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來源于@觀察者網(wǎng)
趕在中美即將啟動第四場談判前,美國突然除名了反華鷹派,釋放出怎樣的信號?
日前特朗普撤銷了自己對海德出任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理的助理部長的提名。此事有兩點令人想不到:第一,自特朗普去年11月勝選開始,他在有關(guān)官員的任命上邏輯是一以貫之的,首先看此人的政治主張和自己有沒有共鳴,其次看這個人對自己是否忠誠。考慮到特朗普無論作風還是主張在美國政壇都屬于相對極端的少數(shù)派,能夠滿足他條件的人選并不多。
而且特朗普很喜歡將個人情感注入公事,無論是在公開場合的表態(tài)、施政主張或者人事任命上,他的決定都帶有很強的個人情感。也正是因此,目前已知在國會否決他的提名以前就讓他放棄自己的官員任命安排,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去年年底曾傳出消息,特朗普考慮提名眾議員蓋茨擔任司法部長,但當時蓋茨身背性丑聞,還是美國社會上最痛恨的涉及未成年人的性丑聞,因此特朗普這一打算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為此特朗普的提名還遭到了企業(yè)家馬斯克的堅決反對。當時馬斯克在特朗普的團隊中話語權(quán)還是很高的,甚至有報道稱,馬斯克為此和特朗普團隊部分成員爆發(fā)了激烈爭吵。然而盡管如此,特朗普最初還是沒有改變主意,直到蓋茨也意識到由自己擔任司法部長過于離譜,于是他主動拒絕了特朗普的提名,特朗普這才放棄提名蓋茨。因此,特朗普放棄提名海德,一定是基于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海德是一名對華極端強硬人士,他曾在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工作,參與策劃該委員會多項“反華”行動,更推動了多個針對中國企業(yè)的法案。考慮到特朗普在貿(mào)易上針對中國的野心,他應該非常需要海德這種人才對。
綜合以上內(nèi)容,特朗普“除名”海德這樣一個極端“反華”鷹派,多少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這既不符合特朗普在人事任命上的一貫作風,也不符合他的野心。既然如此,大家認為特朗普是基于怎樣的理由才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很可能和他對外政策的改變有關(guān)。
近期美國政府通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將于下周與中方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第四輪經(jīng)貿(mào)談判。中美當下還在進行連番會談,意在解決兩國之間在貿(mào)易上的分歧,特朗普更希望能從中國撈到盡可能多的好處。同時,也正是基于這一初衷,特朗普有兩個方案可選:第一,施壓中國,逼中國讓步;第二,通過相對溫和的手段,尋求和中國達成他所期待的貿(mào)易協(xié)議。
而從中美第四場談判啟動前,海德被特朗普“除名”一事來看,特朗普自己都放棄第一個方案了,為什么?因為在中美談判的問題上,中方的態(tài)度是一以貫之的: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如果說特朗普就任初期還沒有察覺中方的底氣和決心的話,那么經(jīng)過此前的中美關(guān)稅戰(zhàn)和此后的連番談判,特朗普或許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施壓中國是行不通的。所以,即使特朗普自己其實也有針對中國的意圖,但他當下為了和中國順利達成協(xié)議,也不得不把野心按進胃里,避免激怒中國,正因如此,特朗普選擇放棄對海德的提名。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僅僅發(fā)生在中美貿(mào)易領(lǐng)域,在戰(zhàn)略、外交等領(lǐng)域,特朗普也在盡可能避免激怒中國,就在不久前,前后不到48小時之內(nèi),中美防長、外長還先后進行了通話。期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電話之際,還強調(diào)了一件事,即中美就一系列雙邊問題進行開放和建設(shè)性溝通的重要性。顯然,特朗普也察覺到了,如今的美國離不開中國,和中國對抗甚至鬧翻,到最后只會害慘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