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歷史在1935年的那個寒冬夜晚走錯了一步,今天的孩子還會坐在教室里學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嗎?
會不會,紅軍在湘江邊就已被徹底包圍,革命的火種在寒風中熄滅,中華大地繼續(xù)在動蕩與戰(zhàn)亂中沉浮多年?
1935年,毛主席指揮紅軍四渡赤水,敵人始終摸不清頭腦,蔣介石一時之間調兵失措,紅軍如乘云破霧,安全跳出重圍。
回憶此次重要的戰(zhàn)役,劉伯承說:“那一刻,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假如不是毛主席臨危受命,掌舵戰(zhàn)略方向,誰來創(chuàng)造這場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軍事奇跡?
若時光倒流,回到湘江那場血戰(zhàn)之前,或許更能感受到命運扼住咽喉的壓迫感。
湘江邊,江水被染紅,尸體如浮木般堵塞河道,那是一次慘烈得讓人不忍目睹的渡河戰(zhàn)。
湘江戰(zhàn)役后,紅軍出發(fā)時8萬多人,銳減到了3萬余人,這不是戰(zhàn)術的問題,是方向出了問題——紅軍在行軍時背著印刷機、軍工設備,好似一支搬家的隊伍,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
若毛主席始終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這場悲劇或許會一再重演。
李德,一個來自蘇聯(lián)的軍事顧問,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高材生,對中國的地形與國情一無所知,他堅持歐洲式的陣地戰(zhàn),命令紅軍修筑堡壘,與數(shù)倍于己的敵軍硬碰硬。
他的地圖上,仍畫著那些熟悉的、但早已不適用于中國戰(zhàn)場的陣地標記,他不是不了解軍事,而是不了解中國。
讓人心痛的是,在那段時間里,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還在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找借口,用一種近乎固執(zhí)的態(tài)度,為錯誤辯護,為失敗開脫。
如果不是毛主席起而直言,指出“單純防御路線”的兩種下場——“拼命主義”或“逃跑主義”,紅軍或許真的就消失在歷史中。
遵義會議不是普通的會議,而是生死的分水嶺。
1935年1月份,黔北的寒風仿佛要將這座二層小樓吹塌,20位中共中央高級干部圍坐在油燈下,空氣中彌漫著緊張。
周恩來主動擔責,毛主席冷靜地剖析失敗的根源,一針見血,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紛紛表示支持,一個新的戰(zhàn)略方向正在形成。
如果這次會議沒有讓毛主席走進中央領導核心,紅軍會如何?繼續(xù)執(zhí)行“城市暴動+陣地戰(zhàn)”的路線,必然再次陷入敵軍合圍。
紅軍當時的通訊與組織體系已經(jīng)岌岌可危,1934年10月,上海中央局被破壞,與共產(chǎn)國際的聯(lián)系中斷,若仍然死守“請示”決策,那將是自掘墳墓。
隨后的黎平會議、猴場會議,毛主席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李德的獨斷專行開始被削弱,這是戰(zhàn)略理性逐漸戰(zhàn)勝教條主義的過程。
倘若毛主席沒有上位,長征途中那些驚心動魄的戰(zhàn)役將無法想象,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本是九死一生,但在毛主席的布局下,結果卻是“以弱勝強”的典范。
沒有這些勝利,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敵后根據(jù)地將無從建立,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略永遠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
紅軍不是靠人數(shù)贏得戰(zhàn)爭,而是靠方向,方向對了,才有出路,方向錯了,再多士兵也只是送死。
遵義會議之后,紅軍的腳步輕盈了,思想也自由了,毛主席倡導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逐漸確立,紅軍不再盲目執(zhí)行來自莫斯科的命令,而是從中國的山水與農(nóng)田中尋找出路。
毛主席的理論開始受到重視,他在1930年寫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逐漸被人重新閱讀,“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略,不再是異端,而成為主流。
敵后根據(jù)地像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華北、華中大地上,為后來的抗戰(zhàn)與解放奠定堅實基礎。
如果沒有遵義會議的轉折點,今天的中國可能是另一副模樣,或許不會有西柏坡,不會有新中國的開國大典。
一個國家的方向,常常在一個小小會議室里改變。
回望遵義,我們不只是為了紀念一場會議,更是為了理解選擇的重要性。
歷史的溫度,仍在今天的生活中跳動,在赤水河畔,一座沉浸式體驗館通過VR技術,將人們“帶回”1935年的遵義會議會場。
燈光昏暗、桌椅簡陋,但那一刻,卻是中國命運最清晰的拐點,那不是一間會議室,是民族命運的轉向艙。
思考歷史的意義,不是為了歌頌某一個人,而是理解:在關鍵時刻,什么樣的選擇能讓一個民族脫胎換骨。
毛主席的上位,不是個人的勝利,而是一次時代的選擇,選擇了實事求是,才有了后來的自主探索。
選擇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才有了星星之火燎原的燎原之勢;選擇了獨立決策,才有了真正的人民軍隊。
若沒有遵義會議的那次改變,我們今天或許還在回憶那些尚未燃盡的火種。
現(xiàn)在,我們站在高樓大廈之間、穿梭在高鐵與地鐵之間,回望那場寒冬中的會議,應該心存敬畏,也該心懷清醒,歷史的轉折,從不喧嘩,但每一次都決定未來的方向。
參考資料:
長征中的會議——通道會議.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2009年10月19日
四渡赤水中國革命在曲折中前進.王建柱.2016年10月17日08:35 來源:天津日報
遵義會議的重要啟示和精神力量.2025-02-18 06:59·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