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民國那段亂糟糟的歷史,總繞不開那些軍閥和政客的勾心斗角,可其中有個文人出身的家伙,徐世昌,他不像袁世凱那樣野心勃勃,也沒段祺瑞那么愛打仗,卻在總統(tǒng)位子上干了些實打實的事兒,尤其對日本和俄國那幫侵略者,從骨子里就看不順眼。他主導收復了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那些失地,一度讓中國地圖看起來壯觀了不少,到頭來臨死還喊著別丟一寸土,這事兒聽著挺讓人感慨的。
徐世昌這人,1855年10月23日生在河南衛(wèi)輝府汲縣,祖上從浙江鄞縣遷到天津,早年爸媽過得緊巴巴的,他媽管教嚴,逼著他念書識字,從小就鉆研國學,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1879年,他跟袁世凱在開封結識,兩人一拍即合,袁給了他盤纏,讓他北上趕考。結果1882年中舉人,1886年中進士,進了翰林院,當上編修啥的,那時候翰林院就是個清閑地方,他也沒啥大作為。
后來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徐世昌過去幫忙,當參謀總辦,幫著出主意,管后勤,倆人關系鐵得像哥們兒。徐世昌這人圓滑,會做官,不像袁那么強勢,但他腦子活絡,精通國學,還會拉關系,很快就混得風生水起。1905年,他升到軍機大臣,還管兵部尚書,那時候清廷正亂,日本和俄國在東北搶地盤,他看在眼里,氣在心里。
1907年,清廷改東三省為行省,他當上首任東三省總督,這位置燙手,俄國和日本天天蠶食土地,徐世昌沒閑著,趕緊上奏朝廷,抽調陸軍第三鎮(zhèn)和第二、四、五鎮(zhèn)的部隊,組建兩個混成旅,駐扎在日俄撤兵后的空當兒,填補空白,不讓外人鉆空子。他還推動地方改革,開辦學校,修水利,建鐵路,試圖穩(wěn)住東北局面,不給日俄可乘之機。那幾年,日俄在東北爭得頭破血流,徐世昌夾在中間,寸步不讓,多次駁回他們的要求,維護清廷的權益,雖然成效有限,但至少沒讓事態(tài)更糟。
徐世昌對日本和俄國的厭惡不是空談,早在他總督任上,就跟日俄代表硬扛過多次。俄國人想在長春南北分勢力范圍,他上奏朝廷,強調不能讓步。日本人想擴大在滿洲的權益,他也頂著壓力,不松口。這態(tài)度跟他的文人背景有關,他總說人各有志,志在帝王的多,國家就亂;志在圣賢的多,國家就治。他繼承了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愛國傳統(tǒng),不像有些官僚那么軟骨頭。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武昌起義后,清廷慌了,徐世昌在慶親王內閣當協(xié)理大臣,力主起用袁世凱鎮(zhèn)壓革命,這事兒讓他跟革命派結了梁子,但也穩(wěn)住了北洋的陣腳。革命后,袁世凱上臺,徐世昌一度隱居青島,不想沾邊。1914年,袁拉他出山,當國務卿,幫著管政務,但1915年袁簽了對日二十一條,徐世昌公開反對,這協(xié)議讓日本在山東和滿洲大肆擴張權益,他跟袁爭執(zhí)后,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同年袁想復辟帝制,徐世昌更是不鳥,直接去河南輝縣水竹村隱居,避開風頭。這舉動顯示他有底線,不愿跟著袁胡來,雖然袁是老哥們兒,但國家利益擺在那兒,他沒妥協(xié)。
