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子,一個三十多,一個五十多,看上去都是體面人——絕不至于“窮到吃土”。
她倆走在街頭,對過路的人說:
我們的手機丟了,無法打車回家,您幫個忙,替我們叫一輛網(wǎng)約車吧,謝謝啦!
一位熱心的先生,掏出自己的手機,為她倆叫了網(wǎng)約車,車費當然也是自掏腰包。
當她倆上個車,還幸災樂禍說:又一次得手了,“白嫖”了打車錢!
那位先生氣不過,將此事報了警。
那兩個欺騙路人、“白嫖”打車的女子,不但被拘留,而且監(jiān)控視頻被傳遍網(wǎng)絡。
將來從拘留所的大牢里出來,也會“頂風臭萬里”。
就算以后真的有困難,磨破嘴皮子求助,也很難取信于人……
她們“節(jié)約”了打車錢,但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社會信譽,自身的未來前程!
這是一種近乎“窮瘋了”的變態(tài)心理。
或者,就像意大利學者奧迪弗雷迪在《人類愚蠢辭典》一書中所言:
“幾乎每個人,都有深入骨髓的‘窮鬼劣根性’,為了貪圖小便宜,不惜做出飛蛾撲火的蠢事?!?/p>
為此,我們不妨把那兩個“窮瘋了”的奇葩,當作自己的一面鏡子,“讓極端的荒唐事,成為自我凈化、自我提升的反面教材”。
貪小便宜成癮的“餓鬼”
那兩個女子,從編造“手機丟了,無法打車”的瞎話,到滿大街求人,可謂費盡心機。
而所圖的,不過是蠅頭小利,微不足道的小便宜——打車免費。
——有這個心思,有這么強大的“臉皮”,去做任何銷售,業(yè)績都差不了!
她們有銷冠的潛力,卻把大好天賦,用在看似占小便宜,其實吃大虧的“愚蠢領域”。
書中也談到了這類蠢人蠢事。
例如有的人,經(jīng)常為了“蹭人一頓飯”、“白吃白拿一些辦公用品”之類的小便宜,搞得自己在整個職場,人緣越混越臭。
而真正的好處,例如升遷,通常注定與這種“占便宜沒夠的萬人嫌”無緣。
尤其是,這種貪小便宜不擇手段的心理和行為,很容易成癮。
即使一再吃大虧,也可能積習難改。
因為不斷得手的小便宜,會形成“間歇性的正強化”。
這是最容易令人“心因性成癮”的機制。
就像那兩個經(jīng)常編瞎話、“白打車”的人,即使這次被拘留、吃牢飯、悔青了腸子,說不定之后沒過多久,又回想起“零元打車”的沾沾自喜,又忍不住再次重蹈覆轍……
書中把這類人的人格,比喻為“餓鬼”。
“餓鬼”源于古印度神話,被佛教和印度教吸納,作為“六道輪回”之一,其特點是:
哪怕一點雞零狗碎的小便宜,也絕不放過,但永遠無法滿足,內(nèi)心隨時都處于“窮瘋了”的饑荒狀態(tài)。
神話傳說,源于生活中的現(xiàn)實人物,這是古典先哲,對“占小便宜成癮”者,入木三分的刻畫。
活成“餓鬼”的模樣,無疑是人性的異化扭曲,可悲至極。
欲罷不能的作死,焦灼難耐的自卑
那兩個女子,在忽悠好心人為其打車,鉆進車里即將離開時,故意對好心人說:
你是個傻瓜,被我們騙了,“白嫖”了你的打車費用,我們多次這樣做,現(xiàn)在又一次得手了!
頓時,把那位熱心助人的先生,氣得七竅生煙,憤然將兩個女騙子曝光。
按常理講,那兩個女子鉆進車里,啥也別說,沒人知道你“零元打車”的貓膩。
騙完錢,還對受騙之人炫耀自己聰明,這真是存心“找抽”,上趕著作大死。
她們?yōu)楹稳绱??恐怕連自己,也解釋不清,只能埋怨自己一時糊涂。
然而對這類現(xiàn)象,書中做出了解釋:
“因為極度自卑,所以才會忍不住證明‘我其實不蠢,我比你聰明得多’,哪怕在最應該‘藏拙’的場合,也欲罷不能?!?/strong>
這種深入骨髓的自卑感,以及欲罷不能、不考慮場合的“過度補償”行為,和她們的“餓鬼人格”,其實是一體兩面。
極度的貪婪,讓她們的內(nèi)心,變成了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連打車費用,都要經(jīng)常撒謊,占別人的小便宜——這是對身外之物的變態(tài)貪求;
與此同時,其內(nèi)心,也會越發(fā)空虛。
因為這種人,真的“很窮”,像乞丐一樣,只會索取,甚至竊取,無法給予別人什么。
所以,基于助人、利他,所帶來的成就感,和人生價值感,注定和“餓鬼般的人”無緣。
那兩個女子,一個三十多,一個五十多,人到中年,依然是自我價值感的“窮光蛋”。
于是,她們難免“饑不擇食”,忍不住通過各種毫無理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彰顯自己的牛氣”。
可以想象,當她倆對受騙的好心人進行嘲笑時,望著對方從驚訝到憤怒的臉色,心中充滿了沾沾自喜的畸形成就感……
而真正的小丑,真正的可憐蟲,其實從頭到尾,都是她們自己。
遠離非分的貪心,就能無緣大部分愚蠢
書中建議,我們不妨把那些貪小便宜、得不償失的蠢人,當作前車之鑒、反面教材,讓自己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其中的關鍵,在于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遠離非分的貪心。
那些形同餓鬼、連芝麻綠豆的小便宜都不放過的人,也并非天生如此。
可能直到幾年前,他們都一直和你我一樣,一切都很正常。
很可能,偶然的一次“小聰明”,或者說,對看似微不足道的貪欲惡念,一時沒忍住,占了小便宜,從中嘗到了甜頭。
從此,就不斷“復制成功經(jīng)驗”,不斷牟取按理說根本不該屬于自己的不義之利。
這看似“賺了”,實則在蠅頭小利的貪欲中,越陷越深,直到從“人”變成“餓鬼”。
這是最冤的人生,最不值得的活法,也是最大的愚蠢。
“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條路”,他人的愚蠢,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本質(zhì),看破貪欲背后的可悲,就能成為我們?nèi)松缆返木緲恕?/strong>
愿更多人,防微杜漸,遠離基于貪欲的小聰明: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請在右下角“點贊”“在看”
第一時間閱讀文章
好看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