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為
來源 | 品牌觀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房地產下行,一鯨落,萬物難生。
2025年8月,一則“佛山大瀝萬成廣場(博皇家居建材生活廣場)破產清算”的消息,在家居行業(yè)掀起不小的波瀾。
這個曾采用“全球工廠直營店+品牌總部寫字樓”融合創(chuàng)新模式無縫鏈接運營與銷售的高端賣場,從2019年招商時的意氣風發(fā),到如今因“無人接盤”黯然退場,不過短短四年時間。
它的謝幕,不僅是一家企業(yè)的折戟,更撕開了佛山家居大賣場群體生存困境的一道口子。
在電商沖擊、消費習慣以及房地產下行帶來的多重壓力困境下,曾經以“渠道壟斷”為護城河的傳統(tǒng)大賣場,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大考。
開業(yè)僅4年
母公司破產清算,無人接盤!
7月31日,京東拍賣平臺上發(fā)布了佛山市南海區(qū)萬成物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招募公告。
根據天眼查顯示,佛山市南海區(qū)萬成物業(yè)投資有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限制高消費”的標簽。
這一次拍賣涉及的資產正是大瀝萬成廣場項目,又稱為博皇家居建材生活廣場(下稱“博皇家居”)。
招募截止至8月29日,很可惜,被擺上拍賣貨架的萬成廣場,沒有迎來想象中的的“白馬王子”。
走進這座商場,一至三樓的索菲亞、馬可波羅、歐派等品牌展廳仍在維持運營,但門可羅雀,人少得可憐。
店里基本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在守著店,有的甚至連燈都沒有全開。
而四樓則沒有店鋪入駐,甚至還是毛坯狀態(tài),空蕩蕩一片。
這個2019年招商時宣稱“要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高端家居購物平臺”的項目,從2021年開業(yè)至今僅4年,便因母公司萬成物業(yè)陷入破產清算而面臨危機,令人唏噓。
這幾年,家居賣場行業(yè)一直承壓,形勢不容樂觀,而對于佛山本地的家居大賣場來說,這種情況更甚。
作為全國最大的泛家居產業(yè)集群,截至2024年初,佛山家具產值超過萬億,本地從業(yè)企業(yè)超過3萬家,其中生產企業(yè)7000余家,經銷貿易企業(yè)超過2萬家,從陶瓷、家具到衛(wèi)浴、燈具,產業(yè)鏈條覆蓋生產、設計、物流全環(huán)節(jié)。
這種“前店后廠”的產業(yè)格局,讓本地消費者天然具備“跳過中間商,直連源頭廠”的條件。
在社交平臺上,更是讓這種信息差趨近于零,消費者甚至能通過身邊朋友介紹直接對接源頭廠家,使得傳統(tǒng)大賣場的“渠道價值”大打折扣。
博皇家居的定位矛盾正是這種產業(yè)特性的縮影。它瞄準“國際家居建材城”的高端路線,試圖通過“品牌集合+場景體驗”吸引消費者,但在佛山本地市場,消費者對“品牌溢價”的敏感度遠低于外地。
這種“產地直供”的消費習慣,讓主打“中間渠道”的大賣場陷入“本地不買賬、外地夠不著”的尷尬境地。
外省消費者雖有需求,但受限于地域距離和物流成本,難以支撐單店的高運營成本;本地消費者則因“觸達工廠太容易”,將大賣場視為“非必要選項”。
行業(yè)寒冬的多重暴擊
博皇家居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國家居賣場集體危機的縮影。
2025年7月,總投資90億元的佛山(國際)家居博覽城部分產權以10.6億元起拍,競買人需同時承擔1.6億元欠租;同一個月,南通家居巨頭遇債務危機,百安誼家資產被拍賣。
5月以來,紅星美凱龍、靚家居、居然之家等龍頭企業(yè)接連出現重大變故。
家居建材行業(yè)的衰退,本質上是“房地產紅利時代”終結的連鎖反應。
過去二十年,中國家居賣場的高速擴張與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深度綁定,一批批家居企業(yè)不僅登陸了資本市場,創(chuàng)始人也頻登福布斯富豪榜。
但自2022年開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下降,到了2024年1-9月,銷售面積的絕對規(guī)模已經降到了2015年的水平。
而把目光回到今年,7月15日,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25年1—6月份住宅竣工面積16266萬平方米,下降15.5%,行業(yè)生命線被攔腰斬斷。
與此同時,近年來電商直播的崛起,構成了對傳統(tǒng)大賣場的“后天暴擊”。
在流量端,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家居垂類主播”正在重構消費者的決策鏈路。
