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泰國公主把Labubu別上愛馬仕時,黃牛們做夢都笑醒;
當二手價暴跌80%時,他們抱著成箱的‘歪頭殺’玩偶,哭得比失戀還慘。
Labubu這波完的比股市還瘋。
2025年6月,Labubu締造了潮玩史上最魔幻的“兩周神話”:
最爆火的一周,泰國公主拎著鑲鉆Labubu逛愛馬仕,Lisa曬照引爆Ins,米蘭旗艦店因搶購爆發(fā)斗毆,隱藏款盲盒被黃牛炒到5倍溢價,全球粉絲凌晨三點排隊堪比春運。
崩盤那一周,泰國門店客流量暴跌80%,社交媒體“Labubu過氣”話題刷屏10萬條,泡泡瑪特股價應聲下跌。
最慘的是黃牛,隱藏款“愛心”從近萬元跌到595元,二手平臺滿屏“虧本轉(zhuǎn)賣”“求回血”,但根本無人接盤。
3000億市值,真的是紙糊的城堡嗎?
作為泡泡瑪特的頂流,Labubu 2024年狂賺30.4億元,海外銷售額暴漲475%,市值一度沖破3000億港元。
可這盛世如泡沫——當潮水退去,裸泳的不僅是Labubu,更是整個“輕文化重營銷”的產(chǎn)業(yè)邏輯。
2. labubu身上的四大真相
① 明星帶貨?過氣比網(wǎng)紅還快!
Lisa、蕾哈娜、貝克漢姆輪番帶貨,讓Labubu秒變“社交硬通貨”。
但成也明星,敗也明星——熱度一撤,IP立刻現(xiàn)原形。
明星曬完就扔,粉絲買完就悔,只有黃牛當真囤貨的世界達成了?
② 饑餓營銷還是餓了自己!
前期“限量發(fā)售”吊足胃口,玩家加價十倍求購;
后期瘋狂補貨,市場秒變垃圾場。
“稀缺性”人設崩塌后,價格雪崩比比特幣還刺激。
尤其最近新出的mini版本,到底多少在搶又多少人出手了?
③ 文化空心化?labubu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Labubu設定是“北歐森林小怪獸”,但世界觀?零!故事線?無!
對比寶可夢的“羈絆”、迪士尼的“公主夢”。
Labubu 的故事到底是啥?如果只靠丑萌的外表,沒有完整的故事鏈和世界觀,后續(xù)的成長曲線到底在哪里?
④品控翻車?仿品圍攻
玩家花千元搶的隱藏款,開盒就是“驚喜”:頭部歪斜超5度、腿部分離、掉漆開線…同時海外高仿“Lafufu””lakuku”泛濫,有的連官方檢測都能騙過。
這波錢到底給誰賺了?
04 行業(yè)規(guī)則模糊之下,是否壓住了整個潮玩圈
盲盒經(jīng)濟=合法賭博?
Labubu揭開了潮玩的遮羞布:用“未知誘惑”掩蓋產(chǎn)品空洞,用“情緒價值”合理化溢價。但當品控崩壞、文化缺失,這套邏輯徹底失效。
IP短命魔咒難破,暴力熊、Kaws、Supreme… 無數(shù)案例證明:沒有文化根基的潮流,花期不超過兩周。反觀《三國望神州》游戲,靠硬核文化逆襲——水墨畫風+歷史劇情,讓玩家為“情懷”買單而非跟風。
潮玩已死,文化當立
“當Labubu在二手市場跌成白菜價時,《三國望神州》的玩家正為一張曹操卡氪金648——這或許就是‘塑料玩具’與‘文化符號’的距離?!?/p>
Labubu的事情,給行業(yè)上了一課:
年輕人愿為情緒買單,但拒絕當冤種;潮玩可以沒實用價值,但不能沒靈魂。
若企業(yè)繼續(xù)把“割韭菜”當主業(yè),把“文化空心”當特色,那么下一個涼透的IP,名字可能叫“泡沫瑪特”。
畢竟,這屆韭菜的共識是:
“炒黃金抗通脹,炒潮玩?抗打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