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漢宮城,少年除外戚,宦官干政)
同樣是少年天子,他斗倒專權(quán)外戚夠狠,讓東漢重回清明;可轉(zhuǎn)頭重用宦官,又給王朝埋了禍根,漢和帝劉肇這波操作,到底是聰明還是糊涂?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的洛陽皇宮,10歲的劉肇穿著寬大的龍袍,被竇太后拉著坐上龍椅,底下大臣喊“萬歲”,他偷偷瞟了眼身邊的竇太后,又趕緊低下頭,這皇帝當(dāng)?shù)?,連自己的起居都由竇家人管著,跟個提線木偶沒啥兩樣。
劉肇能當(dāng)上太子,全靠竇太后,親媽梁貴人被竇太后誣陷,憂憤而死,竇太后把他收養(yǎng)在名下,4歲就立他為太子。
可現(xiàn)在章帝剛死,竇太后臨朝聽政,竇家兄弟立馬把持了朝政:竇憲管機(jī)密,竇篤管警衛(wèi),竇景、竇環(huán)當(dāng)太監(jiān),連皇宮大門都由竇家人守著。
民間有野史說,竇家早想篡位,養(yǎng)著刺客殺反對者,正史《后漢書》沒提篡位,但明確寫了竇憲囂張,伐匈奴回來后,敢在朝堂上受“萬歲”稱呼,還是尚書韓棱懟回去才作罷,其他官員們怕竇家,連舉報都不敢,只能私下嘆氣。
(圖:市井買鹽)
竇家掌權(quán)后,沒干啥好事。竇太后解除鹽鐵禁令,豪強(qiáng)地主趁機(jī)囤貨抬價,國家稅收少了,老百姓買鹽都得花雙倍錢。
竇憲更過分,養(yǎng)了一群刺客,誰跟他作對,夜里就被“意外”殺死。有個官員彈劾竇景貪贓,第二天就被人堵在回家路上打了一頓,差點(diǎn)丟了命。
永元四年(公元92年),14歲的劉肇聽說竇憲要聯(lián)合女婿郭舉、下屬鄧疊,趁他外出時行刺,篡奪皇位。他心里慌,可外臣都被竇家監(jiān)控,根本沒法聯(lián)系。好在身邊有個叫鄭眾的宦官,管皇宮園林的,為人機(jī)靈,對漢室忠心。
(圖:偏殿密議,隱秘且緊張)
劉肇偷偷把鄭眾叫到偏殿,壓低聲音說:“竇家要反,你得幫我?!编嵄娤肓讼耄f:“先把竇憲召回京城,再關(guān)門抓他的人?!眲⒄攸c(diǎn)頭,立馬下旨,說“匈奴又來犯邊,召竇憲回朝議事”,竇憲果然沒懷疑,帶著少量隨從就回來了。
回宮當(dāng)天,劉肇親自去北宮,命執(zhí)金吾帶兵守宮門,又讓人去抓郭舉、鄧疊。這些人沒防備,很快就被捆了。接著他派人包圍竇憲府,收回大將軍印,沒公開殺他,只讓他回封地,然后逼他自殺,14歲的孩子,把“甕中捉鱉”玩得比老臣還溜。
竇家倒了,劉肇親政,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竇家黨羽,凡是靠竇家當(dāng)官的,全免官回家。鄭眾立了大功,劉肇封他為大長秋,管皇后宮的事,還經(jīng)常跟他商量政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宦官用權(quán)自此始矣”,這是東漢第一次讓宦官參政。
有人說劉肇糊涂,其實(shí)他也是沒辦法。外臣要么跟竇家有關(guān),要么怕惹事不敢說話,只有鄭眾能信。鄭眾也懂事,得寵后不驕橫,還勸劉肇“別重用宦官”,可劉肇沒聽,他沒想到,這一開頭,后來的宦官會越來越橫。
(圖:縣衙貼詔)
親政后的劉肇,倒是個愛民的好皇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洛陽鬧蝗災(zāi),他下旨說“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把責(zé)任攬到自己身上,還免了災(zāi)區(qū)賦稅。嶺南產(chǎn)龍眼、荔枝,以前要晝夜傳送進(jìn)京,累死不少人,唐羌上書請求停止,他立馬批復(fù)“準(zhǔn)了”。
有次地方官上報“流民太多,沒地種”,劉肇趕緊下旨,讓流民到荒地多的地方種地,官府給種子和糧食。他還經(jīng)常派太監(jiān)去查冤獄,有個縣令亂判案,把好人關(guān)了三年,劉肇知道后,不僅免了縣令的官,還親自道歉,這樣的皇帝,老百姓確實(shí)喜歡。
可劉肇處理后宮,就沒前廷那么清明了。他第一個皇后是陰氏,陰家是大族,光武帝的皇后陰麗華就是陰家的。陰氏長得美,又聰明,劉肇一開始很寵她,永元八年冊立她為后。
(圖:后宮憂怨)
可沒過多久,鄧貴人進(jìn)宮了。鄧貴人是前護(hù)羌校尉鄧訓(xùn)的女兒,比陰氏年輕,性格還溫柔,很快就搶了寵。陰氏被冷落,心里怨恨,跟身邊人說“將來我得志,必讓鄧氏斷子絕孫”。
這話被鄧貴人知道了,她故意在劉肇面前裝可憐,說“我怕皇后害我,不如現(xiàn)在死了好”,還真要自殺,被宮女?dāng)r住。
永元十四年,有人告陰氏用巫蠱詛咒劉肇,劉肇派張慎去查。張慎是鄧貴人的人,草草審了下就定了罪,陰氏被廢,沒多久就憂憤死了。
劉肇想立鄧貴人為后,鄧氏推讓了三次,劉肇更覺得她賢德,還是立了她,野史說鄧氏陷害陰氏,正史沒實(shí)據(jù),大概率是陰氏自己嫉妒惹的禍。
劉肇身體一直不好,比他爹章帝還短壽。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冬天,他在洛陽宮病逝,才27歲,在位17年,葬在慎陵。
他死的時候,兒子劉隆才百天,只能由鄧太后臨朝聽政,鄧太后后來也重用外戚,東漢的外戚、宦官之禍,就這么循環(huán)開了。
(圖:漢和帝)
劉肇這輩子,挺矛盾的:14歲斗倒外戚,夠勇敢;愛民如子,夠仁厚;可重用宦官,又夠糊涂。他不是不知道宦官可能作亂,只是當(dāng)時沒更好的人選,就像人在沙漠里,只有一杯水,再危險也得喝。
歷史總愛開玩笑,少年英主開了壞頭,后來的皇帝學(xué)他用宦官,卻沒他的聰明,最后把東漢拖垮了。劉肇的故事告訴我們:解決眼前的麻煩容易,總是能想到長遠(yuǎn)的后果卻無比艱難,權(quán)力這東西,平衡比啥都重要。
本篇為歷史通俗演繹,主要參考《資治通鑒》《后漢書》,部分情節(jié)融合民間傳說與文學(xué)再構(gòu)。
參考資料:
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
(南朝)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本文部分配圖來自AI生成,僅為增強(qiáng)歷史氛圍與理解體驗,非史實(shí)復(fù)原,請讀者辨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