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7600萬港元。
2022年11月底,小成本電影《還是覺得你最好》(又名《飯戲攻心》)成為首部在中國香港本土票房超過7000萬港元的港產(chǎn)喜劇,并打破周星馳的《功夫》創(chuàng)造的票房紀錄。該電影的其中一位主演是黃子華,這位多年來被香港媒體貼上“票房毒藥”標簽的“棟篤笑”天王,終于揚眉吐氣。
(圖/電影《還是覺得你最好》海報)
與此同時,內地銀幕上脫口秀演員的面孔也越來越多,譬如付航、李雪琴、劉旸、劉仁鋮、漫才兄弟、肉食動物、童漠男、徐志勝……
這些掌握話題的幽默大師紛紛“觸電”,這一現(xiàn)象背后是中國脫口秀產(chǎn)業(yè)爆發(fā)式發(fā)展下的職業(yè)突圍嘗試,也是電影行業(yè)在面對票房焦慮時對流量的饑渴追求。
從邊緣走到中心
黃子華的逆襲之路漫長而坎坷。早在1990年,他就將西方的“Stand-up Comedy”(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脫口秀)引入華人社會,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翻譯為“棟篤笑”,并成為這一領域的“一代宗師”。
從1990年到2018年,黃子華做了幾十期個人棟篤笑,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個人脫口秀專場”。從300人的小劇場到上萬人的香港體育館(“紅館”),幾乎每次都一票難求。2014年,香港高登論壇評比“香港男神”,張國榮排第三,黃子華排第一。
(圖/《棟篤笑》節(jié)目截圖)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子華在大銀幕上的慘淡成績:1993年,他第一部獨立編劇的作品《人生得意衰盡歡》的票房僅有5.1萬港元;1994年,他主演的《沙甸魚殺人事件》的票房不足百萬港元;2002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一蚊雞保鏢》的票房不到22萬港元。自此,他多年不再執(zhí)導筒。
后來,黃子華在《娛樂圈血肉史2》上自嘲:“我就是要死也要死在自己身上,沒想到夢想成真了。我出道10年了,拍了三四十部電影,結果沒有一部賣得好,每一部的票房都很差。”“票房毒藥”的標簽就此貼在他的身上。
(圖/《娛樂圈血肉史2》海報)
轉機出現(xiàn)在2022年。《還是覺得你最好》成為現(xiàn)象級作品,在內地公映后同樣備受好評。隨后《毒舌律師》《破·地獄》接連成功,黃子華憑借在前者中的精彩演出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從此,“票房毒藥”黃子華退場,世上只有“子華神”。
與個別實力派電影演員長期懷才不遇不同,黃子華的演技是在挫折與生活歷練下日臻成熟的。
“觸電”初期,黃子華因其脫口秀演員的身份,接到的片約多為喜劇。恰巧彼時流行無厘頭表演,所以他的演技并未得到磨煉。2002年,他雖難得地接到溥儀這樣的歷史人物角色,也奉獻了被許多人評為“演技巔峰”的表演,但他在電影圈仍處于邊緣位置。
(圖/《非常公民》劇照)
之后的近20年,他鮮少接到電影中的重要角色,精力和時間也分散于脫口秀巡演、影視幕后工作、舞臺劇演出等多個領域。盡管其間他并未塑造出令人難忘的電影角色,但在周游世界、做不同工作的過程里,他積累了大量閱歷和生活經(jīng)驗,它們成為他日后塑造角色的養(yǎng)分。
以黃子華在《毒舌律師》中飾演的大律師林涼水為例。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尹鴻指出,這個人物與那些衣冠楚楚、盛氣凌人的律師形象不同,“從瑕疵到高大、從廢材到英雄的轉變,成功地完成了一個雖桀驁不馴卻良心猶存、正氣猶在的律師形象”。
(圖/《毒舌律師》海報)
在脫口秀的起源地西方世界,同樣不乏同時具備脫口秀實力與影視演技的演員。例如被主持人、影評人陳魯豫多次提到的美國演員羅賓·威廉姆斯,他曾憑電影《心靈捕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他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并多次榮獲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艾美獎等影視領域的國際性重要獎項。
