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警李宰碩于2021年7月入職,曾隸屬于仁川海警廳300噸級警備艇,之后在靈興派出所工作,這個月他剛過完34歲的生日。作為禮物,母親給他準備了一雙運動鞋。由于他太忙了,禮物還未送到他的手上。是的,最近是他最忙碌的時候,一個月前,李宰碩才晉升成為警長。生活似乎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9月11日凌晨,一名70多歲中國籍男子在仁川附近捕撈貝殼因為漲潮被困在灘涂,李宰碩沒有猶豫,前去營救。這位中國老人的腳部受傷了,李宰碩就把自己的救生衣讓給老人。自己在游向岸邊的途中,被海水卷走。據(jù)報道,李宰碩頭部露出海面,手里拿著對講機和手電筒,掙扎自救,他在海里存活的時間至少有33分鐘。我無法想象,這33分鐘,他該有多么絕望。
6個小時后,被發(fā)現(xiàn)的李宰碩已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感到困惑,一個30多歲的年輕的生命去拯救一個70多歲的老人,還是個外國人,這樣值得嗎?
我也不禁在想,李宰碩面對海浪的威脅,把救生衣讓給老人的那一刻,他難道沒有片刻的猶豫嗎?
猶豫可能是有的,但是留給他的時間不長。在需要抉擇的瞬間,根本沒有時間讓你去琢磨利弊,但凡猶豫了一會,就救不了人了。
我更愿意相信,李宰碩的行動這是一種本能,一種職責感,這來自長期的專業(yè)訓練?!吧峒簽槿恕边@個詞是后話,對于在場的李宰碩來說,他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更沒工夫去考慮遇難者的身份。
在韓國海警李宰碩身上展露了“專業(yè)”淬煉出來的人性,這涉及到肌肉記憶,更是一種本能的善惡觀,而不僅僅只一種樸素的善意。
李宰碩身上透出的品質(zhì)是非常復(fù)雜的。很多“善人”,大多是建立在自己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害的前提下行善的,而李宰碩的行動,卻帶著某種冒險,甚至是自毀的傾向,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在警力并不充沛的情況下,李宰碩即便束手無策,不出讓自己的救生衣,在履職方面,也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因為這場救人行為,本身就已經(jīng)超出了常規(guī)海警的職責和能力。但是他依然愿意冒險,讓弱者得到生命權(quán),自己獨自跟無情的大海搏斗。
這種高貴的品格,已經(jīng)超越了國別的概念了,所以當看到,一些人在用“棒子”之類的詞語形容韓國人的時候,我總是會感到疑惑,因為我不知道他們口中的“棒子”到底指的是誰。而這次拯救我們同胞——這位70多歲大晚上不睡覺撈貝殼的老人的,正是一個韓國人。不期待他的品質(zhì)能夠刷新我們對于韓國人的印象,起碼我們應(yīng)該時刻想到他,知道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有善良到不可思議的人,更是有卑劣到無可想象的人。
人道主義說的就是這么個東西,其本身具有超越性,它潛藏在每個人身上,但是唯有觸及到利益,尤其是生死較量的時候,最考驗人。
李宰碩沒有穿上母親送的運動鞋,那雙鞋子出現(xiàn)在他的遺照前,這是母親遲到的禮物,也是最后的禮物。
當一些人還在使用“棒子”這個詞語來形容韓國人的時候,希望他們想到這雙運動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