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 50 分鐘的飯局,炸出兩人罵戰(zhàn):賈國龍連用三個 “一定” 要起訴,羅永浩甩 10 萬懸賞征集證據(jù)。這不是名人吐槽,是預制菜定義模糊與消費者 “花高價吃糊涂” 的爭議 —— 羅永浩 “太惡心了” 的吐槽,戳中 “花現(xiàn)炒錢,吃溫吞隔夜味” 的痛點;
賈國龍被指 “護短”,卻攥 “國家規(guī)定” 辯 “無預制菜”,拆解 “預制” 與 “預制菜”,定義鴻溝、宛如又在 “舌戰(zhàn)群儒”。
而消費者在乎的是,33 元花卷、69 元豆腐湯遭預制質疑,年營收超 62 億的西貝擺不平 “現(xiàn)制還是預制” 的疑問。大家爭的從不是 “預制菜好不好”,而是 “花的錢,值不值一份明白”。
9 月 10 日下午,羅永浩一行五人走進西貝門店,包間里點了 13 道菜 ——“牛肉土豆條”“羊肉串” 還各加了雙份,算下來足足 15 份。從 2 點 40 分落座到 3 點 30 分離店,50 分鐘里沒人察覺,這頓飯會成 “導火索”。
后來西貝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曬賬單時,特意強調了個細節(jié):點了15 份菜,只有最后上的 “蔥香烤魚” 和 “嫩烤羊排” 沒吃完,羅永浩結賬時還說了句 “聽說挺好”,甚至積了會員分。
可轉頭,羅永浩就在社交平臺炸了:“好久沒吃西貝,發(fā)現(xiàn)幾乎全是預制菜,還那么貴,太惡心了!希望國家立法,強制飯館標清楚。”
這話像顆炸彈,把西貝炸上了熱搜。第二天賈國龍趕去門店回應,臉色都帶著急:“按國家規(guī)定,我們沒有一道預制菜!” 他特意掰扯 “預制” 和 “預制菜” 的區(qū)別:“中央廚房送的是切好的羊排、洗好的菜,這是預加工;預制菜是拆包加熱就能吃的成品,我們不是!
” 為了證明清白,他說全國門店要上 “羅永浩同款菜單” 讓大家監(jiān)督,末了還撂下狠話:“他是有影響力的人,說‘全是預制菜’太極端,傷我們商譽,一定起訴他!”
可羅永浩沒慫。他緊接著發(fā)微博 “叫板”:“能把現(xiàn)做菜做出重新加熱的味,這是高科技吧?” 還解釋現(xiàn)場說 “挺好” 是給服務員的面子,實際體驗糟透了:“羊排像隔夜重烤的,蔥香烤魚是腥的,莜面湯是隔夜味,沒一道是滾燙的。
” 后來更狠,直接甩 10 萬懸賞,要找西貝用預制菜的 “真憑實據(jù)”;
網(wǎng)友曬出 “北京西貝天然派食品” 的 “小牛燜飯牛肉包” 包裝,他還特意 @賈國龍問:“‘非直接提供消費者’的熟肉,到底是什么?”
他說:“不管官司贏不贏,能幫消費者爭點知情權,推動立法,就值了?!?一場簡單的用餐吐槽,就這么變成了 “品牌商譽”“行業(yè)定義”“消費者權益” 的拉鋸戰(zhàn)。
賈國龍反復提的 “國家規(guī)定”,是 2024 年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六部門發(fā)的通知,里面明確定義:預制菜是加熱就能吃的預包裝菜肴,不算主食。按這標準,西貝說 “沒一道預制菜” 似乎站得住腳 —— 菜是門店最后做熟的,中央廚房送的是 “原料”。
可消費者不認這個理。在大家心里,“預制菜” 就是 “不是現(xiàn)做的”:中央廚房處理好的、工廠預制的,哪怕門店加熱,也不是 “現(xiàn)炒現(xiàn)做”。羅永浩的吐槽能引發(fā)共鳴,就是因為他說出了實話:“我花現(xiàn)炒菜的錢,憑什么吃加熱菜?”
尤其是西貝主打兒童餐,2023 年兒童客流超 640 萬人次,家長更慌:“預制菜能放半年,給孩子吃能安心嗎?”
更有意思的是,西貝早有 “預制” 爭議。之前賈國龍說過 “高級菜才預制”,比如魚翅鮑魚得提前做;這次又說 “饅頭是中央廚房做熟的,算主食不算預制菜”。網(wǎng)友立馬不買賬了:“同樣是中央廚房出來的,33 元花卷加熱就沒事,69 元豆腐湯加熱就不算預制菜?這不是拿定義當擋箭牌嗎?”
有接近羅永浩的人說:“餐廳該做的是好好做飯,不是靠預制菜省成本;消費者吃不滿意吐槽,哪怕是大 V,也有這權利。” 這話戳中了要害:大家不是要禁預制菜,是要 “知情權”—— 你用了就明說,別讓我花冤枉錢。
這從來不是 “兩個人的戰(zhàn)爭”
西貝不是第一個因預制菜翻車的品牌,羅永浩也不是第一個吐槽的人。這些年餐飲工業(yè)化快了,預制菜成了連鎖品牌的 “標配”—— 省成本、??谖督y(tǒng)一,可新鮮度、健康性的質疑也沒斷過。而西貝早被貼了 “貴”“性價比低” 的標簽,這次預制菜爭議,更像是把之前的不滿全引爆了。
賈國龍這么強硬,其實是在護西貝的 “現(xiàn)制人設”。這些年西貝一直說 “莜面現(xiàn)搓”“牛大骨現(xiàn)煮”,還拿 “西北有機農(nóng)田”“草原牛羊” 做宣傳,打造高端形象,2023 年營收超 62 億,靠的就是大家信它的 “現(xiàn)制品質”。要是被貼上 “預制菜餐廳” 的標簽,之前的宣傳不就成了空話?
可他沒懂,消費者在意的不是 “國家定義的預制菜”,是 “吃沒吃明白”。就像羅永浩說的:“正規(guī)罐頭最衛(wèi)生,你會去飯館吃罐頭嗎?” 大家去西貝,花 33 元買花卷,是圖 “現(xiàn)做的儀式感”;花近百塊買兒童餐,是圖 “安心”,不是來吃 “加熱半成品” 的。
而羅永浩的 “不依不饒”,也早超出了個人吐槽。他找能檢測 “現(xiàn)做還是預制” 的設備,說 “再貴也買”;他想推動立法,其實是替千萬人爭 “知情權”—— 現(xiàn)在多少餐廳用預制菜,卻從來不標?消費者只能靠 “上菜快不快”“口感對不對” 猜,這種 “糊涂”,才是最讓人反感的。
如今西貝的 “羅永浩同款菜單” 擺到了全國門店,可沒人知道,菜單上的菜到底是 “中央廚房預切后現(xiàn)烤”,還是 “半成品加熱”;監(jiān)管部門說要 “推廣預制菜明示”,可 “標什么、怎么標、誰來查”,還是沒個準信。
其實消費者要的從來簡單:不是不準用預制菜,是別用 “現(xiàn)制” 的包裝忽悠人;不是不接受高價,是高價得對應 “明明白白的價值”。就像沒人愿意吃 “猜來猜去” 的飯,也沒人愿意為 “包裝出來的新鮮” 買單。
這場風波還沒落幕,賈國龍的 “起訴” 沒下文,羅永浩的 “懸賞” 還在,可大家最關心的 “吃明白”,到底什么時候能實現(xiàn)?你覺得,飯館該明明白白標出自家哪些菜是預制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