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
- 想和伴侶好好商量件事,結(jié)果說著說著變成“你從來都不聽我說話”;
- 想讓孩子按時睡覺,結(jié)果越催越晚,最后兩人都氣鼓鼓;
- 和朋友約飯,因為對方遲到后鬧得不歡而散……
明明出發(fā)點是解決問題,最后卻變成了比誰更生氣。
心理學把這種“你攻擊我,我反擊你,最后兩敗俱傷”的現(xiàn)象,叫做海格力斯效應(yīng)。它像一個“情緒漩渦”,會把無關(guān)的小事越卷越大,直到吞噬我們所有的理智。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
- 被別人惹怒了怎么辦;
- 如何減小內(nèi)耗型憤怒;
- 可以怎么控制憤怒、發(fā)泄憤怒,以及利用憤怒。
古希臘的寓言
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位叫做海格力斯的大力士,有一天,他在路邊看到一個鼓囊囊的東西,他便踢了它一腳,誰知道那個東西沒有“噗”地發(fā)出一聲悶響,變得更加膨脹了,比剛才大了兩倍。
這下把海格力斯激怒了,他抄起棍子就砸,好家伙,這個東西越砸膨脹得更厲害了,直接把路給堵住了。
此時,一位圣者不知何時站在他身邊,指著袋子說:它叫“仇恨袋”。你越攻擊它,它就越膨脹;你若不理它,它自己就會慢慢縮小。
這就是海格力斯效應(yīng),是一種描述人際沖突中“冤冤相報”惡性循環(huán)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
其核心在于:當一方因矛盾采取報復(fù)行為時,另一方會以報復(fù)回應(yīng),導(dǎo)致雙方仇恨不斷加深,最終陷入持久對抗,消耗精力并阻礙個人成長。
跳出“仇恨袋”循環(huán)
(1)認識憤怒
很多時候,我們的憤怒都是出于這個原因:你是錯的,我才是對的。
我們總習慣用自己的標準給別人貼標簽:拖延=不負責、忘記=不在乎、插隊=沒教養(yǎng),這其實是我們在用自己的標準去丈量別人的人生,但即使是最基礎(chǔ)的三觀,大家的標準都會有所不同,你覺得錯的事,可能只是TA的無奈;你認為該的事,可能只是TA的無所謂。
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讓我們痛苦的不是對方的行為,而是我們對“TA應(yīng)該正確”的執(zhí)念。當我們糾結(jié)做了什么、做錯了多少,憤怒就會占據(jù)心智,甚至和對方起了爭執(zhí),導(dǎo)致自己吃不下、睡不好,用冷戰(zhàn)、指責懲罰彼此。
下次試著在怒火升起時停一停:“除了證明 TA 錯了,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一句道歉,還是更體貼的對待?
放下非黑即白的評判,你會發(fā)現(xiàn),放過對方的錯,其實是放過被情緒綁架的自己。
這不是妥協(xié),而是不讓別人的行為,消耗你的能量,不讓對方的錯誤懲罰你自己。
(2)發(fā)火前,先理智分析
憤怒是“情緒先于思考”的本能反應(yīng),但你可以嘗試下在發(fā)火前多做一步:快速分析對方的“目的”。
??如果對方是無意說錯話
TA可能只是沒注意到你的感受,或是表達方式太直接,這時候發(fā)火,只會讓誤會加深,甚至失去原本友好的關(guān)系。
??如果是存心激怒你
TA可能想通過貶低你獲得優(yōu)越感,或是用你的情緒當消遣。這時候你越生氣,TA越得意;你冷靜應(yīng)對,反而讓TA沒趣收場。
怎么快速分析?試試這兩個問題:
① TA說這句話時,語氣是認真還是調(diào)侃?(認真可能是誤解,調(diào)侃可能是無心)
② 如果TA真的想傷害我,有必要用這種方式嗎(真正想針對你的人,不會明目張膽,而是背后使絆)
想通這兩點,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讓你想發(fā)火的攻擊,不過是對方?jīng)]腦子或沒分寸,而非針對你。
下次再想以牙還牙,不妨先深呼吸兩秒,問自己:TA到底想干嘛?能控制情緒的人,從不會讓別人的“無心之失”或“無聊把戲”,毀了自己的好心情。
(3)誰惹你生氣,你就向誰學習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越讓你生氣的人,往往活得越輕松:
- 總愛干涉你的媽媽,從不管自己是否越界;
- 啥也不管的老公,從不在意是否失職;
- 甚至總搶你功勞的同事,從來不怕被說不道德。
你明明討厭被束縛,卻因為“要懂事”強迫自己忍;你明明累到崩潰,卻因為“要做好”硬扛著不求助。而他們用你討厭的方式,活的自由自在。
對別人憤怒的本質(zhì),是你在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但對方卻不配合。
總干涉你的媽媽,她的控制其實是在說:“我不需要被尊重,我只需要被服從!蹦銘嵟,是因為你既羨慕她的“無所謂”,自己又不敢反抗;
什么都不管的老公,他的不作為其實是在說:“反正你已經(jīng)做的很好了,所以我不需要做什么。你憤怒,是因為你既討厭他的甩鍋,又狠不下心不照顧孩子、打掃家務(wù)。
因此,
- 媽媽用控制活成了不被忽視的樣子,你可以學她“直接表達需求”,而不是忍氣吞聲;
- 老公用不作為活成了拒絕內(nèi)耗的樣子,你可以學他“適當放手”,而不是硬扛所有。
下次憤怒時,不妨問自己:TA這樣做的底層邏輯是什么?我在討厭TA的同時,是不是也在討厭自己做不到?
想通這一點,也許你也能過的輕松一點。
憤怒不是敵人
我們總把憤怒當成洪水猛獸,但它本身并沒有惡意,我們需要做的從來都不是消滅憤怒,而是學會和憤怒和平共處。
畢竟,比以牙還牙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活成更松弛、更自洽的模樣。
最后想問問你:
你最近一次是因為什么事情而憤怒,又是如何和解的呢?
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每一次分享,都是在幫更多人看見:憤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總在和憤怒打架。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如果今天的內(nèi)容對您有一點幫助,就請隨手點個「贊」吧~
關(guān)注我,定期分享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