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堅不可摧的骨骼,其實每天都在默默進行新陳代謝。當骨骼流失速度悄悄超過重建速度時,骨質(zhì)疏松就盯上了我們,直到某天輕微滑倒就導致骨折,才驚覺為時已晚。
研究表明,髖部骨折后一年內(nèi)死亡率高達20%以上。以下5種日常表現(xiàn)是骨骼脆化的明確信號,越早發(fā)現(xiàn),越能有效干預。立即行動,守護骨骼健康!
01
信號一
莫名腰背痛,甚至身高“縮水”
這是骨質(zhì)疏松最普遍且最易被忽視的早期信號。如果你長期感到腰部或背部彌漫性、陣發(fā)性地鈍痛,尤其在久坐、久站后加重,早晨起床時感覺脊柱僵硬,但輕微活動后又能稍有緩解,這就需要警惕了。
圖片由AI生成
02
信號二
牙齒松動,牙槽骨不保
03
信號三
輕輕一摔就骨折——“脆性骨折”
04
信號四
肌肉酸痛、抽筋,渾身沒勁
05
信號五
指甲變脆,容易斷裂
指甲是身體的一個微小窗口,它的健康狀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體的營養(yǎng)狀況,尤其是鈣和膠原蛋白的代謝水平。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指甲在平時不易斷裂的情況下,突然變得薄脆、容易劈裂、有縱行條紋,這可能暗示著身體鈣質(zhì)和構成骨骼、指甲的基礎材料——膠原蛋白正在流失。雖然指甲變脆不能直接確診骨質(zhì)疏松,但它可以作為一個提醒你關注整體骨骼健康的輔助信號。
06
如何守護我們的骨骼?
一份詳盡的防護與鍛煉指南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請不要焦慮。骨質(zhì)疏松是可防、可治的!越早行動,效果越好。強烈建議:采取“營養(yǎng)+運動+生活干預”的綜合策略。
■營養(yǎng)是基石:為骨骼“補充原料”
(1)補足鈣質(zhì):鈣是骨骼的“磚石”。成人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000毫克,50歲以上女性和70歲以上男性應增加至1200毫克。
食補首選:每天保證300-500毫升牛奶或酸奶、多吃鹵水豆腐、石膏豆腐
、綠葉蔬菜、芝麻醬、帶骨小魚和堅果。
補充劑:如果飲食無法滿足,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鈣補充劑,如碳酸鈣或檸檬酸鈣。
(2)維生素D是關鍵:它是鈣的“搬運工”,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每日至少需要800-1000IU。
曬太陽:這是最經(jīng)濟有效的方式。每天在陽光下暴露面部和手臂20-30分鐘(避開夏季正午的暴曬)。
食物和補充劑:富含脂肪的魚類(金槍魚、三文魚等)、蛋黃、肝臟含量較多。但通常不夠,建議老年人常規(guī)檢測維生素D水平,并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制劑。
(3)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它是肌肉和骨骼的“鋼筋混凝土”。攝入不足會影響骨基質(zhì)的形成。確保每日從肉、蛋、奶、豆制品中攝取足量蛋白質(zhì)(1.0-1.2 克/千克體重)。
■運動是良藥:為骨骼“施加壓力”
骨骼遵循“用進廢退”的生物力學原理。只有給骨骼施加適當?shù)膲毫?,它才會感到“需要變強壯”,從而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同時,運動能極大增強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協(xié)調(diào)性和柔韌性,這是預防跌倒、防止骨折的最關鍵一環(huán)。
以下鍛煉方案請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如已確診骨質(zhì)疏松或年歲較高,開始前務必咨詢醫(yī)生或康復師。
(1)負重運動
低沖擊有氧運動——快走:這是最安全、最基礎的選擇。建議每周進行4-5次,每次30-45分鐘,步伐應較日常散步更快,感到微微氣喘為宜。
注意事項:已確診嚴重骨質(zhì)疏松或曾有骨折史的患者,應避免高沖擊性運動,如跳躍、跑步、打球等,以免引發(fā)骨折。應從快走開始,逐漸增加強度和時長。
(2)抗阻力量訓練
強壯的肌肉是骨骼的“天然保護套”,能增加關節(jié)穩(wěn)定性,并在跌倒時提供緩沖。常見的抗阻力量訓練有俯臥撐、深蹲、舉重等。
頻率與原則:抗阻訓練每周進行2-3次,組間休息充分。核心原則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避免憋氣。
(3)平衡與柔韌性訓練
絕大多數(shù)骨折由跌倒引起,因此改善平衡至關重要。
單腿站立:每天練習,先扶住穩(wěn)固的墻面或椅背,嘗試抬起一條腿,保持20-30秒,然后換腿。逐漸嘗試松開手。
腳跟對腳尖直線行走:像走鋼絲一樣,前后腳沿直線行走,每天練習幾分鐘。
太極拳:大量研究證實,太極拳這種包含重心轉(zhuǎn)移、緩慢流暢的動作練習,能極好地改善身體平衡、協(xié)調(diào)性和本體感覺,是預防跌倒的首選運動。
一項針對絕經(jīng)后女性的研究表明,為期12個月的綜合運動干預,不僅能顯著減緩腰椎骨密度的流失,更能將跌倒風險降低近40%。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戒煙:吸煙會嚴重影響骨峰值的達成并加速骨流失。
限酒:過量酒精會破壞骨骼代謝,增加跌倒風險。
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它們可能影響鈣的吸收或?qū)е骡}質(zhì)流失。
預防跌倒:居家環(huán)境確保光線充足,移除地面障礙物,浴室安裝扶手、使用防滑墊。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科普中國、廈門日報
校對:張琳、洪麗敏
一審:任旭萍、朱毅力
二審:陳興、許燕妮
三審:劉子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