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三點,當其他公司的員工在沖刺周末前的最后工作時,我們公司的五十個人被拉到郊外的度假村,開始了一場名為“團隊融合”的集體表演。
這所謂的“融合”,不過是老板和HR精心編排的一出戲。我們被組織成一個個“小分隊”,名字起得一個比一個響亮:“戰(zhàn)狼隊”、“雄獅隊”、“沖鋒隊”。然后,大家尷尬地圍成一圈玩“你比我猜”,試圖在假裝的快樂中,尋找所謂的“團隊精神”。
臺上的管理者,慷慨激昂地講著“我們是一家人”;臺下的員工,有人在默默刷著手機,有人在強顏歡笑,心里盤算著晚上回到家要做什么。
當一切結束,大家禮貌性地鼓掌,然后各自散去,仿佛從未發(fā)生過。
這樣的場景,每個月都在中國的各個公司上演,這到底是在建設團隊,還是在消費團隊?
一、團建的三大虛偽
一些管理者把團建當成了一劑包治百病的“萬金油”。
團隊有問題?搞個團建就好了。銷售業(yè)績下滑?搞個團建激勵一下。部門之間有矛盾?搞個團建增進感情。
這背后,藏著一個虛偽:自我安慰式的管理替代品。
管理者們似乎相信,只要在娛樂上投入足夠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那些在工作中累積的問題,就會像魔法一樣,自動消失。但事實是什么?
事實是,真正的團隊問題,從來都不是靠一次游戲、一頓飯能解決的。團隊目標不清晰,員工分工不合理,激勵機制有問題,溝通渠道不暢通……這些病根,都需要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去診斷、去解決。
團建,就像是給一個發(fā)炎的傷口,敷上了一塊漂亮的創(chuàng)可貼。它能暫時緩解焦慮,產(chǎn)生“我已經(jīng)在管理”的錯覺,但病灶還在那里,只會越來越嚴重。
這種逃避,不僅不負責任,而且是對團隊的傷害。
而這,又引出了團建的第二個虛偽:它是一種資源錯配的代表。
我們來算一筆賬。一個五十人的團隊,組織一次團建,從策劃、場地、餐飲、交通到活動,保守估計要花費五萬元。這還沒算上所有人投入的時間成本:五十人,八小時,總共四百個工時,相當于一個人工作十周。
這筆錢和時間,能做什么?
如果用這五萬塊,給技術部添置更好的開發(fā)工具,程序員們是不是能寫出更高效的代碼?
如果用這四百個小時,組織一次專業(yè)的技能培訓,讓銷售學會如何開拓市場,團隊業(yè)績會不會更有保障?
我見過一家公司,花十五萬搞年度團建,同時卻因為“成本控制”,拒絕給員工買更好的辦公椅子,甚至連正版軟件都不舍得用。員工在團建上玩得“很開心”,回到辦公室繼續(xù)用卡頓的電腦工作,用盜版的軟件提心吊膽。
這種資源的錯配,是致命的。用看得見的“福利”,去掩蓋看不見的“缺陷”。以為員工在乎的是玩得開心,但他們更在乎的是,手里的工具是否順手,工作環(huán)境是否舒服,自己的成長是否被重視。
第三個虛偽:強制快樂的道德綁架。
管理者們總喜歡說:“這是公司的福利,大家應該感激?!钡珜T工來說,這往往是一種隱性的強制。
周末兩天,原本可以陪伴家人,可以好好休息,可以去學一個新技能。但公司說:“我們去團建吧,這是團隊精神的體現(xiàn)?!比绻芙^,就會被貼上“不合群”、“不重視團隊”的標簽。
對于內向的員工來說,這種熱鬧的團建,無異于一場公開處刑。他們本就不擅長在人群中表達自己,卻被逼著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對著同事強顏歡笑,去玩那些幼稚的游戲。
這是一種無聲的道德綁架。它把員工的個人時間,變成了公司的“隱性資產(chǎn)”,它把員工的真實情緒,變成了需要表演的“劇本”。它讓員工覺得,自己不僅要做好工作,還要在下班后,表演一個“熱愛團隊”的人設。
二、真正的團隊是怎么建成的
既然團建是虛偽的,那么,真正的團隊是怎么建成的?
