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人生最深的痛楚,莫過于想盡孝時雙親已不在了吧!
這是多少人心底無法愈合的傷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這輩子再也沒機會償還了。
即便是站在央視舞臺上的康輝、撒貝寧、朱迅也不例外,無論多么光芒萬丈,在失去至親的那一刻,所有的榮耀都顯得蒼白無力!
本文陳述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翻遍手機相冊竟找不到一張合影
2021年11月28日,《朗讀者》錄制現(xiàn)場,董卿向康輝輕聲提問:“可以分享一張你和母親最近的合影嗎?”
康輝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照片,可那并非真實拍攝的合照,而是他用圖像軟件親手合成的畫面。
他將自己與母親各自的照片拼接在一起,還在下方鄭重地寫下一行字:
“因為近期沒有和媽媽的合影,我自己拼了一張?!?/p>
話音未落,他的聲音已然顫抖,“我一直覺得,和她拍照的機會還多的是……”
幾次停頓,幾次吸氣,最終只化作一聲沉重的嘆息。
2018年,康輝的母親因尿毒癥永遠離開了人世。
那天他正在外地執(zhí)行采訪任務(wù),接到電話時,母親已經(jīng)閉上了雙眼。
返程航班上,昏黃的機艙燈光映照著他滿臉縱橫的淚水。
他在顛簸的飛行途中提筆寫下《寫給媽媽,不是祭文的祭文》。
“哪怕心理有過千百次預演,真正面對時仍是滿心撕裂般的疼痛、不舍與悔恨?!?/p>
這一句,承載了他對母親無盡的思念與自責。
打開他和母親的微信聊天記錄,反復出現(xiàn)的一句話是:“你忙你的吧”。
這五個字如今成了他心中最鋒利的刀刃。
那是母親對兒子的理解,也是她獨自承受孤獨的無聲告白。
兒子太忙了,忙到連一頓家常飯的時間都無法騰出。
母親從不抱怨,只是每晚守在電視機前,看著熒幕中的身影,默默微笑。
康輝說,現(xiàn)在他會緊緊抱著母親留下的毛衣,閉上眼睛,仿佛還能聞到熟悉的氣息。
身為丁克族的一員,他知道母親內(nèi)心始終藏著一份遺憾——沒能親眼見到孫子孫女。
這份缺憾,他此生再也無法填補。
“如果要在事業(yè)和家人之間做選擇,你覺得哪一種才是真正的勇敢?”他在節(jié)目中拋出了這個問題。
但其實,他自己也未曾找到答案。
只是步入中年后,每當想起雙親離去時未能陪伴左右的遺憾,心頭總會涌起一陣酸澀。
報喜的消息再也無人回應(yīng)
2019年底,撒貝寧迎來了自己的龍鳳胎寶寶。
望著兩個嬌嫩的小生命,他的雙手抑制不住地顫抖。
第一反應(yīng)就是拿起手機,給母親發(fā)去一條微信:“媽,您當奶奶了!還是雙胞胎!”
