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食品內參原創(chuàng)
作者丨景行編審丨橘子??????????????????????????????????
前段時間,康師傅在半年報中披露,其飲品業(yè)務下滑2.6%;如果不算碳酸飲料業(yè)績的增長,光茶、水、果汁這一塊的銷量下滑7.6%;相比2024年上半年少賣了13.17億元。誰能想到,多年前一步不被看好的合作,讓百事飲品(簡稱:百飲)成為康師傅飲品(簡稱:康飲)的一個支柱項目。
這也難怪在百飲的兄弟看不上康飲的業(yè)務,畢竟,當年康師傅和百事飲品合作后,百飲可謂百廢待興,大量在康飲過得不是很愉快的兄弟“被”來到百飲,他們也是憋著一口氣。這些年,康飲這塊兒也確實不爭氣,業(yè)績沒啥太大起色。
這不,2025年的第三季度也快結束了,康飲的業(yè)績依然不見好轉的跡象,就連一線的業(yè)務也準備放棄2025、著眼2026了。
腰斬的薪水
“現(xiàn)在,我們誰要是能100%完成2024年業(yè)績,那就是冒進,完成80%的業(yè)績都需要努力”,康飲北銷公司的基層管理者老韓說。
眾所周知,快消企業(yè)對業(yè)績的考核沒有比上一年業(yè)績低的,無論你能不能完成,這個KPI肯定是2025年要比2024年的業(yè)績增長上幾個點的。
可對康飲諸多在一線打拼的兄弟來講,不要說完成2025年的KPI了,能保住2024年業(yè)績不下滑都很難做到。要知道北銷是康飲表現(xiàn)相對強勢的區(qū)域,雖然業(yè)績大盤不如南銷,但其它競品表現(xiàn)的也不太好。所以,南區(qū)體量大,但競爭并沒有優(yōu)勢,在北銷下滑的情況下,南銷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尤其是華南大區(qū),這個體量可過50億的區(qū)域,這幾年業(yè)績都是近雙位數下滑的。
業(yè)績下滑的同時,體現(xiàn)在基層主任們身上的就是收入下降。
“疫情前,我一年工資稅后能拿10萬,好一點還能再往上多個2-3萬。疫情期間,年收入也差不多能拿到8-9萬,當時想著,未來再差還能比這個差嗎?!崩享n無奈的說,“沒想到還真的是更差了,去年7萬,今年算下來也就5萬了”。
“拿多少錢、干多少活,拿一半的錢那就上半天的班”,南銷售公司的老馬無奈地說到。不是不想努力,實在是努力沒有意義,不會因為你的努力業(yè)績就會往上升。
但事實上,對待工作,大家還是有一份熱愛在的。當公司有一些急事或下面新進業(yè)務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老馬們還是會主動加班解決的。比如,在溝通當天,已經是晚上6點左右,老馬說要去一個校園點解決問題。這就是一線基層的管理者們,一邊說著公司的不厚道,拿著一個月4000的薪水,可真遇到問題了,他們也是真的上。
“十幾年了,這點覺悟還是有的”。網點的問題好解決,但擺在大家面前的實際困難卻也真的超出了這些主任們的能力范圍。
在業(yè)務主任看來,今年康師傅飲料在市場上的需求是沒怎么衰減的,你只要“倒掛”出貨,把價格往下調一調要貨的人還是特別多。下半年,這樣的情況就是各個區(qū)域都想著把量往上沖一沖,不要80%都拿不到。如此一來,市場上各種貨漫天飛、各種倒掛著貨,下面各經銷商之間也就是省內竄貨,而一些大點的經銷商更狠,在網上竄全國。這感覺有點像乳業(yè)巨頭這兩年的困境,可能消費的人群數沒變,但是大家不愿意正價拿貨。
這就導致一個結果,明明康師傅去年就漲價了,按理論上經銷商的利潤會增長。但實際上,經銷商為了完成任務、回籠資金等,不得不低價出貨,那么利潤更低。自然地,業(yè)務人員在經銷商那里也沒啥話語權:你沒讓經銷商掙到錢,別人憑什么聽你的。
雖然,漲價后終端利潤是高了些,但各種促銷導致終端消費者其實也有點算不過來、實際買到手,到底比以往便宜沒,也就是4元1L的飲料,你現(xiàn)在賣5L給我一大堆的促銷,我真的到手是比4元高了、還是低了。終端促銷多,消費者熱情減少,所以,很多消費者就想出一個辦法,多在平臺上下單。
通常,平臺上的價格其實也是比4元多一些,因為它對比的標價是5元,你折扣下來到消費者手里也在3.8-4元。這還是平臺給消費者算了價格的,那些線下的終端網點,消費者自己能算明白嗎?
