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開國將帥中,王近山是出了名的猛將,因為悍不畏死,還有些“王瘋子”的外號。他從抗戰(zhàn)時期開始就是劉鄧大軍的一員,每逢硬仗、惡仗,鄧政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讓他上。
并且鄧政委還有過一句非常高的評價:“二野在解放戰(zhàn)爭中誰的功勞大?我看是王近山同志”。
然而奇怪的是,既然王近山貢獻如此突出,為何卻沒能當上兵團司令員呢?即便在抗美援朝時期,他雖然大多時候指揮了一個兵團,但職務也沒有轉(zhuǎn)正,這點就落后于原先二野同級別的干部了,出于什么原因?
王近山1915年出生于湖北黃安(今紅安),14歲時加入紅軍,16歲就成為了連長,也是在他成為連長這年,一次戰(zhàn)斗讓他獲得了“王瘋子”的外號。
當時王近山率部沖鋒,突然有一名身材高大的國軍士兵攔住了他的去路,兩人隨即展開激烈的肉搏。由于對方是成年男子,王近山完全占不到便宜,眼看就要不敵,他一發(fā)狠就找準機會抱著對方摔下山崖。
最后國軍士兵身死,王近山雖撿回一條命,但頭部也被石頭劃出一條很深的痕跡,再往里幾厘米,可能他也犧牲了。
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讓戰(zhàn)友們?nèi)滩蛔》Q他為“瘋子”,后來每次戰(zhàn)斗中他依然保持這種作風,名聲很快就傳遍整個紅四方面軍,連總指揮徐向前都聽說過。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在江油圍城打援,此處是成都的門戶,所以川軍也在拼命反撲,戰(zhàn)斗特別激烈。
時任紅28團團長的王近山眼看遲遲無法突破,焦急之下親自帶隊沖鋒去跟人拼刺刀。砍倒數(shù)人后,王近山也被刺中胸口,兩眼一黑暈了過去,警衛(wèi)員連忙把他搶救到后方治療。
但是部隊一時沒有人指揮,陣地就被突破了??傊笓]徐向前大怒,拿著手槍沖到28團指揮部,一直吼著王近山的名字。
經(jīng)過初步包扎,王近山已沒有性命危險,他被吼聲驚醒就坐著擔架上了前線指揮。紅軍戰(zhàn)士們看團長如此堅強,士氣為之大振,經(jīng)過十多分鐘的廝殺又把陣地搶了回來。然而就在這時一顆流彈擦過了王近山的腦袋,他再次昏了過去。
所幸子彈沒有傷及要害,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休養(yǎng),王近山又能再次踏上戰(zhàn)場。連徐向前都忍不住說:“王瘋子真是命大!”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紅四方面軍大部分改編為八路軍129師,王近山擔任129師772團副團長,此后他就一直在劉鄧大軍之中。
1949年2月,解放軍進行了一次全體大整編,中原野戰(zhàn)軍改為第二野戰(zhàn)軍,下轄3、4、5這三個兵團,司令員分別由陳賡、陳錫聯(lián)、楊勇擔任。
陳賡部在解放戰(zhàn)爭中長期作為戰(zhàn)略機動部隊,雖掛在劉鄧大軍名下,但多次奉中央命令去配合其他戰(zhàn)區(qū),自主性很強,他這個兵團的司令員人選是毫無懸念的。
陳錫聯(lián)出自紅四方面軍,雖資歷相對較淺,但夜襲陽明堡一戰(zhàn)打出了我軍軍威,此后就被提拔得很快,擔任過八路軍主力旅旅長。且陳錫聯(lián)為人處世方面沒得說,跟上下級都很融洽,大家也都擁戴他,所以成為一個兵團司令員也沒什么問題。
讓王近山感到有些不高興的是第5兵團的人選。作為得到鄧公認可的二野系統(tǒng)第一猛將,王近山認為自己也應該成為兵團司令員,陳賡、陳錫聯(lián)他都很服氣,但楊勇的戰(zhàn)功沒那么突出,王近山就有些不滿,他直接找到鄧政委問:楊勇憑啥?
鄧公笑著說:你作戰(zhàn)勇敢,指揮能力比較強,有戰(zhàn)功。但你有一個弱點,就是不太善于團結(jié)同志。作為一個兵團司令,更重要的是要能把大家團結(jié)起來,在這一點上,楊勇比你合適。
這番話,是從整體做了一個分析,說出選擇楊勇的理由,稱贊王近山的同時又指出他的不足,這讓王近山心里那些不快煙消云散。
其實王近山也并非追求職務有多高,只是單純覺得各方面與自己差不多、甚至戰(zhàn)功略輸于自己的人,突然級別高出一截,心里有些不平衡罷了。既然上級有全面的考量,且認可了自己的軍事能力,也就沒什么好爭的了。
不過,鄧公之所以選擇楊勇,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他不便跟王近山說及,那就是軍隊的歷史脈絡。
第5兵團下轄16、17、18三個軍,共8萬多人。
雖然部隊大多數(shù)都是抗戰(zhàn)時成立的,但也有兩個團是老紅軍團,分別是16軍46師136團、16軍47師139團,這兩個團下轄了11個紅軍連,是第5兵團的核心力量。
136團最早可追溯到紅1軍團第2師第5團,有著“模范紅5團”的美譽,是參加過南昌起義的種子部隊,抗戰(zhàn)時期改編成了115師343旅685團2營,是平型關(guān)戰(zhàn)役的突擊營。只是后來奉命去往冀魯邊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就劃歸至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
139團最早可追溯到紅3軍團第4師第12團,有著“模范紅12團”的美譽,是從平江起義走出的元老級部隊,抗戰(zhàn)時期改編成了八路軍115師686團3營,也參加過平型關(guān)戰(zhàn)役。后來改編為東進支隊第1團,漸漸又轉(zhuǎn)到冀魯豫,解放戰(zhàn)爭劃歸至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
而楊勇出自紅三軍團,擔任過紅4師政委、八路軍115師686團政委、東進支隊第1團團長,139團是他的老部隊。這個淵源,是王近山不具備的。
另外從番號沿革中能看出,這兩個骨干團都出自原紅一方面軍,二野第5兵團一共14個紅軍連,兩個紅軍模范團就擁有其中11個連。所以兵團司令員最好由紅一方面軍的干部擔任,從這方面來講,楊勇比王近山更合適。
很多時候,人事任命的考量也是多方面的,需綜合多個因素,躋身高位,那就更是如此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