消息發(fā)送成功,卻再也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因為他的母親早在2013年就因突發(fā)腦溢血悄然離世。
當他匆匆趕回家中,母親已靜靜地躺在靈堂里。
夜深人靜時,撒貝寧常常翻看與母親的聊天記錄。
可看著那些文字,淚水便止不住滑落。翻遍所有對話,竟沒有留下一段母親的聲音。
別說語音,平日里的交流也總是寥寥數(shù)語。
他曾堅信,讓母親以他為榮就是最好的回報。
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他拼盡全力,從北大法律系一路走到央視主持臺。
母親確實為他驕傲,每次看到他出現(xiàn)在節(jié)目中,都會興奮地打電話告訴親戚朋友。
直到母親離開后,他才恍然明白:母親最渴望的從來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陪伴。
哪怕只是坐在沙發(fā)上吃頓晚飯,聊聊日?,嵤?,對她而言已是最大的幸福。
可惜這個領(lǐng)悟來得太遲。
如今的他年過五十,主動把父親接到身邊同住,格外珍惜每一刻共處的時光。
因為他深切體會到,唯有真正失去過,才會懂得當下每一秒的珍貴。
現(xiàn)在的他總在節(jié)目中真誠勸告年輕人:一定要多陪陪父母,別等到追悔莫及。
這些話語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源自心底的泣血之言。
沒能兌現(xiàn)父親最后的愿望
朱迅始終無法忘記父親臨終前的眼神。
那目光里充滿了渴望,他用盡最后一絲力氣說出三個字:“想回家。”
當時父親身上插滿了醫(yī)療設(shè)備,醫(yī)生明確表示不能移動,否則可能危及生命。
朱迅凝視著父親期盼的雙眼,心如刀絞,卻只能輕輕搖頭:“爸,等您好些了,我們就回去。”
父親緩緩閉上眼,眼角滑下一滴淚,三天后,便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如果我知道只剩下三天,我一定帶他回家,哪怕只讓他坐一個小時?!?/p>
提起這段往事時,朱迅的眼眶瞬間濕潤。
父親的愿望如此簡單——只想回到屬于自己的屋子,可她連這點心愿都沒能成全。
為了彌補這份愧疚,朱迅毅然接手了父親畢生耕耘的文化事業(yè)。
她深知那是父親一生的心血,也是他最割舍不下的牽掛。
每當她站上舞臺,耳邊總會響起父親當年的教誨。
她用這樣的方式延續(xù)對父親的情感連接,但那個未完成的承諾,始終是她心中無法愈合的傷痕。
而到了2023年母親去世后,這種悲痛變得更加深刻。
那時她在泰山之巔獨坐整夜,俯瞰山下點點燈火,突然理解了父親為何執(zhí)念于“回家”。
朱迅坦言,父親走得太突然,突然到她還沒來得及說出口那句“我愛你”。
如今她常夢見父親,夢里的他依舊慈祥,仍會輕撫她的頭發(fā)說:“丫頭,要堅強?!?/p>
每次醒來,枕邊都被淚水浸濕。
千萬網(wǎng)友翻看相冊發(fā)現(xiàn)同樣遺憾
這三位主持人的經(jīng)歷,觸動了無數(shù)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
許多人開始翻找手機里的照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父母的合影屈指可數(shù)。
更有網(wǎng)友講述親身經(jīng)歷:每次通電話,父母總說“一切都好,別擔心”。
直到他悄悄回家,才發(fā)現(xiàn)父親中風后嘴角歪斜,母親因勞作扭傷腰部,走路都困難。
他質(zhì)問為何不早告訴他,母親的回答卻是:“你工作那么忙,我們不想打擾你?!?/p>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寧愿自己扛下所有苦痛,也不愿成為孩子的負擔。
康輝母親常說的“你忙你的吧”,道出了億萬母親共同的心聲。
她們體諒子女的辛苦,卻忘了自己也需要被關(guān)懷。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句話至今仍在叩擊著每一個兒女的靈魂。
每一天過去,陪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就在減少,這是誰都無法逆轉(zhuǎn)的事實。
趁他們還在,請放下手中的手機,推掉無關(guān)緊要的聚會,常回家看看。
哪怕只是陪他們吃一頓飯,聊幾句家常,對他們來說都是莫大的慰藉。
有些事錯過了還能重來,有些機會失去了仍有希望找回。
但親情一旦錯過,就再沒有第二次機會。
別讓“太忙”成為逃避回家的理由,別讓“以后再說”變成終生遺憾。
結(jié)語
康輝、撒貝寧、朱迅流下的淚水,擊中了無數(shù)人內(nèi)心最脆弱的地方。這世上沒有任何輝煌的成就,能夠抵償對父母的虧欠。當我們?yōu)榱怂^理想奮力前行時,父母正悄然老去。不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才醒悟,不要讓“?;丶铱纯础睖S為一句永遠無法兌現(xiàn)的空話。此刻就拿起電話吧,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對他們而言,都是溫暖整個寒冬的陽光。
參考文獻:1.新浪綜藝-2020-11-05——《孩子出生時撒貝寧發(fā)的第一條微信》2.央視文藝-2025-06-15——《父親節(jié)》3.央視頻-2021-11-29——《淚目!一向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的康輝用顫抖的聲音講述目前遺留下的毛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