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溫少雨天氣影響
連日來鄱陽湖水位緩降
在鄱陽湖都昌縣多寶鄉(xiāng)蔣公嶺附近水域
一座位于水底的
明代石橋也“水落石出”
現(xiàn)出自己的“廬山真面目”
在千眼橋上
夏候鳥在露出水面的部分歇息
同時觀察淺水區(qū)的小魚動向
隨時準(zhǔn)備著捕食
“千眼橋”建于1631年,全長2657米,949個墩,948個孔,所以稱“千眼橋”。
鄱陽湖豐水期,“千眼橋”浸泡在水中,當(dāng)鄱陽湖水位低于10.5米時,才露出真容。
該橋橋身全部采用花崗石,是江西省重點保護(hù)文物,修建于明代,曾是沿湖兩岸群眾往來的便捷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