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發(fā)布微博,極其感慨。
其表示,2025年是理想汽車進入到純電SUV領域的第一年,這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一年,其內心的目標是:25年年底,在高端純電賽道“保5爭3”。
大概意思就是,年底之前,i8、i6(即將上市)、MEGA幾款車型的銷量穩(wěn)定在2萬/月左右。
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會上,李想表示現有的體系可以支持理想汽車,實現年3000億的營收規(guī)模。
理想汽車的營收模式比較單一,由賣車全部承擔。
按照單車30萬的均價來計算,其要保證100萬的年銷量,才能實現3000億營收的目標,100萬?。∵@不是一個小數目。當然,李想也只是表達了現有體系,有希望賣到100萬銷量,不是確指能有100萬的銷量規(guī)劃。
中國豪華品牌市場中,最成功的當屬寶馬、奔馳,這兩大品牌的年銷量目標在70萬左右徘徊。想要在這個變數太大的市場中,超過奔馳、寶馬,難度不小。
畢竟橫在自己面前的,不僅僅只有BBA,還有極其兇猛的華為、小米等實力更強的對手。
其實,理想汽車的財報會上大多有“鼓勵”的意思,2024年理想內部表示年銷量要達成80萬左右的目標,雖然沒有完成,但也達成了50萬的成績,也足夠優(yōu)秀。至少其是中國新勢力陣營中,第一個達成50萬里程碑銷量的企業(yè),而且其也實現了最快上岸,已經盈利。
8月份,理想銷量被蔚來反超,單月銷量跌破3萬臺,按照這種銷量體系推動,今年的銷量目標甚至很難達到去年的50萬。
不久前,理想發(fā)布了半年財報,營收561億,同比下滑幅度接近2%。
第二季度,理想交付新車11萬余,同比增幅2.3%,成績并不算特別突出,至少按照李想第一季度的3000億規(guī)模來計算,有巨大的差距。
今年被寄予厚望的理想i8,上市就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機。
用戶吐槽其定價高、版本較多難以選擇,上市一周之后理想迅速調整定價、版本,透露出來的是理想在純電領域運營經驗的缺失。
當然,李想本人的3000億,是一個很好的幻想,所有人都知道,想要完成這個銷量目標,非常困難。
理想的成功,離不開發(fā)動機。
作為最早推動增程技術落地,并被人接受的企業(yè),理想給更多人呈現出來了增程技術路線的可行性。
電感更強、技術路線更簡單,用更少的預算換來了更大的收益。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從理想ONE(參數丨圖片)到理想L系,增程技術就是最大的推動者,理想的成功在內部得到了肯定。
如今,理想最成功的還是增程技術,L7、L6兩款車型的銷量斷崖式領先其他車型,價格更低、體驗感不弱。
你能做增程,其他企業(yè)也能做。
去年還有一家企業(y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和華為深度捆綁的AITO,整個“鴻蒙智行”大盤在去年完成了45萬級銷量。
而且刀法精準,就是奔著理想來的。
AITO M9成功的從理想手中搶走了L9的用戶,今年AITO M8更是讓理想L8騎虎難下。按照過去3個月的數據反饋來看:
AITO M8的銷量在5.5萬臺左右,AITO M9的銷量在4萬臺左右。
理想L8的銷量則在1.2萬臺左右,理想L9的銷量在1.4萬臺左右。
毫無疑問,AITO這兩款高端車型的登場,直接從理想手中搶奪走了大量的高端用戶群體,這是理想不得不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主要原因。
從增程轉向純電,的確是一種新的嘗試,但理想對市場出現了第二次判斷失誤。
理想MEGA的登場,定價50萬以上,EV、MPV、50萬以上,將這些核心的產品點放在一臺車上,注定了理想MEGA不會是一臺太走量的車型。
理想i8登場,本質上來說產品力依然沒有問題,但問題的關鍵是,隔壁的蔚來更加兇殘。
Baas版本、一樣大的樂道L90只要18萬左右,三代蔚來ES8定價在30萬左右,這些價格非常吸引人。
理想成功的錨點,是帶著發(fā)動機的增程,不是純電,至少在純電領域,理想還需要從0到1的開疆擴土式成功。
下半年的希望,只能放在理想i6上,希望定價、版本規(guī)劃不要太過于自信,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幻想,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從設計上來看,理想i6要比理想i8更有機會。
一個是,理想i6更像是SUV,而理想i8更像是MPV,群體受眾不太一樣,顯然純正的SUV更受歡迎,另一個,理想i6的定價大概率是25、28萬這樣,不會特別貴,用戶群體就要比理想i8更多。
尤為關鍵的是,MEGA、i8的受挫會讓理想反思,大概率會在理想i6上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適當的受挫,對勢能無限的新勢力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
增程的紅利,在2025年徹底結束,大量的企業(yè)入局市場設計增程,而且是大電池包增程。
上汽、廣汽,甚至大眾、日產、豐田、通用,今年都規(guī)劃了增程產品,將會在2026年集體登場,這意味著同預算中可選的增程車型越來越多。
理想如果不是唯一,那么增速必然就會放緩。
李想是一個聰明的企業(yè)家,每一次都能從危險中嗅到發(fā)展機會,只是未來的市場中變數太多,大量的企業(yè)加入到電動化板塊中,想要獲得當年的成功,可能沒有那么容易了。
至于“3000億營收規(guī)劃”能完成幾成,可能只有李想自己有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