首先,在工作中建立信任。
你見過哪支優(yōu)秀的運動隊,是靠一起唱K、一起吃飯建立的默契?他們的團隊精神,來自訓練場上的汗水和比賽中的配合。
一個團隊,真正的信任,不是在酒桌上喝出來的,而是在工作中的相互依賴和互相成就。
當一個團隊,為了一個共同的、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而努力時,凝聚力就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在一個項目中,需要依賴同事的專業(yè)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時,同事之間的連接,比任何娛樂活動都更真實。
我認識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從來不搞團建,但員工凝聚力極強。原因很簡單:他們每個季度都有明確的業(yè)務挑戰(zhàn),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價值。他們經(jīng)常一起加班攻堅,成功后一起慶祝業(yè)績。他們之間,沒有虛假的友誼,只有真實的“戰(zhàn)友情”。
其次,通過透明溝通解決問題。
團建的虛偽,就在于它試圖用娛樂來掩蓋問題。而真正的團隊建設,恰恰相反,它需要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不是“我們關系不好,搞個團建增進感情”,而是“張三和李四合作有問題,讓他們坐下來談談,找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一個好的團隊,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有能力解決矛盾。
管理者需要建立一個開放、透明的溝通渠道,讓員工可以對管理、對流程、對合作提出建議和批評。每個項目結束后,團隊坐下來,一起復盤,討論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進。這種直面問題的勇氣,比任何團建活動都更具建設性。
最后,用成長機會凝聚人心。
最好的團建,是讓每個人都能在團隊中成長。
人都愿意為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團隊付出更多。當員工感受到,在這個團隊中,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在提升,自己的價值在被認可,自己的人生在被成就,他們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歸屬感。
這比任何娛樂活動都更持久、更真實。
三、給管理者的建議
先問問自己: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逃避問題?
如果真的想建設團隊,把精力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新定義團建
·用工作坊代替娛樂活動:組織技能分享會、行業(yè)經(jīng)驗交流會、頭腦風暴會。讓團建成為一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不是一個玩樂的借口。
·用項目代替游戲:讓團隊一起去完成一個有意義的社會項目,或者一個有挑戰(zhàn)性的內部任務。讓團隊在共同的挑戰(zhàn)中,建立真正的連接。
·用成長代替消費:把團建的預算,投入到員工的專業(yè)培訓、技能提升、職業(yè)發(fā)展上。
2.關注員工真正需要什么
·不憑空猜測,去和員工聊聊,問問他們真正希望公司在哪些方面投入資源。
·去做一個匿名的調查,了解他們對工作環(huán)境、工作工具、薪酬福利、晉升通道的真實看法。
·大多數(shù)員工,更希望獲得的是公平的晉升通道、合理的薪酬、以及可以幫助他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一個虛假的“快樂”周末。
3.建立真正的團隊文化
·確保每個人都理解和認同團隊的使命和價值觀。
·對工作質量、行為準則有清晰的期待。
·讓努力的人得到回報,讓偷懶的人承擔后果。
·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讓團隊在不斷地反思和改進中,變得越來越好。
四、回歸管理本質
管理的本質,是通過他人完成工作,而不是和他人一起娛樂。
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把精力放在:①設定清晰的目標,②提供必要的資源,③移除工作障礙,④及時給予反饋,⑤創(chuàng)造成長機會。
好的團隊不是玩出來的,是干出來的,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當然現(xiàn)實世界的運行并非非黑即白。形式上的團建在某些時候,能扮演一種潤滑劑的角色,它可能是管理者在無能為力時的最后掙扎,也可能是團隊在重壓之下喘息的短暫出口。
我并非要否定所有聚會和娛樂,而是希望引發(fā)一場更深層的反思。當一場看似歡樂的團建結束后,是否能回到工作中,感受到真正的凝聚力提升?或者,只是又一次在為一場虛偽的表演,默默地支付著時間和情緒的賬單?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聊聊,你心中理想的“團隊建設”,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