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教師,是教育的守望者,用責任與擔當筑起知識的殿堂;是夢想的引路人,以熱情與智慧為學生點亮未來的燈塔。莒縣招賢鎮(zhèn)中心小學歷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重視對孩子的關愛與成長,重視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在這片充滿美好的教育沃土上,涌現(xiàn)出了一位位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潛心問道、立德樹人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的故事生動而感人,正匯聚成點點星光,燎原而璀璨!
篇章一:他們與學生的故事
愛心點亮心燈,畫筆重啟人生:?教育如燈,照見生命的光亮——李娟娟老師用愛重塑小雨的成長之路?。2024年下學期,李老師班里一名學生小雨有厭學情緒,李老師和學校分管領導多次對該學生進行家訪,了解到小雨喜歡畫畫,長大想當一名畫家。?李老師為小雨制定了個性化方案:允許她在課堂上用繪畫表達想法,并為她報名了校園藝術節(jié)。李老師將小雨的畫作貼在教室“藝術墻”上,讓同學們?yōu)樗c贊??粗瑢W們投來羨慕的眼光,她第一次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李老師還經(jīng)常和她談心,給她講名人畫家的故事,這讓小雨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睆木軐W到愛學,從孤獨到綻放,李老師用愛與創(chuàng)意詮釋了教育的真諦,李老師的教育經(jīng)歷告訴我們:當教育者以心為燈,以尊重為路,再黯淡的生命也能綻放光芒。
踐行教育家精神,用溫暖點亮學生童年:張凱強老師始終堅信“教育是點燃火種的事業(yè)”,尤其在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的當下,更應從細微處著手,用真心守護學生成長。自去年秋天起,張老師堅持為班里50余名學生過“專屬生日”,用一份份精心準備的儀式感,為孩子們的童年添上溫暖底色。
去年9月,班里一名學生在作文里寫道“爸媽在外打工,好幾年沒和我一起吹蠟燭了”,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張老師。他意識到,對小學生而言,生日不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渴望被關注、被疼愛的情感需求。于是,張老師開始籌備“班級生日計劃”:提前在日歷上標注每個學生的生日,利用午休時間手寫生日賀卡,每張卡片都結合學生的特點寫下專屬祝?!o愛畫畫的小華寫“愿你的畫筆永遠能畫出心中的彩虹”;給總愛幫同學修文具的小晨寫“你的熱心比生日蠟燭還亮”;給內(nèi)向的文汐寫“你課堂上舉起的小手,是老師眼中最亮的星”。同時,張老師還和班委一起準備“班級生日儀式”,當天讓全班同學齊唱生日歌,送上自制的小手工,再用相機記錄下學生許愿的瞬間。
有一次,班里的小奕因為父母離異,生日當天情緒低落。張老師特意提前和他的媽媽通了電話,讓她錄制了一段祝福視頻。當視頻在班里播放時,小奕紅了眼眶,卻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課后他悄悄對張老師說:“老師,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生日?!比缃?,“班級生日”已成為他們班的固定傳統(tǒng),50多個孩子的笑容,也成了張老師教育路上最珍貴的禮物。