一個典型的場景是:消費者刷到主播“探廠”視頻,直觀看到沙發(fā)生產線、瓷磚窯爐,聽主播講解“出廠價+物流費”的成本構成,再通過評論區(qū)鏈接直接下單。
這種所見即所得、源頭可追溯的購物體驗,讓傳統(tǒng)賣場“樣品展示+銷售話術”的套路相形見絀。
家居大賣場突圍關鍵
在這樣的行業(yè)背景下,及時調整業(yè)態(tài)成為了家居大賣場轉型的關鍵。
而這些家居大賣場也都“默契”地選擇了同一條路,即引進新業(yè)態(tài),構建一個新型商業(yè)綜合體。
而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的新能源車,被大賣場視為“香餑餑”。
紅星美凱龍、居然智家等頭部企業(yè)加速引入新能源汽車品牌,試圖用“人-車-家”的生態(tài)聯動,在行業(yè)寒冬中撕開一道裂縫。
在昆明紅星美凱龍的雙Mall項目里,一個占地近2萬平方米的“汽車主題館”正顛覆著人們對傳統(tǒng)家居賣場的認知:一邊是閃亮的新能源汽車,一邊是日常的沙發(fā)床墊。
主題館不僅提供車輛展示,還引入了改裝養(yǎng)護、二手車交易等業(yè)態(tài)。這種“展示-體驗-購買-售后”的閉環(huán),讓消費者從“看車”變成“過日子”,為家居賣場帶來高頻的“到店粘性”。
截至2025年6月底,這樣的汽車主題館已在全國50家紅星美凱龍商場落地,覆蓋44個城市,與超30個汽車品牌達成合作。
過去,家居賣場的核心邏輯“品類聚集”——將建材、家具、軟裝等單品集中展示,依賴“一站式購物”的便利性吸引消費者。
但隨著消費升級,用戶需求已從“買產品“轉向“買體驗“。
美凱龍的破局思路就是:用“場景”串聯品類,用“體驗”替代“推銷”。
如果說引入新能源車是抓住趨勢的順勢而為,那么,“Mega-E智電綠洲”則是美凱龍一次戰(zhàn)略轉向的典范。
在傳統(tǒng)家居賣場中,電器曾是“邊緣品類”,但美凱龍將其與家居裝修高度關聯。
通過推出“Mega-E智電綠洲”的新業(yè)態(tài),將電器區(qū)從"邊角位置"升級為"核心體驗區(qū)",讓消費者因“場景”而來,為“服務”留駐,為“生態(tài)”復購。
紅星美凱龍從“交易場”到“體驗場”的商業(yè)升級,本質在于重回用戶需求,重構生態(tài),創(chuàng)新場景,優(yōu)化體驗,拉滿服務,重新定義家電零售渠道。
如今,高端電器已經成為公司增長最快的業(yè)務板塊之一。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美凱龍電器經營面積占比9.4%。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品類”。
與此同時,美凱龍還通過“設計+產品”的綁定模式,改變傳統(tǒng)賣場的“導購推銷”邏輯。
過去,美凱龍曾試水自營家裝業(yè)務,卻在實踐中碰得“頭破血流”——標準化流程難落地、服務鏈條冗長難把控、個性化需求千差萬別難復制,最終不得不收縮戰(zhàn)線。
為盤活這部分空間,美凱龍嘗試過多種方案,最后是將這層空置樓開放給當地優(yōu)秀設計機構和獨立設計師,意外打開了新局面。
設計師們不僅帶來了精準的家居消費客群(許多客戶為找設計服務順路逛商場),更憑借專業(yè)能力成為連接消費者與品牌的“超級橋梁”:他們能精準匹配用戶需求與商場內的家居產品,甚至根據客戶戶型定制“產品組合方案”,帶動關聯銷售轉化率提升。
這一發(fā)現,讓美凱龍看到了“設計驅動”的巨大潛力。2024年1月,"百Mall計劃"正式啟動,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打造M+高端家裝設計中心,將設計服務打造成連接家居消費的核心樞紐。
從戰(zhàn)略落地到規(guī)模擴張,美凱龍的速度令人驚嘆:截至2025年8月,隨著新疆第15家萬方級M+設計中心落地,全國已建成超73萬平方米的設計中心網絡,聚合了1700多家設計工作室、5000多名優(yōu)秀設計師。
這些散布在全國核心城市的“設計能量場”,正以“設計+產品+場景”的新模式,重新定義家居消費的流量入口與體驗標準。
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當房地產紅利消失、消費習慣改變,那些固守"收租思維"的商場終將被淘汰;而那些敢于打破邊界、融合多元業(yè)態(tài)、深耕用戶體驗的大賣場,或許能在寒冬中孕育出新的生機。
可以說,在“家”的場景里,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從來不是冰冷的“買賣場所”,而是能滿足“生活需求”的溫暖空間。誰能率先讀懂這一點,誰就能在這場轉型大戰(zhàn)中笑到最后。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發(fā)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