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自在搖曳,生生不息”,9 月 9 日,楊洋在社交平臺發(fā)布 12 張生日寫真,配文透著對生活的從容。可這份從容背后,是 34 歲生日的空前冷清:沒有圈內好友公開送祝福,合作劇組集體沉默,曾經擠破頭為他慶生的品牌方更是不見蹤影,評論區(qū)里只有粉絲的祝福在孤軍奮戰(zhàn)。
誰能想到,10 年前的楊洋,生日堪稱娛樂圈的 “年度盛事”。2016 年,他的生日會直播吸引 253 萬人在線圍觀;2017 年廣州生日會,寧靜空降送花,線上 2000 萬粉絲同步守候,楊冪、黃曉明等大半個娛樂圈明星錄制 VCR 祝福,連《武動乾坤》劇組都帶著道具到場。那時的他,是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五,是春晚主會場唯一獨唱的 90 后偶像,是手握 20 多個代言的頂流。從眾星捧月到無人問津,楊洋這 10 年的起落,把娛樂圈的世態(tài)炎涼演得淋漓盡致。
提起楊洋的起點,繞不開 2007 年的《紅樓夢》。彼時 16 歲的他,本在備戰(zhàn)舞蹈比賽,錯過李少紅版《紅樓夢》的集體培訓,卻因眼中獨特的靈氣,從解放軍藝術學院 15 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 “成年賈寶玉” 的扮演者。這部劇雖未讓他一夜爆紅,卻為他叩開了演藝圈的大門,也讓觀眾記住了這個眉眼清秀、自帶古典氣質的少年。
真正改寫他命運的是 2015 年。這一年,他先是在《左耳》里演活了 “墮落白月光” 許弋,從干凈少年到頹喪浪子的反差,讓無數女生為之心動;緊接著《盜墓筆記》上線,他飾演的張起靈,一個清冷轉身的鏡頭,直接讓微博粉絲暴漲 400 萬;年底《旋風少女》開播,外冷內熱的若白師兄,更是讓他收獲 “若白爸爸” 的昵稱,那句 “她不需要知道” 的深情臺詞,成了當年的爆款語錄,劇集也拿下全國收視冠軍。
2016 年夏天,《微微一笑很傾城》的播出,讓楊洋徹底站上頂流之巔。他飾演的肖奈,既是計算機系大神,又是電競高手,清冷又深情的形象,成了無數人心中的 “國民男神”。這部劇狂攬 160 億播放量,集均 5.33 億的成績,至今仍是偶像劇難以逾越的高峰。同年春晚,他更搭檔佟鐵鑫演唱《父子》,成為春晚主會場唯一獨唱的 90 后偶像。要知道,當時同屬頂流的李易峰、鹿晗,連春晚彩排都未參與過。那時的楊洋,商業(yè)價值也水漲船高,從萬寶龍到美團外賣,代言覆蓋高奢、快消、互聯網等多個領域,走到哪里都是焦點。
“花無百日紅”,這句話在楊洋身上體現得格外明顯。2017 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 “拉面舞”,讓 “油膩” 的標簽第一次貼在他身上;2023 年《我的人間煙火》,更是讓他徹底陷入爭議 ,飾演消防員宋焰時,仰頭喝水故意揚起的下頜線、和女主對手戲里頻繁皺眉的表情管理,甚至連睡覺都保持挺直脖子的 “耍帥感”,被央媒點名批評 “精致感過剩”,“油王” 的稱號也隨之而來。
盡管他后來試圖轉型,在今年的《凡人修仙傳》里收斂表情,用 “韓立” 一角證明 “去油成功”,劇集開播熱度也破萬,創(chuàng)下優(yōu)酷年度紀錄。但對比《微微一笑很傾城》160 億的播放量,如今的 “熱度破萬” 更像是一種 “客氣的認可”,并未真正幫他重回巔峰。
頂流的底氣終究要靠數據和熱度說話。巔峰時期的楊洋,手握 20 多個代言,而今年的男星商務榜上,肖戰(zhàn)、王一博拿下全球高奢代言,新晉小生李昀銳都新增 5 個合作,楊洋的商業(yè)資源肉眼可見地縮水。更現實的是,娛樂圈向來 “追新不追舊”,當新的流量不斷涌現,沒有持續(xù)的爆款作品支撐,曾經的頂流很容易被遺忘。
今年生日,楊洋的境遇更是與其他明星形成鮮明對比:鹿晗 35 歲生日時,鄧超、陳赫零點準時送祝福,評論區(qū)秒破 10 萬;就連 “不太紅” 的曾志偉 72 歲壽宴,都有半個香港娛樂圈捧場,古天樂母親還親自站臺。而楊洋的社交平臺上,不僅何炅、趙麗穎等老熟人缺席,合作中的《雨霖鈴》劇組沒動靜,曾經爭相送祝福的品牌方也集體沉默。這種冷清,早已不是偶然,從 2018 年之后,他的作品熱度逐漸下滑,缺少能讓觀眾記住的角色,圈內的 “人情往來” 也隨之變淡。
在一次央視采訪中,楊洋被問到 “遇到困境時會怎樣”,他強忍哽咽說:“有的角色大家覺得沒那么好,那段時期大家也不喜歡我,那我就少出現?!?這句話里的克制,比任何辯解都更顯真實。他并非不努力,只是娛樂圈的規(guī)則就是如此:觀眾的目光永遠追著新的爆款,資本永遠傾向更有熱度的藝人。
其實,楊洋的經歷并非個例。娛樂圈從來沒有永恒的頂流,無論是曾經的 “四大頂流”,還是后來的新生代,若沒有扎實的作品支撐,終究會被浪潮淹沒。就像貨架上的商品,再受歡迎的款式,也會被 “新上架” 的產品分走目光。但反過來,真正有實力的演員,總能靠角色重新站起來,就像黃渤,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帥哥,卻靠演技成為 “百億票房先生”;就像張譯,多年低調拍戲,最終靠《狂飆》《滿江紅》等作品穩(wěn)居一線。
如今 34 歲的楊洋,或許正處于人生的低谷,但這未必是壞事。少了頂流的光環(huán),反而能沉下心來打磨演技。從 “天選寶玉” 到 “國民男神”,他曾站在巔峰;從爭議不斷到生日冷清,他也嘗過人情冷暖。但對演員來說,真正的底氣從來不是粉絲的應援,也不是圈內的祝福,而是能拿得出手的角色。
期待未來的楊洋,能擺脫 “精致感” 的束縛,用更扎實的表演打破偏見,就像他在生日文案里寫的 “生生不息” 那樣,在低谷后重新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芒。畢竟,娛樂圈的冷遇是暫時的,而好的角色,永遠能讓演員被記住。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