做孩子的“臨時媽媽”:去年,班里的小萌突然不來上學了。宋宜梅老師多次打電話詢問才知道她爸媽最近總吵架,最嚴重的一次,媽媽的頭磕在茶幾上流了一攤血跡。孩子第二天起床看到后嚇壞了,她怕媽媽會離開,想躲在家里保護媽媽。宋老師蹲下來抱著哭成淚人的小萌,輕聲說:“別怕,老師會陪著你,媽媽也不會離開你?!?/p>
那之后,宋老師每天早上都會走小萌家的門口接孩子一起去學校,給小萌帶熱乎的早餐;課間陪她跳皮筋,聽她講媽媽做的好吃的;晚上還會和她媽媽通電話,勸她有矛盾別當著孩子的面吵。
有天早讀,小萌突然跑過來,把一個畫著愛心的紙條塞給宋老師,上面寫著:“老師,你像媽媽一樣好。”沒過多久,小萌的媽媽也來向宋老師道謝,說孩子現(xiàn)在每天都盼著上學,家里的笑聲也多了。宋老師突然明白:當孩子的世界下起雨時,老師要做那個為她撐傘的人,用溫暖幫她走出逆境。
篇章二:他們與家長的故事
引領家長,成就孩子:“誠實做人,踏實做事”是王宏梅老師的座右銘,作為班主任,她深知教育的重大責任,不僅要教會孩子們知識,更要教會孩子們做人。為了更好地與家長溝通,王老師一直在家校共育的路上努力學習和成長。
她特別注重和家長的溝通,每次開家長會她都會和家長們娓娓道來,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分享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案例。前段時間,班上的小涵情緒特別低落,做什么事都無精打采的。王老師跟他的媽媽溝通找原因,媽媽反思是自己給了孩子太多的負面情緒:一看到孩子寫作業(yè)不認真,拖拉磨蹭就氣不打一處來;看到孩子的房間亂糟糟的也大發(fā)脾氣;甚至有時候孩子的一個眼神動作都讓她心煩意亂。小涵媽媽知道是自己對孩子太苛刻,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負面情緒,老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可總是適得其反,親子關系一團糟。小涵媽媽向王老師“求救”,王老師給他們推薦了自己讀過的教育書籍,并把她拉進莒縣招賢鎮(zhèn)中心小學“玫瑰留香幸福起航”家校學習群,鼓勵她參加周日晚上的家庭教育空中課堂分享和每周六晚上的視頻鏈心交流,跟著學校家庭教育家長團隊一起讀書,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通過學習,小涵媽媽慢慢察覺到:原來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只有自己改變了,才能更好地影響孩子和家庭。她不再苛刻地要求孩子必須按照她的意愿來,而是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苦惱。慢慢的,她在各方面成了小涵的榜樣,跟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好,小涵的性格也陽光開朗多了,學習成績進步很大!
最長久的關系,都是以心換心:那面懸掛在墻上鮮紅的錦旗,金燦燦的大字寫著——“愛生如子,師恩難忘”……每當看到它,眼前浮現(xiàn)的不僅僅是幾個字,更是孩子與家長燦爛的笑容,以及史向英老師和家長為了一個孩子,從陌生、疑慮到信任、攜手的整整三年。
那是她帶的上一屆畢業(yè)班,剛接手班級的時候班里的54個孩子中的大部分孩子內(nèi)向、被動、少言寡語……小琪是眾多孩子中的一個,小琪的媽媽是個特別關注孩子教育的家長。從一開始的“不放心”經(jīng)常給史老師打電話了解孩子情況,到后來的參與到班級與學?;顒又?,再到后來參與到班級的事務中……看著班級越來越好,看著孩子越來越自信,小琪由話不多,到后來的落落大方,能言善辯;從開始的成績普通,到后來的成績優(yōu)異,乃至畢業(yè)考試數(shù)學全班第一。小琪媽媽帶著錦旗走進學校,真情地說:“史老師,您不僅教孩子知識,更點亮了她心里的光……”
