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錢的不當(dāng)回事,債主卻低三下四,哪怕是多年的老友,一牽扯到借錢,也難免一地雞毛,這就是讓人抓狂的現(xiàn)狀。
曾經(jīng)就有這樣一對好兄弟,在1988年那個改革開放的時期,慷慨的借出5萬元幫助好友渡過難關(guān),那在當(dāng)時,是相當(dāng)大的一筆錢。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筆錢再有音訊,竟然等到了31年后,且要跨越千山萬水,從美國而來。
張道漢與王明國
在1980年代末,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許多有志之士涌向沿海城市,追尋著財富和機遇的腳步。
廣州,這座南方的繁華城市,成為了無數(shù)追夢人的樂土。
張道漢和王明國,兩個命運迥異的普通人,正是在這座城市中結(jié)識。
張道漢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家境雖然清貧,但他從小聰明好學(xué),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成年后,張道漢決定南下廣州,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
他在廣州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經(jīng)營著一家小商鋪。
盡管生意并不興隆,但他憑借著勤奮和誠信,逐漸在當(dāng)?shù)卣痉€(wěn)了腳跟。
與張道漢不同,王明國原本是一名公務(wù)員,安寧平穩(wěn)。
然而,一次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王明國在一次出差中不慎丟失了公款,這次事故使他遭受了處分,失去了工作。
無奈之下,他決定前往廣州尋找新的機會。
懷揣著對未來的渴望,王明國踏上了南下的火車,開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在廣州,王明國很快感受到了大城市的壓力與競爭,但他并沒有放棄。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王明國認識了張道漢,兩人很有共同語言,幾次接觸下來,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張道漢的熱情開朗又正直,王明國努力堅韌有干勁兒,這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品質(zhì)。
他們時常在一起探討生意上的機會,互相支持,成為了彼此在異鄉(xiāng)奮斗的精神支柱。
資金的缺口
1988年,王明國看中了鉛礦開采的商機,決定大干一場。
然而,高昂的啟動資金成為了他面前的一道難題,更倒霉的是,他的一部分現(xiàn)金存款還被偷走了。
面對好友的困境,張道漢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積攢多年的5萬元積蓄,借給了王明國。
這筆錢對于當(dāng)時的張道漢來說幾乎是傾家蕩產(chǎn),但他相信王明國的能力和他們之間的友誼。
他們沒有簽訂任何借條,僅憑一句口頭承諾,張道漢將5萬元交給了王明國。
然而,命運并未眷顧王明國,他投入全部精力和資金,卻接連遭遇挫折,項目最終失敗。
不僅借來的錢打了水漂,他還背上了更多的債務(wù)。
為了躲避債務(wù),王明國不得不離開廣州,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
他輾轉(zhuǎn)多個城市,嘗試過不同的生意,但始終未能成功。
最難的時候,他靠著給親戚的工廠看門生存。
遠在他鄉(xiāng)的思念與堅持
王明國的女兒在美國發(fā)展事業(yè),事業(yè)有了起色,就連忙把父親接了過去。
在美國的日子里,王明國雖然生活逐漸穩(wěn)定下來,但他從未忘記過那筆債務(wù)和張道漢的無私幫助。
盡管他曾嘗試通過信件和電話聯(lián)系張道漢,但由于通信不便和時間的流逝,兩人逐漸失去了聯(lián)系。
每每想起當(dāng)年的情景,王明國心中總是充滿了愧疚和感激。
2019年,王明國已經(jīng)年逾古稀,但他決定要實現(xiàn)多年的心愿——回國還債,女兒擔(dān)憂他年紀大了不方便,他卻一意孤行。
他覺得,只有親自將錢還給張道漢,才能了卻心中的那份牽掛和歉意。
于是,他踏上了回國的旅程,帶著從美國辛苦積攢的10萬元,這里面有女兒給他的養(yǎng)老錢,希望能夠彌補當(dāng)年的虧欠。
重逢與歸還
王明國回到中國后,開始四處打聽張道漢的下落。
經(jīng)過多方努力,他終于在當(dāng)?shù)鼐降膸椭抡业搅藦埖罎h的住處。
當(dāng)兩位久未見面的老友在派出所重逢時,眼中都閃爍著激動的淚光。
尤其是張道漢,他開始時還有些不可置信。
他們彼此的容貌雖然已經(jīng)被歲月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那份真摯的友誼依舊如初。
王明國將10萬元遞給張道漢,表示這是連本帶息的還款,他有些不好意思,這錢算不上多。
然而,張道漢卻堅決只收回當(dāng)初借出的5萬元。
他感動于王明國的誠信和堅持,但更看重的是兩人之間的友誼,最終,王明國在張道漢的堅持下,只留下了5萬元,帶著輕松和釋然的心情離開了派出所。
友誼的延續(xù)
張道漢和王明國在派出所重逢后,兩人一同回到了張道漢的家中。
這里是張道漢用多年辛勤勞動做生意積攢的錢買下的房子,溫馨和安寧的氛圍讓王明國倍感親切。
兩人坐在老舊的藤椅上,回憶起當(dāng)年的點點滴滴,明明數(shù)十年,往事卻仿佛歷歷在目。
王明國講述了自己過去的日子,沒錢后從零開始,做過各種辛苦的工作,但無論多艱難,他從未放棄過對張道漢的那份承諾。
而那份未償還的債務(wù),一直被他深深記在心里,從不敢忘記。
張道漢聽完王明國的講述,內(nèi)心深受觸動。
他對王明國說:“老兄弟,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你能平安回來,我們的友誼才是最重要的?!?/strong>
王明國感激地握住張道漢的手,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兩位老人默默無言,卻在心底達成了新的默契。
回國后的王明國,雖然已經(jīng)年過七旬,但他決定在故鄉(xiāng)安度晚年。
王明國的家人也對他的決定表示支持,并且?guī)椭匦掳差D下來。
為了感恩張道漢多年來的支持和幫助,王明國經(jīng)常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兩家人關(guān)系親密,經(jīng)常互相照應(yīng)。
兩位老人的友情在重新建立的基礎(chǔ)上,更加深厚。
雖然生活經(jīng)歷了種種波折,但他們都認為,正是這段友誼支撐著他們度過了人生中的艱難時刻。
每當(dāng)有朋友或鄰居談起他們的故事,張道漢總是感慨地說:
“人生最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真誠和友誼?!?/strong>
王明國則經(jīng)常對年輕人說:“無論身在何處,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承諾和本心?!?/p>
他還積極參與社區(qū)的公益活動,用自己的經(jīng)歷激勵更多人去幫助他人,傳遞正能量。
時間流逝,兩位老人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們的故事和精神卻在不斷影響著周圍的人。
結(jié)語
張道漢和王明國的故事,不僅是對誠信與友誼的贊頌,更是一曲人生的頌歌。
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無論時光如何流逝,真正的友情和誠信總能穿越歲月,歷久彌新。
這段跨越31年的還款,是他們情誼的證明。
同時,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愿意在你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是貴人,也是好人,這樣的人不該被辜負,人情也不該因此冷落。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有借有還,誠信重諾,而不是因為善意,卻讓自己吃虧。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2019年4月22日 關(guān)于張道漢和王明國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