還有愛爾蘭演員迪蘭·莫蘭。他是愛丁堡藝術節(jié)皮雷喜劇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曾進入英國Channel 4 (英國電視四臺)所評選的“百位最偉大的單口相聲表演者”的前20名,還曾出演《諾丁山》《僵尸肖恩》等知名電影。
(圖/電影《心靈捕手》海報)
這幾位演員在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都有明顯的成長弧光,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邊緣走到中心,開拓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脫口秀演出經(jīng)驗訓練了他們深厚的臺詞功底、強大的現(xiàn)場靈感捕捉能力、獨特的創(chuàng)作視角,以及與觀眾建立情感聯(lián)結的能力。他們對社會情緒的精準把握,在直擊當代人痛點的現(xiàn)實題材電影當中得到展現(xiàn)。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與表演之外的教育背景,也極大地加深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
但與他們的多年深耕不同,更多脫口秀演員的銀幕之旅才剛剛起步。
“觸電”后的“斷電”危機
2019年,李誕出演電影《被光抓走的人》,隨后,越來越多的脫口秀演員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李雪琴在《逍遙·游》中飾演重要角色;童漠男、肉食動物在《年會不能停!》里“刷臉”;付航、劉旸、童漠男、劉仁鋮參演《長安的荔枝》;徐志勝參演《戲臺》;漫才兄弟參演《奇遇》……
(圖/李誕出演電影《被光抓走的人》截圖)
脫口秀演員集體涌向銀幕的背后,是這一群體面臨的職業(yè)天花板困境。
脫口秀《奇葩說》的辯手們的境遇提供了前車之鑒:隨著節(jié)目落幕,范湉湉、肖驍?shù)葻衢T辯手的熱度斷崖式下跌。有人轉向知識付費領域未能成功,有人成為搞笑博主或帶貨主播,范湉湉雖參與《?乘風2024?》,但未能打破發(fā)展瓶頸。
(圖/范湉湉《乘風破浪的姐姐》節(jié)目截圖)
不少脫口秀演員面臨著類似困境。盡管參加各大脫口秀節(jié)目讓他們迅速走紅,但這類節(jié)目的受眾主要為年輕群體或一二線城市觀眾,難以為演員積累國民認知度,節(jié)目中的段子和話題也往往缺乏長尾效應。同時,內娛新人輩出,“不缺長得好的,更不缺能力強的”。
脫口秀演員轉型當影視演員看似是突破其職業(yè)瓶頸的捷徑,但投資方、制片方對他們的盲目追捧往往適得其反。許多決策者將脫口秀演員的“觀眾緣”等同于“流量價值”,罔顧其演技和角色適配度,最終導致選角失誤。
況且,并非所有脫口秀演員都能順利跨越舞臺與影視的鴻溝。
劇集《俠客行不通》播出后遭遇口碑滑鐵盧,有評論尖銳地指出:“當徐志勝折騰出這樣的作品,那么他之后勢必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精力來挽回自己的聲譽,以及挽回脫口秀同仁的聲譽?!彪娪按诡惷襟w更是發(fā)文疾呼:“不要當演員了,求你別逼我脫粉?!?/p>
(圖/劇集《俠客行不通》海報)
問題核心之一是脫口秀與影視表演模式的本質差異。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桂琳曾在文章中指出,脫口秀主要是單人表演,演員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且創(chuàng)作者與表演者合二為一。影視表演則要求演員成為“故事環(huán)境的演繹者”,需要與角色融為一體,而非展現(xiàn)自我。
這種差異導致許多脫口秀演員在影視表演中“水土不服”,熟悉他們的觀眾也更容易在其演技不精的情況下出戲。
(圖/付航出演《長安的荔枝》海報)
相比之下,相聲演員、小品演員的轉型之路似乎更順暢:郭德綱領銜的德云社、趙本山及其弟子在影視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究其原因,相聲演員或小品演員通常都有20分鐘以上的舞臺情景演繹經(jīng)驗,間接培養(yǎng)了他們的影視表演技能。而脫口秀演員在臺上只有5分鐘的自我表達時間,缺乏在情景中進行互動表演的訓練。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說:“在明天,每個人都能成名5分鐘?!痹絹碓蕉嗝摽谛阊輪T拿到片約,似乎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卻同時表明,成名和“成角”是兩回事。
