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這南瓜咋恁甜!"張大媽掰開剛蒸好的南瓜,金黃的瓤子冒著熱氣,甜香直往人鼻子里鉆。菜市場的老王頭說得沒錯,秋天的南瓜就是比蜜還甜,關(guān)鍵是便宜得很,三塊錢能買老大一個。
這南瓜可不簡單,肚子里裝的都是寶貝。隔壁李嬸總夸自家孫子吃紅薯拉得順暢,她不知道南瓜的膳食纖維比紅薯還多三成。那些纖維就像小刷子,把腸子里的油水刮得干干凈凈。趙大爺天天吃山藥養(yǎng)胃,花那個冤枉錢干啥?南瓜兩塊錢一斤,蒸著吃照樣養(yǎng)人。
要說這南瓜最招人稀罕的,就是怎么做都好吃。劉大姐家的小孫子挑食得很,可一見著蒸南瓜就挪不動腿。南瓜切塊上鍋蒸透,筷子一戳就陷進(jìn)去,那粉糯勁兒,比蛋糕還招孩子喜歡。老周頭牙口不好,就愛把南瓜搗成泥拌飯吃,甜絲絲的能多吃半碗。
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吃法。小兩口周末在家琢磨出個新花樣:南瓜切丁和糯米粉揉成團(tuán),搓成小圓子下鍋煮。熬一鍋紅糖汁往上一澆,再撒把芝麻,那叫一個香甜。隔壁的小年輕聞著味就來敲門,非要討教做法。
咸口的更是一絕。老李家的女婿是飯店廚師,教了他們一道咸蛋黃焗南瓜。南瓜條裹上淀粉炸得金黃,再和咸蛋黃碎一起炒。那滋味,咸中帶甜,外酥里嫩,上桌就被搶光。老李頭咂摸著嘴說:"這味兒,給個縣長都不換。"
南瓜的好,老輩人最清楚。村頭的王奶奶每年秋天都要囤上幾十斤,墻角堆得跟小山似的。早晨熬南瓜粥,中午蒸南瓜飯,晚上還能烤南瓜當(dāng)零嘴。她總念叨:"這玩意兒比人參還養(yǎng)人,關(guān)鍵是便宜啊,咱老百姓吃得起。"
城里的年輕人也漸漸發(fā)現(xiàn)了南瓜的好。小張姑娘天天對著電腦,眼睛干澀得難受,同事告訴她南瓜里的維生素A最護(hù)眼。連著吃了一個月,眼不花了,連隱形眼鏡都戴得舒服了。她男朋友更絕,把南瓜做成各種甜點(diǎn),說是比買的健康多了。
要說最會吃南瓜的,還得數(shù)幼兒園的阿姨們。她們把南瓜做成卡通造型,孩子們搶著吃。有個挑食的小朋友,在家死活不吃蔬菜,在幼兒園卻能吃下整整一碗南瓜泥。他媽又驚又喜,追著老師問秘訣,老師笑著說:"南瓜甜啊,孩子都愛吃甜的。"
深秋的傍晚,家家戶戶飄著南瓜香。老孫頭蹲在門口啃著烤南瓜,燙得直吹氣。鄰居笑他饞嘴,他理直氣壯:"這玩意兒養(yǎng)人!"可不是嘛,南瓜里那些維生素C、E,都是抗老防病的好東西。老太太們最懂這個,她們把南瓜叫"窮人的燕窩"。
菜市場里,賣菜的大姐麻利地給顧客挑南瓜:"要老的,皮硬的甜。"她隨手敲了敲,咚咚響的準(zhǔn)沒錯。買菜的阿姨們互相傳授經(jīng)驗:"蒸著吃最養(yǎng)人,煮粥也行,做饅頭更香。"這哪是在買菜,分明是在交流生活智慧。
秋天的太陽暖洋洋地照著,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抹金黃。老人們吃著南瓜想起從前,孩子們吃著南瓜長身體,年輕人吃著南瓜趕時髦。這普通的南瓜,就這樣悄悄溫暖著每個人的日子。
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樂和正能量傳達(dá)出去,沒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導(dǎo)哈,如果有侵權(quán)情況就聯(lián)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