏噓不已 。
他后悔自己太大意,錯過了癌癥的早期信號 。
如果在最初出現(xiàn)咳嗽癥狀時,他能及時就醫(yī),進行全面檢查,或許就能在早期確診肺癌,從而得到有效的治療 。
早期肺癌的 5 年生存率可達到 70%-90%,而中晚期肺癌的生存率則不到 5% 。
他也后悔自己對身體過于自信 。
一直以來,他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煙、不喝酒、堅持鍛煉,身體看起來強壯健康 。
這種自信讓他忽視了身體發(fā)出的危險信號,總認為自己不會患上大病 。
可實際上,肺癌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相關,除了吸煙、環(huán)境污染等常見因素外,基因變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
即使生活方式健康,也不能完全排除患癌的風險 。
樓欽元的離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在生活中,無論我們是否注重健康,都不能忽視身體發(fā)出的每一個信號 。
定期體檢、及時就醫(yī),是早期發(fā)現(xiàn)疾病、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
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疾病,但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風險 。
在追求事業(yè)、享受生活的同時,一定要把健康放在首位,因為只有擁有健康,我們才能擁有一切 。
原創(chuàng)不易,感謝點“贊”+“推薦”,并“分享”給更多人。著名癌癥專家樓欽元患癌離世,健康生活方式無效?臨終悔恨令人唏噓!
在醫(yī)學領域,樓欽元的名字曾如雷貫耳 。
他畢業(yè)于浙江醫(yī)科大學,于上個世紀 80 年代初留校投身社會醫(yī)學教育工作 。
隨后,在 90 年代初赴美,在印第安納普渡大學醫(yī)學中心以及美國禮來制藥公司深耕生物醫(yī)學研究與癌癥相關醫(yī)藥研究,一干就是數(shù)十載 。
多年的鉆研與實踐,讓他在癌癥研究領域聲名遠揚 。
2010 年退休后,他回到國內(nèi),在杭州師范大學和浙江農(nóng)林大學擔任英語教授 。
誰能料到,這位對癌癥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自己卻被癌癥的陰影籠罩 。
2017 年上半年 。
樓欽元在授課過程中,喉嚨開始時不時出現(xiàn)不適 。
每一次,他都需要用力咳出痰,嗓子才能稍微舒服一些 。
起初,他并未將此放在心上,只當是普通的喉嚨問題 。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咳嗽癥狀愈發(fā)嚴重,即便用力清痰,也無法緩解喉嚨的干癢與不適 。
周圍的同事和朋友紛紛勸他去醫(yī)院檢查,可他總覺得自己身體硬朗,除了咳嗽并無其他異樣,便沒有聽從勸告 。
為了緩解咳嗽,樓欽元選擇加大鍛煉強度 。
他認為,通過鍛煉可以增強肺部功能,從而治愈咳嗽 。
于是,他常常冒著烈日去爬山、騎車,甚至堅持打籃球 。
然而,事與愿違,咳嗽不僅沒有隨著鍛煉而減輕,反而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 。
到了 9 月 。
在一位臨床醫(yī)生朋友的強烈要求下,樓欽元終于去做了胸部 CT 檢查 。
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左肺有少量積液,右肺疑似炎癥改變,心包也有少量積液 。
隨后,他服用了一個療程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 。
用藥后,痰液似乎有所減少,但咳嗽依舊沒有明顯好轉 。
而且,血象白細胞及 CRP 均正常,這表明他并沒有氣管炎等急性炎癥 。
對于積液的成因,樓欽元心中雖有疑惑,但他依然沒有將其與癌癥聯(lián)系起來 。
畢竟,他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煙、不喝酒,還堅持鍛煉,在他看來,自己與癌癥似乎相距甚遠 。
進入 10 月 。
咳嗽愈發(fā)嚴重,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樓欽元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在一位醫(yī)生朋友近乎 “強迫” 的堅持下,他再次前往醫(yī)院做 CT 檢查 。
這一次的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 。
與 40 天前相比,左肺積液明顯增加,肺門陰影也擴大了 。
同時,血檢中的一系列腫瘤指標都升高了,尤其是主要針對肺癌的癌胚抗原 CEA,竟然高出了正常值 6 倍多 。
盡管腫瘤指標不能作為診斷癌癥的唯一標準,但如此大幅度的升高,讓樓欽元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 —— 他很有可能患上了肺癌,而且已經(jīng)有轉移的跡象 。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樓欽元立即將情況告知了在美國擔任心臟??漆t(yī)生的兒子 。
兒子得知消息后,泣不成聲,一方面為父親的病情感到悲痛,另一方面也責怪父親沒有早點重視身體的異常 。
在兒子的強烈要求下,樓欽元于 10 月 19 日深夜,從浦東登機飛往舊金山,隨后轉至梅德福,住進了兒子就職的 Asante 醫(yī)院 。