若想跨界成功,切忌舍本逐末
成功的跨界需要演員本人具有理性認知,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近年跨界演電影的脫口秀演員里,李雪琴是表現(xiàn)最亮眼的一位。
與黃子華類似,李雪琴有知名高等學府的非表演類專業(yè)教育背景。中學時期父母關系出現(xiàn)變故,加速了她的成長,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她的性格。大學時代,她跌入情緒低谷,人生軌跡因而轉變。然而,這次轉變也成為她投身視頻創(chuàng)作和表演脫口秀的契機。
因脫口秀走紅后,李雪琴并未立刻“觸電”,而是等了兩年,才在劇集《芳心蕩漾》中特別出演。2023年1月,《逍遙·游》入圍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她作為主演之一,在表演層面得到了行業(yè)內外的肯定;同年3月,《保你平安》上映,她再次作為主演在大銀幕亮相。
(圖/電影《逍遙·游》海報)
可即便如此,鋪陳在李雪琴面前的影視演員之路,仍舊不是一條康莊大道。截至目前,她接到的角色類型尚未擺脫其自身的固有標簽,比如“東北人”“搞笑女”。
因此,對多數(shù)脫口秀演員而言,綜藝可能是比影視更自然,也更適合的轉型方向:徐志勝在綜藝《一見你就笑》中的表現(xiàn)遠比其在影視中自然;龐博在《半熟戀人》(第二季)中經(jīng)常輸出針對情感關系的金句;楊笠在《展開說說》里提供女性視角發(fā)言……他們都在類型多樣的綜藝中站穩(wěn)了腳跟。
王建國的例子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在《怎么辦!脫口秀專場》中,他執(zhí)導的5分鐘短片曝光,其導演才華得以展現(xiàn),被知名影評人贊嘆為“被脫口秀埋沒的人才”。這次成功的跨界說明,脫口秀演員的轉型不必局限于臺前表演,轉向幕后創(chuàng)作也不錯,甚至更好。
(圖/王建國執(zhí)導作品《小程故事》海報)
在幕后創(chuàng)作中,脫口秀演員既可以擔任主創(chuàng)班底的某項職務,也可以作為顧問和參與者,為作品出謀劃策。
如同劇集《不討好的勇氣》拍攝期間,導演董潤年請教了多位脫口秀演員,為劇情創(chuàng)作和角色塑造搜集了最真實的資料。最終,我們看到了一個通過表演脫口秀來釋放職場壓力的新奇角色,作品的價值觀也通過這種當代人喜愛的演出形態(tài),傳遞給更多觀眾。
又如更進一步的電影《好東西》。導演邵藝輝將每個角色塑造成“脫口秀表演者”式的都市人,通過個性化金句展現(xiàn)角色魅力,形成類似“群脫口秀”的效果。影片中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既給觀眾帶來情緒上的快感,又集中展現(xiàn)了當代人的企盼、困惑與不安,在諸多層面革新了電影的表達方式。
(圖/電影《好東西》劇照)
桂琳認為,這種融合的深層價值在于脫口秀對智性樂趣的重視?!耙驗槊摽谛阕詈诵牡牟糠制鋵嵤莿?chuàng)作者和演員對生活獨特的洞察和思考,并以幽默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優(yōu)秀的脫口秀創(chuàng)作和表演一定是(要)努力去描述人生的真相和困境,并挖掘創(chuàng)作者和表演者對它們的態(tài)度和觀點?!?/p>
黃子華在大學主修哲學,他曾說:“如果沒讀哲學,我會變成一個更加困擾的人?!边@門學科對其個人氣質的雕琢,被他無形地融入了《破·地獄》的角色當中。
所以,正如桂琳所言:“要想讓脫口秀真正助力影視創(chuàng)作,最關鍵的其實是將脫口秀的藝術內核真正融入影視創(chuàng)作。”單純讓脫口秀演員參演影視作品,或直接將脫口秀金句植入其中,都是舍本逐末的短視行為。
作者 |洞照|宋爽題圖| 電影《毒舌律師》拍攝現(xiàn)場(圖 / 微博 @電影毒舌律師)運營| 胡佳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