袁世凱死后,北洋派系鬧得不可開交,徐世昌又被拉出來調停,1916年他復出當國務卿,調解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素有和事佬的名聲。1918年10月10日,安福國會選他當總統(tǒng),這國會是段祺瑞控制的,徐世昌上臺后,沒急著打仗,而是下令對南方停戰(zhàn),1919年開議和會議,想南北和解。但他上臺的時機正好趕上俄國十月革命,國內亂成一鍋粥,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那些地方被俄國占著,徐世昌看準機會,決定動手收復。1918年8月1日,中國軍隊趁蘇俄內亂,逐走紅軍,收復了唐努烏梁海,這片地被俄國占了七年,面積17萬平方公里,本是清代蒙古的一部分。徐世昌派嚴式超率軍北上,部隊填補空白,穩(wěn)住局面。這行動不算大張旗鼓,但實實在在拿回了土地,讓人覺得北洋政府還有點作為。
緊接著1919年,徐世昌派心腹徐樹錚帶西北邊防軍第一師進外蒙古。那時候外蒙古在俄國支持下自治,徐樹錚帶兵直奔庫倫,武力威懾下,外蒙古王公上書總統(tǒng),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廢除俄蒙條約,回歸中國管轄。這次收復了156萬平方公里,加上唐努烏梁海,總共近18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面積達到辛亥革命后最大規(guī)模,一度重回巔峰。徐世昌這事兒干得低調,但效果明顯,他頂住日俄的抗議和威脅,沒讓步。日本人派使者到北京遞照會,俄國也鬧騰,但他逐條反駁,堅持己見。這段時間,中國地圖看起來壯大了不少,邊疆穩(wěn)固了點,雖然軍閥混戰(zhàn)還在繼續(xù),但至少在領土上扳回一城。徐世昌的動機很簡單,他對日俄的痛恨根深蒂固,早年總督時就吃過他們的虧,現(xiàn)在有機會,自然要抓牢,不讓國家再丟臉。
可惜,好景不長。1920年7月,直皖戰(zhàn)爭打起來,徐樹錚的部隊被迫從外蒙古撤回,邊境空虛。1921年,俄國紅軍支持下,外蒙古又宣布獨立,先前努力全泡湯。徐世昌有心無力,內部矛盾升級,直系和奉系鬧翻,1922年6月2日,直奉戰(zhàn)爭后,他被吳佩孚和曹錕逼宮,簽字辭職,結束四年總統(tǒng)生涯。辭職后,他回天津英租界住著,當寓公,專心弄詩詞書畫,編書刻書三十多種,像《清儒學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研究清代文化,成了文化人。徐世昌這人,總統(tǒng)時沒大肆斂財,下臺后日子過得清淡,寄情山水,工于書法,宗蘇軾,山水畫清秀,還設晚晴簃詩社,拉朋友編清詩匯。他被叫“文治總統(tǒng)”,不是吹的,確實有點文人氣。
下臺后,徐世昌沒忘國家事兒,尤其對日本的厭惡沒減。1938年,日本占領華北,特務土肥原賢二親自上門,拉他出山當偽職,徐世昌一口回絕,不鳥他們。他的學生受偽滿洲國指使來勸,他直接罵回去,不愿投敵。這態(tài)度跟吳佩孚有點像,兩人一生對頭,但抗日立場一致。吳佩孚也被日本人拉攏,多次吃閉門羹,到頭來被暗殺。徐世昌晚年憂國憂民,關注邊疆形勢,拒絕去敵占區(qū)醫(yī)院看病,寧可在家挨著。1939年6月5日,他病重,在天津家中逝世,享年84歲。臨終前,他聲嘶力竭喊出:中華國土,寸土不可丟啊!國內應團結一致,方可挽救民族危機!
徐世昌的一生,橫跨清末民初,見過太多國家屈辱。他從文人起步,靠腦子混官場,不像袁世凱那樣賣國求榮,簽二十一條時就翻臉。收復失地那段,雖然短暫,但至少證明北洋政府不是一無是處,能抓住機會反擊日俄侵略??上к婇y內斗毀了一切,直皖直奉打得你死我活,領土又丟了。1944年,唐努烏梁海并入蘇聯(lián),蔣介石無奈承認,外蒙古獨立問題也拖到后來。這事兒讓人想,徐世昌的努力像曇花一現(xiàn),但他的痛恨日俄的態(tài)度,影響了后世對領土的重視。軍閥時代遺留的問題,長期困擾中國,領土爭端沒完沒了,但徐世昌這人,沒美化他負面,他幫袁鎮(zhèn)壓革命,選總統(tǒng)時靠安福國會鉆營,這些黑點擺在那兒??伤膼蹏e動,也實實在在,不虛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