于是,大量本該歸于線下終端的消費者去線上購買,線下的消費者本應在戶外考慮便捷、享受冰爽,但在終端只能選擇其它競品。同時,也不得不說,相較于東鵬特飲、農夫山泉這些常年做活動、中獎率高的企業(yè),康飲的促銷多少有點不被消費者認可。
“脫節(jié)”的業(yè)務
在市場一線的兄弟們眼中,公司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高層以數字目標為導向,中層在粉飾太平,只有一線的兄弟在實打實地吃苦。一邊吃苦還要一邊造假,不然,這個苦可能更大。沒辦法,高層與一線是無法共情的。
一線的兄弟無法理解高層的高瞻遠矚,就像他們不明白為什么公司說未來500ml的飲料也要漲價,或者變相漲價的方式就是出高價的3元。而今年出的幾款植物飲料、無糖茶在市場上也是銷售遇冷。其實,大家都預料到動銷不會好,只是沒想到能差成這樣子。說白了,還是價格問題。你一排的2.5元-4元的飲料,突然出現(xiàn)個賣6元、7元的產品,消費者是真難接受的。
相較于漲價,新品的不成功,大家的意見其實并不大。畢竟,在一線的兄弟看來,這些都是風來了公司才出的產品,很有可能被這些“風口”欺騙,大家不過是花“經銷商”的錢賭下未來。
我們說漲價的問題除了消費者選擇差外,還在于下面的經銷商對于康飲的歸屬感在變差。漲價了,大家也沒掙到錢,不掙錢是這幾年最真實的康飲經銷商寫照:因為經銷商現(xiàn)在變得更多了。很多人覺得在財報上明明顯示康飲的經銷商是在逐年減少的,怎么又說是經銷商在變多。
從現(xiàn)實層面來講,或是很多小體量的經銷商并沒有統(tǒng)計上。這就不得不說說康師傅推出的二階直營了——康師傅把原來的小批發(fā)客戶變成自己的三階經銷商。這樣的好處在于削減了一層經銷商。原來的二階客戶是去大經銷商那拉貨,現(xiàn)在是直接去鼎通物流倉庫拉貨就可以。這對于開發(fā)市場、提升市場銷量上限絕對有好處,因為大家的二階變三階,而三階們本來就是坐批為主,真正干活是的是二階配送,增加這部分小客戶的利潤和自主權,能讓空白區(qū)域大大減小。
其實,這個策略與可口可樂的101客戶極其相似。大量的101客戶配送,這個101客戶體量并不小,有些都是娃哈哈、元氣森林等產品的經銷商。但當下可口可樂的問題也是沒人愿意做101客戶,因為價格倒掛,從公司那進貨不如從業(yè)務那里倒貨了。
今天的可口可樂就是康飲正在進行著的。你有大量的二階變三階,導致的結果就是大經銷商不愿意做;小批發(fā)商們大多也是為了回籠資金的拋售,亂價。當你的網點鋪市率到一定程度時,過量的二階直營就是內卷,自己搶自己市場。
這是經營管理必然會面臨的困境,可口可樂沒解決,康飲也很難解決?;貧w大客戶制?這顯然不可能,畢竟這些年投入了相當高的成本,現(xiàn)在能想的辦法就是如何解決這些二階客戶,不然未來這個二階客戶也將越來越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