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那個一跳驚天下的全紅嬋嗎?”
9月13日,暨南大學開學典禮上,一位穿著黃色校服、扎著小辮子的女學生走上講臺。人群中炸開了鍋——
“她是誰?她是全紅嬋?!”
有人第一時間認出來了,但更多人揉了揉眼睛,還是沒敢相信。
肩膀寬了,臉圓了,連標志性的那顆小痣都不再明顯了。
她站在C位,笑著接過?;?,卻被鏡頭定格成了爭議的焦點。
2021年東京奧運會,全紅嬋14歲,一記完美的入水讓全世界記住了她。
“這水花比下餃子還??!”解說員的聲音都破音了。那一跳,被譽為“物理外掛”。
可現在,不少網友開始懷疑,那個“讓水花消失的天才少女”真的還在嗎?
扎著頭發(fā)的她,肩膀寬得驚人,和蘇炳添同框,身材對比毫不遜色。
甚至有網友開始調侃:“這不是跳水冠軍,是練柔道的吧!”
還有人說她撞臉伍佰。
從“天真少女”到“虎背熊腰”,全紅嬋的成長,怎么就變成了“失控”?
全紅嬋不是突然胖的。
回溯到2020年,她剛進國家隊。
教練組最頭疼的,不是她的動作,而是她太瘦了——1米43,體重只有60斤,跳起來像風箏,入水像羽毛。
為了增加肌肉,她每天灌下5升牛奶,吃掉8個雞蛋,還要把蛋白粉當飲料喝。
“吃成胖子”這件事,在她身上一開始是任務。
但青春期的身體哪是你說控制就能控制的?
2023年世錦賽前,她體重飆升,被迫加練到凌晨兩點。
教練何威儀無奈地說:“別人長個兒,她長肉?!泵恳粋€動作參數都要重算。
跳水,是精密的藝術。哪怕是體重多出一公斤,入水角度、旋轉速度、起跳力度,全都要重調。
2024年,巴黎奧運會,全紅嬋和陳芋汐拿下雙人金牌。
但在選拔賽中,她的單人項目表現不佳,甚至出現了“水花過大”的情況。
裁判只給了8.5分,評論區(qū)直接炸了:
“她完了?!?/p>
“退役倒計時。”
“18歲就結束職業(yè)生涯?”
陳芋汐仍然保持48公斤的體重,社交平臺上全是健身打卡和雞胸肉,而全紅嬋被網友扒出冰箱里塞滿了辣條、AD鈣奶、凍梨……
“基因太強了,全家喝涼水都長肉?!?/p>
一時間,“自律”和“放縱”的對比,被無限放大。
可誰還能記得,全紅嬋是那個14歲為國爭光的小姑娘?
9月13日,全紅嬋穿著黃色運動服、戴著口罩現身暨南大學。
開學典禮上,她作為新生代表上臺,接過校長親手遞來的?;铡?/strong>
看得出來,她有點緊張。
從訓練場走到講臺,這一步,她走了幾年。
有人嘲笑她“沒文化”“只會跳水”,但誰知道,她為了彌補文化課的空缺,每天凌晨訓練后還要做課業(yè),真的是一點一點補回來。
暨南大學為她量身定制了彈性學制,最長可以8年畢業(yè)。
她不是“鍍金”,她是真的想學點東西。
她說過:“我想開個小賣部,吃遍所有零食?!?/p>
現在她在實現夢想的路上,只不過多了一本學生證。
評論區(qū)的聲音,有時候比十米跳臺還冰冷。
“她這么胖還能跳水嗎”
可她還是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書包里永遠裝著彈力帶。
體育課800米跑完,還要加練20個波比跳。
她不再是那個“瘦得像針”的小女孩,她在鍛造新的自己。
網友翻出她過去說“最想吃遍零食”的采訪視頻,配上她如今的照片,做成表情包:“夢想成真了屬于是?!?/strong>
但也有人留言:“她14歲在跳水臺上拼命,我們14歲還在為數學作業(yè)摳頭皮,有什么資格批評她?”
看看娛樂圈,那些“胖了”的明星,哪個不是被放大鏡審視?
楊紫一胖點,就被說“臉腫”;周冬雨瘦了,又被諷“紙片人”。
身體變化,什么時候成了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
章子怡說過一句話:“演員不是模特,我們是用生命演戲,不是用體重博眼球?!?/p>
放在運動員身上,一樣適用。
全紅嬋不是商品,她是一個會發(fā)育的女孩,是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
從東京到巴黎,從跳水臺到大學講臺,全紅嬋才18歲,已經拿了三塊奧運金牌,走完了無數人一生都走不到的路。
她胖了,也長大了。
她不再是那個瘦小的奇跡少女,是在追逐下一個人生目標的普通年輕人。
她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別急著下結論。
等她再一次站上跳水臺,或許你會發(fā)現:真正的冠軍,不止是能跳出完美入水的人,更是能從質疑中走出來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