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泉水終于也有人把價格打下來啦!
最近,今麥郎集團董事長范現(xiàn)國公開了一個好消息:他們公司將推出售價2元的高端天然礦泉水,讓大家花更少的錢,就能喝上真正的好水。
而且他還提到,希望所有瓶裝水能夠統(tǒng)一標識,讓消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買的是什么水,有什么不一樣。
這消息一出,整個瓶裝水市場都驚了。不少業(yè)內人士猜測:這會不會打破現(xiàn)有的價格體系,甚至引發(fā)新一輪的價格戰(zhàn)?
不過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這絕對是件好事。以后去超市購買瓶裝水時,可以不用再為價格而發(fā)愁。
但說到這兒,問題也來了:同樣是“水”,為啥有些可以賣的更貴?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超市里常見的瓶裝水其實分好幾種:純凈水、天然水和礦泉水。
它們的價格一般從1塊到3塊不等,有些“大佬級別”的甚至能賣到十幾、二十幾塊一瓶。
比如嶗山太清宮玉井水,15元一瓶,還有蘭維樂(Oravida)天然礦泉水,價格接近27元。這顯然不是給我們普通人解渴喝的。
說實話,我們平時喝3塊以上的瓶裝水,就已經算是“高端”水了。像3元的景田百歲山;4元的昆侖山礦泉水;以及5元的恒大冰泉,它們基本都屬于瓶裝水中的“貴族”。
礦泉水之所以賣的比純凈水、天然水都要貴,原因就在于水源和生產標準的不一樣。
我們常見的1元純凈水,像娃哈哈、康師傅基本都是用自來水加工而成的,廠商經過一系列凈化技術把細菌、病毒、有害物質進行剝離。這樣處理過后的水,不僅可以直接飲用,而且加熱后也不會產生水垢。
而天然水,比如農夫山泉、怡寶,它們的水源一般來自水井、水庫、湖泊等,屬于未經公共供水系統(tǒng)產生的水資源。
去除過程中會保留部分礦物質元素,有些人覺得喝起來口感會比純凈水甘甜些,價格一般在2元左右。
礦泉水的水源就更加稀缺了,它來自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經鉆井開采的泉水,水里含有一些人體所需的鈣、鎂、硒等礦物質。
如果是通過鉆井開采,區(qū)域選取必須是未被污染的,而且需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水源在開采過程中受到污染。
也正因為開采難、水源少,礦泉水自誕生以來就被外界貼上“高貴”的標簽。
比如景田百歲山那句“水中貴族—百歲山”的廣告語,直接就把它定位在高端市場。
除了水源地不同外,瓶裝水的執(zhí)行標準也有所差異。
純凈水、天然水執(zhí)行的都是GB 19298-2014標準;而礦水泉則執(zhí)行GB 8537-2018標準.
咱們買水時如果想搞懂它“貴在哪”,不妨多看兩眼瓶身上的水源信息和產品標準號。
說到這兒,可能消費者不禁產生一個疑問:瓶裝水價格有高有低,難道真是用了更高貴的水嗎?
事實上,瓶裝水的價格差異,和瓶中“水”的關聯(lián)并不大。
拿農夫山泉來說,一瓶550毫升的瓶裝水,其成本2毛1,出廠價5毛4。在各項成本中,水的價格只有0.0032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真正能決定瓶裝水的價格,在于水源、建廠、工藝、營銷等外部因素。
在礦泉水市場,水源地的稀缺性是主導品牌高端形象的核心賣點。
對于企業(yè)來說,誰能找到優(yōu)質的水資源,意味著誰就能占據更多瓶裝水的市場份額。
但礦泉水作為國家稀缺的水礦產資源,想要開采并不容易。
企業(yè)不僅需要向國家申請開采資格,通過各種水質指標檢測,還要投入大筆資金。
據說申請采礦許可證可能就要花費3000-5000萬元,如此高的門檻,讓不少企業(yè)望而止步。
因此,水源地成為企業(yè)對外營銷的“金字招牌”。
然而,企業(yè)就算拿到采礦許可證,也要在水源周邊建立水資源生產基地,以及花重金引入生產設備,方便及時產出成品,運輸到各大銷售渠道。
恒大冰泉為了在長白山開采水源地,耗時3年勘探、打井,僅單井成本就花費了約2000萬;而農夫山泉曾斥資4.77億元在長白山建立了首個生產工地。
這些成本至少要占到終端價格的20%—30%,前端零售價不賣貴就很難回本、盈利。
除此之外,工藝設備、營銷支出等成本,也是不容忽視的大頭。
在武漢農夫山泉的生產基地,1元水每小時可以灌裝12萬瓶;而3元的生產設備采用高端納米過濾系統(tǒng),能精準控制礦物質含量,每小時灌裝僅4萬瓶。
某德國進口設備商表示,高端線的更換頻率是普通線的3倍,單套設備成本要高出500萬元。
與此同時,農夫山泉每年的廣告支出在12-15億元之間,其他品牌的營銷投入也可見一斑。
為了分攤建廠、設備以及營銷等多項成本,這些開支都要體現(xiàn)在瓶裝水的終端價格上。
原本看似普通的“水”,經過各種包裝抬高了身價,甚至成為部分消費者高攀不起的“貴族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出于對健康的追求,盲目陷入“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消費誤區(qū),加劇了瓶裝水市場的亂象。
盡管礦泉水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但并不意味著要靠喝水來獲取。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指出,人體每日獲得的微量元素有80%來自食物,20%才由飲水攝入。
普通人一天的飲水量在2L左右,也就是常說的8杯水,如果想靠喝水補充礦物質,就需要攝入大量的水。
以鈣離子為例,成年人每天推薦的鈣攝入量為800mg~1200mg,假如食物攝入600mg的鈣,那么還有200mg-600mg的缺口。
而礦泉水中鈣含量大約有30mg~40mg/L,如果想通過喝水補鈣,那么每天需要喝7L~15L的水,過量飲水容易造成水中毒。
因此,靠喝水補充礦物質一點也不符合科學,這也說明瓶裝礦泉水對我們的健康幫助并不大。
既然如此,咱們普通人該如何選擇瓶裝水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對于成年人來說,日常喝水選擇涼白開就好了,出門前提前備好水杯就能解決選水的困擾。
如果在外實在想喝水,1元錢的純凈水就能迅速解決,2元的天然水口感更佳。當然,你想體驗更豐富的礦物質風味,選擇價格稍高的礦泉水也無可厚非。
歸根結底,解渴和補水才是喝水的目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口味偏好甚至當下心情來選擇,但不要掉入“貴就是好”的錯誤消費觀里。
如今瓶裝水市場卷入激烈的“價格戰(zhàn)”廝殺,各品牌巨頭的瓶裝水價格都下探到1元,未來高端礦泉水價格可能會進入“2元時代”。
到時候不是消費者選擇喝什么水,而是品牌該考慮以什么賣點才能持續(xù)吸引消費者。
因此,我們不必糾結瓶裝水的價格差距在哪里,只需明白水的本質就是水,并不會因為多付了錢,就產生額外的營養(yǎng)價值。
參考資料:
1.紅星資料:《日常喝水有講究!礦泉水、天然水、純凈水,有啥區(qū)別?》
2.上觀新聞:《2 塊錢的水和 20 塊錢的水有什么區(qū)別?真的越貴越好嗎?》
3.中國新聞網:《純凈水、礦泉水和天然水如何選擇》
作者:卓卓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