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天毒、燕、倭這些地名,實際上是古人根據(jù)山脊線的形狀,用象形文字做出的形象描述。山海經(jīng)中的主要文字,都對應了山脊線的形狀,這種象形文字稱為“山海文”。
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的文化交流,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脊虐l(fā)現(xiàn),朝鮮半島的陶器,深受遼東半島龍山文化的影響,其時間遠在商代以前。
關于箕子朝鮮的君主世系和王朝歷史,史料典籍均無記載。千年歷史沒有史書記載,讓人難以置信。
漢代將箕子與朝鮮聯(lián)系在一起,可能是因為東北地區(qū)是商族的起源地,這符合古人“回歸故里”的鄉(xiāng)土情結。
關于箕子的后世,只有朝鮮王“準”的說法,見于漢代以后的典籍,如《魏略》、《三國志》、《后漢書》、朝鮮《三國遺事》等。《三國遺事》的內(nèi)容,主要取材于《魏略》、《后漢書》等。
關于箕子,也見于朝鮮正史《三國史記》,該書成書于1145年,高麗王朝時期。但書中未提到其后世,說明作者只認可箕子入朝鮮的說法,但對其后世未予采信,大概是認為朝鮮王準是托名。
后續(xù)的李氏朝鮮王朝,承認箕子朝鮮,無疑摻雜了“小國事大、以求安定”的思想,以及“文化同源、政治正統(tǒng)”的考量。
綜上所述,箕子朝鮮是漢代文人虛構出來的,是漢代文人對于箕子結局的美好愿望。
燕,本義是燕子。燕,經(jīng)文里出現(xiàn)7次,鉅燕2,屬燕2,燕山,燕水,地近于燕。
兩個【倭】字對應兩座相鄰的山系
倭,本義是曲意順從。其字根“委”的本義是彎曲。倭,在經(jīng)文里出現(xiàn)2次,倭北,倭屬燕。
自周代起,基于對《山海經(jīng)》的錯誤理解,人們認為,燕、倭在中國東北方。
漢代稱日本列島一帶為倭國,《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自唐代起因日本的請求而改稱“日本”。
朝鮮、天毒、燕、倭這些地名,實際上是古人根據(jù)山脊線的形狀,用象形文字做出的形象描述。
東海之內(nèi),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之。
海內(nèi)經(jīng)的朝鮮、天毒,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益陽市安化縣兩者交界的地方。
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
海內(nèi)北經(jīng)的朝鮮、蓋國、列陽和燕,都位于廣東清遠市。兩處鉅燕是同一個地方,位于廣東省清遠市。
鉅燕在東北陬。
海內(nèi)北經(jīng)的倭,位于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肇慶市懷集縣兩者交界的地方。
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
山海經(jīng)中的主要文字,都對應了山脊線的形狀,這種象形文字稱為“山海文”。
十五萬片甲骨文,合計四千五百個字,已經(jīng)釋讀了二千字。山海文的很多字在甲骨文中失傳,甲骨文只是山海文的一個子集。
這些失傳的字,都有對應的山脊線,只要耗費精力全部整理出來,就會對甲骨文的研究帶來很大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