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時間,1800余首短詩,最終凝結(jié)成30段祝福,在申城最繁忙的地鐵站,為即將到來的第41個教師節(jié)送上祝福!即日起至9月15日,如果你經(jīng)過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文化長廊,一定會留意到這樣一組特別的公益燈箱。
30首短詩亮相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文化長廊 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下同)
在上海市教衛(wèi)工作黨委、市教委指導下,新民晚報社、華東師范大學于今年暑期聯(lián)合發(fā)起“那一天,_______”短詩征集活動,歡迎全市在讀大、中、小學生用凝練且真摯的語言,記錄那些老師帶給自己的感動瞬間。同學們用詩一般的語言說出對老師的感謝,也通過地鐵站燈箱,讓全上海都“聽見”!
校園罕有驚天動地的“大事”,讓老師們驚喜又欣慰的是,平日里對學生點滴的好,被他們默默記在了心里。黃浦區(qū)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女孩陳盞留意到,班主任老師的老花眼鏡總是非常忙碌,“彎彎的眼鏡腿像她笑起來的皺紋,戴上它時,紅筆就變成了小船,摘下它時,鏡片立刻長處翅膀,逮住傳紙條的小手,捉到嚼橡皮的嘴巴”。
部分小作者找到自己的燈箱打卡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嘉定區(qū)的小同(化名)是個聽障孩子,有一次,人工耳蝸的位置歪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老師察覺了他的異樣,輕輕幫他調(diào)整了角度。小同覺得,老師碰了碰耳蝸,就像“春風碰響了小鈴鐺”,聲音重新跳進耳朵,就像“蹦進我世界的星星糖”。
紙短,情長。短詩的只言片語中,閃耀著教育的智慧。
在周圍所有人都著急往前跑時,上海市世外小學男孩劉翊霄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勸爸爸媽媽不要著急不要焦慮的班主任。他記得老師的話,“老師說,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成為一個個普通的人,但是我們今天的努力,會在這個普通人前面為我添上形容詞,比如‘認真的普通人’,比如‘堅持不懈的普通人’,比如‘很有愛心的普通人’……”
長寧區(qū)天山第一小學男孩卜菁一度愛上了折紙飛機,他原以為會被老師批評浪費時間,沒想到,班主任不僅讓他給全班上了一堂折紙課,還組織大家開展了一場紙飛機大賽,一起琢磨怎么才能讓紙飛機飛得更久更遠。卜菁感到,在陽光下追著飛機奔跑時,“那一刻,我們都是自由的小鳥”。
有一次演出結(jié)束,彭浦初級中學袁潤秋對自己的表現(xiàn)并不滿意,班主任留在黑板上的一句話,讓他豁然開朗,“螢火蟲不用急著閃耀,振翅的每下都是驕傲”,在他眼中,那是“光的批注”?!霸瓉砻摪械膹椇郏裁闇是啻旱陌行?。您輕聲的話語,仍在我耳邊校準方向?!备裰鲁跫壷袑W男孩楊斯巖四年級起學習射擊,一度也曾因成績不如其他同學而迷茫難過,他說,他想感謝啟蒙老師,幫助自己重燃斗志。
少年們用文字,描摹師者的形象,也勾勒出未來的影子——那是他們想要成為的模樣。為了完成一份“創(chuàng)意寫作”作業(yè),為年長者立傳,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男生吾與同曾與你語文老師有過一次長談,也仿佛結(jié)果一種使命,“那一天,斜陽點綴你眉間淡痕,恍惚笑語中,我看到一位漂泊的詩人恬然安坐,將他的過去,放在我的手心?!?/p>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女生王卿妍曾經(jīng)認為,數(shù)學不過是定理和公式,然而,在一次高數(shù)課上,看著老師手腕劃出的弧度,讓她忽然想起小時候在老家看大人撒種,似乎一下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生命力,“您把最難的那道證明,寫成種籽,輕輕按進我們演算紙的空白處?,F(xiàn)在每次翻開筆記,都能聽見,根系伸展的寂靜聲響?!?/p>
原標題:《有你熟悉的身影嗎?一批申城學子教師節(jié)原創(chuàng)短詩亮相人民廣場地鐵站燈箱》
欄目編輯:郜陽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陸梓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