我們以為史老師與這批家長的故事會隨著畢業(yè)而漸行漸遠。直到開學前兩天的清晨,老師們到學校開完會、分完書,打算回教室收拾衛(wèi)生的史老師打開教室門,教室里一片明凈,整齊如新的桌椅,整潔干凈的地面,連教室里破破爛爛的抹布都被換成了幾塊擺放整齊的新抹布。手機上小琪媽媽發(fā)來的信息:“史老師,我想著剛換了教室,分了新班,馬上要開學了,你肯定忙,我就來幫幫忙,把這‘革命根據(jù)地’給您收拾利索了?!薄靶⊥袄镂医o您打了一桶水,你一會回來的時候洗洗手。”“我給帶了兩塊新抹布,舊的都扔了?!薄拔易吡耸防蠋煟處煙艉烷T我都給關好了?!薄防蠋熞粫r凝噎,心里翻涌成海說不出話來,她的孩子已經(jīng)畢業(yè)了,她完全沒有理由和義務來這里,但她默默地來給收拾完又默默地走了。
那面錦旗靜靜地掛著,史老師與家長的這份情誼未因畢業(yè)而中斷:這份感激,已化作一種樸素的,家人般的守護。它無聲地講述著一個關于信任、成長與愛的故事。教育的真諦,不在于塑造完美的學生,而在于用愛和智慧,喚醒每一個孩子的內(nèi)在潛能;家校共育的最高境界,也不是簡單的“配合”,而是教師與家長在彼此的理解、支持與協(xié)作中,結成最堅實的同盟,共同托舉起孩子的未來。這份情誼,遠比任何榮譽都更加珍貴。
篇章三:他們自我成長的故事
從“跟著走”到“一起走”:辦公桌抽屜最底層,壓著兩本教案。一本封面是用馬克筆寫的“王立君 2020.9”,旁邊還畫了個歪歪扭扭的笑臉,那是她剛到招賢鎮(zhèn)中心小學時,給自己畫的打氣符。另一本是當教研組長后寫的,夾著張便簽,上面是全組老師的簽名。兩本教案擺在一起,倒像把五年的日子,從慌慌張張寫到了熱熱鬧鬧。
2020年秋天剛?cè)肼?,王立君老師總追在老教師的后邊跑。漸漸地,她成了辦公室的“問題包”。班級中遇到不會解決的問題,她就向德高望重的老教師請教。有次備公開課,王立君老師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案改了三遍,史向英老師沒看教案,拉著她去看她做的教具,里面是用硬紙板剪的平行四邊形,沿高畫著虛線,史老師說:“讓孩子自己剪拼,比你講十遍公式管用”。那天公開課結束,孩子們舉著拼好的長方形喊:“原來高變寬了”,她回頭看見辦公室的老師都站在后排,史老師在后邊給她豎了一個大拇指。
窗外的銀杏又黃了,一晃五年過去了,不是時光走得快,是那些幫過她的人、一起熬過的夜、共同琢磨的教案,把日子填得滿滿當當,讓每一段成長都有跡可循??伤傆X得,自己還是那個追著老教師問問題的新手——只是現(xiàn)在知道了,所謂成長,就是從“跟著別人走”,變成“大家一起走”;所謂教研,不過是把每個人手里的鑰匙湊在一起,打開孩子們眼里的數(shù)學世界。
在細碎光里種春天:劉衛(wèi)芹老師的第一任師傅溫建寧老師總愛笑著說她“會撿碎光”,每次聽師傅這么說,劉老師心里都像被溫水浸過似的軟。還記得剛帶畢業(yè)班那年,臨近期末考的劉老師總是忙得手忙腳亂,正當她揉著酸脹的肩膀嘆氣時,忽然聞到股甜津津的豆香——轉(zhuǎn)頭一看,桌角不知何時多了杯熱豆?jié){,玻璃杯壁凝著薄薄的水珠,杯沿還溫乎著。旁邊壓著張米白色便簽,是溫老師娟秀的字:“新人難免急,別熬壞了。”那天的辦公室靜悄悄的,劉老師捧著那杯豆?jié){,暖意在手里漫開,順著胳膊爬到心里,眼眶忽然就熱了。
現(xiàn)在劉老師也成了帶班“老手”了。新接班級的老師來找她一起討論時,她總把覺得自己有心得的地方說給他們聽,看著他們眼里的光,就像看見當年捧著豆?jié){的自己。原來那些被人遞來的暖,真的會慢慢變成自己手里的光,再輕輕遞給下一個人。這大概就是溫老師說的“碎光”吧——是老教師溫熱的豆?jié){,是新老師眼里的期待,是一群人,把教育這件事,慢慢磨成了又暖又長的日子。
一支粉筆寫春秋,三尺講臺育桃李。他們從晨光熹微到燈火闌珊,從教案書寫到課堂耕耘,以熱愛為筆,以責任為墨,點亮學生的成長之路。向每一位深耕教育沃土的園丁致敬,感謝您提燈引路,育夢成光!
(通訊員 管西群 于善秀 李敏)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