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沈陽晚報)
轉自:沈陽晚報
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檔案室里,留存有報道公祭三烈士的《沈陽日報》剪報。1953年2月24日20時20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孫占元、邱少云三位烈士的遺體運抵沈陽,沈陽人民以最高的禮儀迎靈、公祭、守靈、送靈、安葬,度過了感天動地的11個日夜。《沈陽日報》完整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三位烈士的靈柩停放到和平區(qū)二緯路與三緯路之間的空場上(即現(xiàn)在的八一公園內),場內西側搭起一個很大的席棚子用來停放烈士靈柩。大棚上方橫額書寫“黃繼光、邱少云、孫占元三烈士靈堂”幾個大字,棚子正中懸掛著三烈士的大幅遺像,遺像下是烈士們的靈柩。兩旁是眾多的花圈、挽聯(lián)。沈陽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治喪委員會,舉行規(guī)模宏大、莊嚴隆重的公祭活動。
1953年3月3日至5日,《沈陽日報》連續(xù)刊登了《特等功臣、一級戰(zhàn)斗英雄孫占元烈士傳略》《特等功臣、特級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烈士傳略》《特等功臣、一級戰(zhàn)斗英雄邱少云烈士傳略》,分別介紹了他們英勇戰(zhàn)斗的感人事跡。
3月4日,《沈陽日報》一版報道:“前往致哀的各界人士懷著悲痛的心情,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靈堂,默默地向烈士靈柩致哀?!眻蠹埮浒l(fā)的大幅圖片是“沈陽市人民政府的全體干部在三烈士靈前宣誓”。
3月5日,靈臺前已經擺滿了沈陽市各界人民送來的花圈、挽聯(lián)、誓詞及祭品,以致需要增搭靈棚方可容納?!渡蜿柸請蟆?版對此進行報道:“像流水一般的人群,踏著積雪,冒著寒氣,抬著花圈,胸口戴著白花,紛紛祭奠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孫占元、邱少云三烈士。當靈堂上主祭者宣讀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時,許多人被感動得流下了熱淚?!?/p>
3月6日,三烈士安葬日?!渡蜿柸請蟆?月11日第4版這樣報道:
“追悼大會禮成后,起靈。由軍區(qū)及沈陽市黨、政、軍負責同志焦若愚等親自執(zhí)紼。靈柩由追悼大會會場靈堂出發(fā),以樂隊、花圈隊、挽聯(lián)隊、儀仗隊前導,經和平街、五緯路、市府大路、市府廣場、惠工廣場直到烈士陵園。一路上各機關的干部、部隊的戰(zhàn)士、學校的學生和街道的群眾,均肅靜地候在道旁向烈士靈柩致哀?!旍`柩停到烈士陵園后,午后一時開始,舉行安葬儀式。參加安葬的所有人員,最后在哀樂聲中繞墓一周,向三烈士致敬。”
《沈陽日報》始終將傳承志愿軍英烈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報道內容,并用實際行動做了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為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53位沒有親人來掃墓的烈士找到親人,并在報道中形成了一份特別的情結——“志愿軍情結”。這是沈報人的寶貴財富,更是沈陽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新聞伴讀
1011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是東北軍區(qū)于1951年8月建成的,第二年移交給沈陽市民政局管理,2019年歸屬沈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管理。
這里由安葬123名團職以上志愿軍干部和戰(zhàn)斗英雄,到安放1011具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到鐫刻174407名(含23246位重名)志愿軍烈士名字的英名墻,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已成為全國志愿軍烈屬的精神家園和心靈的祭臺,也是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還將成為全國青少年賡續(xù)傳承紅色基因的紅色地標。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共接待參觀群眾超過千萬人次,抗美援朝精神始終是鼓舞和激勵沈陽人民的一面不倒的旗幟。
今天,又有30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1011,這是截至今天的數字,已與沈陽不可分割。
這個數字在以后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會不斷地增長,每一次增長都會是淚水的浸泡、情感的流動、家國的碰撞、敬意的凝結、精神的傳承。每每迎來這樣的增量,我們這個國家的血脈在僨張、激情在燃燒。
志愿軍英雄的軀體安臥在沈陽人民的懷抱,志愿軍英雄的血脈涌動在沈陽人民的心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沈陽人民與志愿軍烈士們之間進行著心貼心的交流與對話。這樣的交流、這樣的對話,綿綿不絕,永不停歇。
這座英雄城市愛英雄、敬英雄、學英雄的氛圍愈發(fā)濃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