抵達美國的第二天凌晨 。
樓欽元便進行了胸、腹部對照 CT 檢查 。
因為增高的腫瘤指標首先指向消化道病變,所以除了胸部,腹部也需要進行檢查 。
好在這次檢查排除了胰腺、胃和結直腸腫瘤的可能 。
緊接著,醫(yī)生抽取了他左胸腔 525 毫升積液,在積液中發(fā)現(xiàn)了肺癌細胞,至此,肺癌確診 。
為了進一步確定病情,樓欽元又做了腦部核磁共振和全身 PET-CT 檢查 。
結果顯示,胸上部雙側淋巴、肺門、肝及右盆腔回腸已有轉移 。
隨后,對胸腔積液中的癌細胞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查,確定他患的是肺的非小細胞腺癌,且 EGFR 和 ALT 變異均為陰性,但 PD-L1 表達強陽性 。
11 月 2 日 。
樓欽元前往著名的德州休斯敦安德森癌癥中心 。
在這里,他的血液標本被送去做一項名為 Guardant360 的檢測 。
一個多星期后,結果出來了,他是 RET 變異,這種類型在所有肺癌病人中僅占 1%-2% 。
確診后,樓欽元開始了艱難的抗癌之路 。
2017 年 11 月 9 日,他接受了第一針 K 劑免疫療法 。
K 劑是一種拮抗 PD-1 的抗體,可以解除癌細胞的免疫保護機制,讓 T 細胞能夠識別和攻擊癌細胞 。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里,他共進行了 3 次 K 劑治療 。
每次治療后,他都感覺不錯,但好景不長,很快不適癥狀就會再次出現(xiàn),而且正常器官也受到了藥物的影響 。
他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出現(xiàn)了肺炎、胸悶氣急等癥狀,整個人極度虛弱 。
考慮到他的身體無法耐受 K 劑的副作用,醫(yī)生決定停止治療,并斷言他的預期壽命只剩下不到 3 個月 。
就在樓欽元一家陷入絕望之時 。
醫(yī)生帶來了一個新的消息,一款名為 LOXO-292 的藥物將于 2020 年 2 月開啟臨床試驗,建議樓欽元申請參與 。
樓欽元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滿心期待地提交了申請 。
然而,希望很快破滅,醫(yī)藥公司認為該藥會導致他的間質(zhì)性肺炎加重,拒絕了他的申請 。
一個月后 。
醫(yī)生又告知樓欽元,有一款小分子藥物也在進行臨床試驗,他可以考慮申請 。
這一次,樓欽元很幸運,3 月底,他順利拿到了臨床試驗的藥物 。
用藥后的 2 周,樓欽元明顯感覺身體在好轉,呼吸變得平緩,也不再氣急 。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也在不斷縮小 。
他和家人都以為,抗癌之路迎來了轉機,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
然而,命運再次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
用藥 2 個月后,樓欽元體內(nèi)的腫瘤突然開始變大 。
2019 年 1 月,腫瘤更是增大了一倍 。
這意味著他對臨床試驗的藥物產(chǎn)生了耐藥性,不得不退出試驗 。
此時的樓欽元,身體已經(jīng)極度虛弱,無力再承受新的治療 。
2019 年 2 月 15 日 。
樓欽元最終還是沒能戰(zhàn)勝病魔,在美國病逝,享年 72 歲 。
在患病期間,他寫下了 2.5 萬字的抗癌日記,詳細記錄了自己的抗癌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希望能以此警醒他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
回顧樓欽元的抗癌歷程,他的臨終悔恨令人唏噓不已 。
他后悔自己太大意,錯過了癌癥的早期信號 。
如果在最初出現(xiàn)咳嗽癥狀時,他能及時就醫(yī),進行全面檢查,或許就能在早期確診肺癌,從而得到有效的治療 。
早期肺癌的 5 年生存率可達到 70%-90%,而中晚期肺癌的生存率則不到 5% 。
他也后悔自己對身體過于自信 。
一直以來,他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煙、不喝酒、堅持鍛煉,身體看起來強壯健康 。
這種自信讓他忽視了身體發(fā)出的危險信號,總認為自己不會患上大病 。
可實際上,肺癌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相關,除了吸煙、環(huán)境污染等常見因素外,基因變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
即使生活方式健康,也不能完全排除患癌的風險 。
樓欽元的離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在生活中,無論我們是否注重健康,都不能忽視身體發(fā)出的每一個信號 。
定期體檢、及時就醫(yī),是早期發(fā)現(xiàn)疾病、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
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疾病,但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風險 。
在追求事業(yè)、享受生活的同時,一定要把健康放在首位,因為只有擁有健康,我們才能擁有一切 。
原創(chuàng)不易,感謝點“贊”+“推薦”,并“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