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為媒,傳頌巨匠風范
□ 高云
分享會舉辦前一日,接到吳為山先生電話,他特別請我向曹洋先生轉達他的祝賀,并發(fā)給我早年林散之寫贈高二適的18首詩,這是1992年林筱之先生贈送給吳為山的。同時發(fā)來的還有沈鵬先生看到林老這些詩歌后寫下的一篇文字:
“吳為山君珍藏林散之致高二適詩手跡十八首,事涉今古,情系八方,洋洋灑灑,目不暇給。二位前賢,雅誼之真切,今世尤稀。爰得五言七韻以志敬仰。乙未立夏,后學沈鵬。
適我之所適,之吾所欲之。二老礪藝文,雙峰一扶持。得意洛下紙,北道山陰詩。識見天人合,肝膽義理齊。高山與流水,伯牙共子期。西窗秉燭夜,夜雨漲秋池。哲人其未遠,斯文永在斯?!?/p>
這篇文字,這段故事,道出了學者之間的惺惺相惜,文人之間的相親相敬。大藝術家之所以大,就在于有大情懷、大格局、大修養(yǎng)。我想,這就是曹洋先生堅持20多年研究高二適先生的價值所在。
歷史上評價一位藝術家,關鍵是看其作品所體現的人品。作為藝術家,我們自然要研究前輩的精湛技藝,但更要學習的是前輩的精神風范。
高二適先生作為“金陵四老”之一,在書法藝術和學術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貢獻。其最突出的特點,我以為有這么三點:
一是學養(yǎng)與書法并重。自古書法就是言心言情言事之道,明朝以后才有了職業(yè)書家。所以,書法之高低,一直以來都取決于書者學養(yǎng)之深淺,所謂的“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正是此意。高二適先生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也是一位學養(yǎng)深厚的學者。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以學養(yǎng)為根基,注重書法史的研究,具有宏觀的書法史學觀念,不同于為書法藝術而書寫的書家,他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正宗的書法大師。
二是具有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學術風骨。高二適先生具有強烈的獨立人格,他與郭沫若的《蘭亭序》真?zhèn)无q,充分展現了他不畏權威、尊重史實、堅持真理的精神,不僅為后學樹立了典范,而且使其在“金陵四老”中獨樹一幟。
三是書法風格的獨特性。高二適書法眾體兼?zhèn)?,尤精章草,形成了以章為體、以今為用、以狂草統(tǒng)領風貌的諸體融合。他晚年所創(chuàng)的“狂草新體”,是開古典之新境,立書學之新風,獨領書壇風騷。
曹洋先生研究撰寫高二適先生,正是在發(fā)現、研究、推崇高老這些可貴的特質,從而理解人文學養(yǎng)與書法藝術的關系,以期從書法本體創(chuàng)新性構建書法美學體系。
翻閱這部專著,感受到這里既有充滿溫情的故事敘述,也有嚴謹的學術論證;既有對高老鮮為人知細節(jié)的闡釋,也有對“蘭亭論辯”事件的反思與探討;既有新穎觀念的提出,又有關于高老詩學、書學、國學體系的建構。這本著作可以說是我們江蘇近年來書畫研究成果的一個縮影、一個代表、一個高度。
高二適先生是江蘇的,也是世界的;是現代的,也是歷史的;是今天的,也一定是明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